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碳排放成本和购煤成本的燃煤电厂生产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30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1630588.X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碳排放成本和购煤成本的燃煤电厂生产优化方法,属于电力生产技术领域,构建迁移学习模型,预测全国碳排放市场碳资产价格;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模型,预测煤炭和电力资产价格;基于燃煤电厂的售电收益、碳配额资产、碳排放成本和购煤成本,构建燃煤电厂发电生产利润模型;以生产利润最大为目标,以生产规则为约束,优化决策出电厂每周的碳排放量、煤炭采购量以及发电量。本发明有效避免电厂无法准确评估生产成本,进而无法最优化发电计划的问题,提出了碳、煤、电三类资产价格的预测方法,充分挖掘交易市场的数据特征,为燃煤电厂生产活动建立综合收益计算方法,有助于建立发电效益评价和管控措施,减少集中式碳交易和盲目式购煤的影响。

    一种燃煤锅炉全负荷燃尽风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973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3450.4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全负荷燃尽风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获取燃煤锅炉实时负荷;根据燃煤锅炉实时负荷与燃煤锅炉第一临界负荷、燃煤锅炉第二临界负荷、燃煤锅炉第三临界负荷的比较结果,确定燃尽风投运状态;处于燃尽风第一投运状态,开启所有燃尽风层调节风门,各燃尽风层调节风门开度根据最佳燃尽风系数确定;处于燃尽风第二投运状态,逐步关闭燃尽风层调节风门,直至保留最佳2层燃尽风层调节风门未关闭;处于燃尽风第三投运状态,保留最佳2层燃尽风层调节风门未关闭,采用热一次风取代热二次风作为燃尽风来源。本发明既保证了全负荷燃尽风穿透力,又避免了大幅增加辅机电耗量,并降低了一次风机低负荷时的失速风险。

    提高掺烧污泥的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096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96206.2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掺烧污泥的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性能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包括:以层为单位,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和污泥喷入炉膛燃烧;各燃烧器层燃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少;各燃烧器层污泥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各燃烧器层过量空气系数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少。本发明通过调整燃煤量、污泥量和过量空气系数分布,进而调整二次风量、燃尽风量,可以在保证污泥掺烧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性能。

    塔式炉省煤器和一级再热器积灰情况监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411826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1556362.0

    申请日:2021-0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式炉省煤器和一级再热器积灰情况监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悬挂跑车、减速机、电动机、高温视频探枪和高温照明探枪,电动机连接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该齿轮与固定在梁体上的齿条啮合;电动机和减速机均固定在跑车上,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实现驱动跑车前进或后退;高温视频探枪和高温照明探枪的一端固定在跑车上,另一端贯穿炉墙;电动机与PLC控制柜之间设有控制线;高温视频探枪和高温照明探枪与PLC控制柜之间也设有控制线,PLC控制柜用于将信号传输至集控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塔式炉省煤器和一级再热器积灰情况无法实时监视的问题,解决了塔式炉发生塌灰风险,从而防止因塌灰而导致锅炉主燃料跳闸。

    耦合重力储能的新能源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67454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20847803.6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重力储能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每条铁轨的一端安放于低位堆放平台上,另一端安放于高位堆放平台上;每条铁轨的高位堆放平台上设有一台直流电动发电一体机;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蓄电池的输入端和直流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输出端连接缆绳盘,缆绳盘通过缆绳连接标准化重块小车;标准化重块小车安装于铁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标准化重块小车在高位堆放平台和低位堆放平台之间运行,可以有效吸收光伏、风力等间歇性能源所发多余功率,降低输出功率峰值,成本较低、系统可靠性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