-
公开(公告)号:CN113280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603592.6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多个喷射器的大温差换热系统,涉及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由于喷射式热泵部分循环效率过低而引起的换热效果低下的问题,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本发明用于供热工程中,通过对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进行改进,使节流降温降压的液体冷剂过冷一部分冷凝器出口液体冷剂,制冷量增大,排气温度降低,采用双段喷射式结构构建了大温差换热系统,实现了对一次水能量的利用,对一次水与二次水进行了双段的降温与升温,有效的提升了系统中对热能的利用,使得每段中的喷射器都能够在相对适宜且稳定的工况条件下运行,使得大温差换热机组运行更加稳定,提升了喷射式热泵循环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7310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114291.3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弧线型气气喷射器混合扩散段结构,涉及制冷与热泵设备的技术领域,解决了高低压混合的工质在其中进行混合压缩的过程中,工质的静压会产生阶跃式的提升的问题,减少了喷射器工作的不稳定性,提升了喷射器的喷射系数。本发明采用弧管段结构替代原有的直管段与锥形管段相结合的结构,使得流体静压与速度在管段内平缓变化,减轻或者消除了正向激波产生的可能,减少了压缩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有效提升喷射器的喷射系数,使得采用该喷射器的喷射式制冷/热泵循环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大大提升其运行效果,扩展了喷射式制冷/热泵循环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335081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73062.1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涉及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热泵蒸发浓缩系统难以维持较高真空度,对制冷剂全部深度压缩,耗能和维持成本较高,冷凝水余热无法在能质平衡的状态下充分利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热泵第一蒸发器、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依次形成乏汽热力循环、制冷剂热力循环和双效蒸发浓缩。本发明将喷射器和压缩机结合,节约了能量和运营成本,梯级蒸发和梯级压缩可提高真空度,增大热泵循环系统性能系数,并有效利用冷凝水余热,实现节能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52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03620.4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驱动的吸收式高温热泵循环系统,涉及热泵循环系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溴化锂浓溶液高温时易结晶腐蚀,热泵性能系数和效率偏低,节能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热泵第二蒸发器、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和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压缩机和热泵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制冷剂热力循环;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热泵第二蒸发器和热泵第一冷凝器形成溴化锂溶液和冷冻水循环。本发明利用电驱动方式在低温将溴化锂稀溶液浓缩,高温使溴化锂浓溶液吸湿稀释,避免溴化锂溶液易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结晶和腐蚀,提高了热泵循环系统性能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52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03595.X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涉及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由于喷射式热泵部分运行效率过低而引起的换热效果无法提升的问题。本发明用于供热工程中,在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喷射式热泵循环部分增设了工质过冷装置,对冷凝后的冷剂工质热量进行了过冷,从而加热蒸发节流阀出口流出的工质,增加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整体换热效果,降低了一次水系统的出口温度,提升了系统的总换热量,回收了喷射器出口过热的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以加热流入沸腾器的液态工质,减少了沸腾器中所耗费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35742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510560671.8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一种具有双蒸发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本发明涉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低温热源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机组运行时蒸发器内传热温差过大导致损失较大,或为了减少损失而导致的传热面积增加,不利于冷量的充分利用,影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的问题,它包括发生器、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泵,它还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膨胀器、第二节流膨胀器、第一冷剂水蒸气管、第一冷剂水管、第二冷剂水管、第三冷剂水蒸汽管、稀溶液管、浓溶液管、高位热源、第一冷却源、低位热源、第二冷却源和两个第二冷剂水蒸气管,本发明用于吸收式制冷循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18055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452856.2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冷双效型溴化锂喷射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三路,一路: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二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三路:储液装置与冷凝器相通,第二连接管一端与储液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沸腾器连通,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沸腾器连通、另一端与喷射器连通,第三连接管一端与冷凝器连通、另一端与喷射器连通,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一端与喷射器连通、另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吸收器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另一端均与发生器连通。本发明用于吸收式水源热泵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878724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400634.7
申请日:2012-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5B39/00
Abstract: 一种兼具蒸发换热与冷凝换热功能的水与制冷剂换热器,它涉及一种水与制冷剂换热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热泵系统中蒸发-冷凝两用换热器运行过程中存在换热面积利用率低,换热效果较差,蒸发与冷凝工况的换热量相差悬殊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管腔体和第二管腔体设置在筒体的左右两端,介质水入口和介质水出口设置在第一管腔体或者第二管腔体上,制冷剂入口和第一气态制冷剂管口设置在筒体的上端,液态制冷剂管口设置在筒体的下端,多根换热管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在筒体内,第一降膜器设置在筒体内的制冷剂入口的下端口上,第一隔板设置在筒体内的中部,将筒体的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室,在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上腔室采用降膜式蒸发,下腔室采用满液式蒸发。本发明用于热泵系统中作为蒸发-冷凝两用换热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9774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48663.X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管外连续机械刮冰的提取冷水凝固热装置,它涉及一种提取冷水凝固热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换热设备无法实现解决水的连续冻冰,并将已释放出凝固潜热的冰连续从换热设备中被剥离排走的问题。本发明的左管板和右管板竖直安装在换热器壳体内,多个换热管由右至左依次水平穿过右管板、相应的支撑板和左管板,多根螺旋传动杆由右至左依次穿过换热器壳体、右管板、相应的若干支撑板和左管板,第二腔体B内的左管板或右管板与支撑板之间,以及每两个支撑板之间可移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刮冰板。本发明用于以江、河、湖地表水以及城市污水等为低位热源的热泵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180780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52909.0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15/02
Abstract: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的高温液体容器壁厚监测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红外热像的高温液体容器壁厚监测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温液体容器出现局部剥落后难以实现壁厚的在线实时监测,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基于红外热像的高温液体容器壁厚监测系统包括:壁厚运算监测器(6)、高温液体容器(1)、位于高温液体容器(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以及位于高温液体容器(1)外部的至少一组设备,每组设备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第三温度传感器(4)和红外热像仪(5);一种基于红外热像的高温液体容器壁厚监测方法,利用传热学原理计算得到容器壁厚场。本发明属于高温液体容器壁厚监测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