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0405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1305690.1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排水枢纽整体流态模型试验方法,采用部分江宽模型模拟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流态,并通过流量补偿减少因采用部分江宽模型带来的物理模型中干流流量与实际流量的偏差。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准确模拟枢纽引排水情形下支流口门流态,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8487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45218.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主要由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采用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方法,并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和科学管理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方法。本发明考虑应用了大型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扩殖能力、高抗拉强度特性,及耐水淹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综合利用发挥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我构建和物种的互利共生作用,本发明固土效率高、景观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可广泛应用到江河湖泊出露滩地的守护生态工程中,提升滩地地质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6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54120.1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近岸植被防护效果评估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植被防护效果评估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植被信息、海域水动力数据和泥沙数据,开展植被弱流‑减冲模拟试验,得到植被区前水流流速、植被区后水流流速、植被区前波面过程数据和植被区后波面过程数据;基于植被信息、海域水动力数据和泥沙数据,开展铺设植被‑无植被底床冲刷对比实验,得到铺设植被底床冲刷深度和无植被底床冲刷深度,进而确定待测海岸区域的防护效果,本申请通过开展植被弱流‑减冲模拟试验和铺设植被‑无植被底床冲刷对比实验,能够提高近岸植被防护效果评估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309840.1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补偿水头差的感潮河段口门引排流量过程的计算方法,包括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口门节制闸外江侧的水位过程;利用水位计获取引水过程、排水过程的内河水位过程。针对引、排水情形,分别利用堰流公式计算月内引、排水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对比获得流量偏差;设置系列的引、排水补偿水头差修正内河侧水位,利用堰流公式计算月内引、排水流量过程,统计流量偏差值均方根,建立流量偏差值均方根与引、排水补偿水头差的相关关系,确定适宜的引、排水补偿水头差,得到适宜的引、排水流量堰流公式。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感潮河段口门流量精准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15959.6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消浪礁体,包括,空心礁体,其上设置有消浪面板,所述空心礁体上还开设有楔形槽;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空心礁体上的定轴部件,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定轴部件外侧的凸轮部件。随着凸轮部件的继续转动,远推段开始接触挂连机构,从而推动挂连机构,使得挂连机构向横梁方向移动,从而和横梁相扣,从而将空心礁体和堤坝相连,因此只需要转动即可完成将相邻的礁石相邻且将礁石固定在堤坝的前方,该礁体起到消浪护岸效果,同时给底栖生物提供保护,营造了良好的底部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83276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78406.9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0/0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泥沙除磷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泥沙净化、泥沙颗分处理、泥沙表面多孔活化、多孔泥沙负载钙基活化、活性泥沙检测和活性泥沙高效存储。本发明以河湖泥沙为基材,可来源于河湖底泥或黄沙等,获得的细颗粒泥沙经过净化、表面多孔活化后可提升比表面积、孔隙率、粘度等表征吸附性能的关键物理参数,并经过负载钙基活化后形成了负载高钙、低磷的多孔活性泥沙,极大地提升了细颗粒泥沙的磷吸附能力。本发明采用的泥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活化方法高效便捷、过程无二次污染风险,可广泛用于河湖磷污染水体的应急治理,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磷含量,实现了泥沙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水质改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04207.5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的预测方法,通过开展抛石沉降过程水槽试验,率定抛石落距公式及确定抛投控制条件,同时基于一维长河段潮流预报数学模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建立径潮流河段水流条件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径潮流河段水流条件预测模型、落距公式及抛投施工控制条件预测径潮流过程抛石落距。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准确预测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大幅提升施工作业效率和质量,为以后类似感潮河段抛石落距预测的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5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42394.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C02F3/302 , C02F3/34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该装置由位于水面上方的浮载植物系统、微曝气充氧系统和位于水面下方的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浮载植物系统包括浮岛载体、植物种植篮、水生植物、固定链和锚钩;所述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由环框、固定扣和阿科蔓生态基组成;所述微曝气充氧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氧气泵、导气管和微孔圆管。本发明复合生态浮岛装置层次清晰明确,提供好氧环境,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小分子物质,增强扩大降解微生物群落,从而达到净化污染水体和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的目的。该发明系统结构稳定、环保高效,特别适用于地表污染河道、湖泊水体治理及景观水体的净化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1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0839588.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强潮河口湾人工岛作业区港池航道回淤的方法,采用水流泥沙互馈计算模式,采用随地貌变化和潮位变化的变糙率建立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潮位下代表波辐射应力;优化人工岛平面形态;进行波浪、潮流、径流输沙耦合模拟;最后统计回淤量。本发明的方法波流泥沙数学模型构建过程针对半封闭强潮河口湾离岸人工岛海岸岸线曲折、潮汐强进出潮量巨大、潮滩宽广地貌复杂、旋转流作用下的潮流强、受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考虑随地貌变化和潮位变化的变糙率以及不同季节径流输沙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强潮河口湾人工岛作业区港池航道回淤模拟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59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0839624.6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模拟方法,采用贴体坐标系统离散研究海区,考虑泥沙粒径分组,利用波浪辐射应力计算波浪影响,建立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促淤面积统计有效促淤量,对促淤效果评价并进行机制分析。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淤泥质海岸岛礁众多岸线曲折、水深大水下地形复杂、旋转流作用下强潮流、水体浊度高受季节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构建波流泥沙数学模型,并考虑随不同水下地形及岸线形态的变化底摩阻以及不同季节含沙量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动力地貌效应模拟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