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水管转换井结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45297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0848971.2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污水管转换井结构,包括:井筒,井筒数量若干且相互重叠连接;所述若干井筒之间由滑槽和滚轮连接,使若干井筒之间可相互活动;井筒上还设置有进水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和滚轮使若干井筒之间可以相互移动和旋转,让井筒可以灵活的汇集不同方向上的雨污水管道中的水;本结构采用物理技术手段,无需机械设备,无耗能,无二次污染;且设置在地下无需大兴土木,经济投入低,后期只需人工维护,运行成本低,还不会破坏地面原有景观,不阻碍视线。

    一种应用于大型超深跌水井的消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114007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701602.4

    申请日:2019-1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超深跌水井的消能结构,包括跌水井本体,所述跌水井本体的顶部井口设置有检修通风口,所述检修通风口下部设置有跌水渠,所述跌水渠沿跌水井本体的井壁螺旋向下形成螺旋式结构,所述跌水渠上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沿跌水渠的螺旋方向将跌水渠分割成污水跌水渠和雨水跌水渠,所述污水跌水渠用于输送污水,所述雨水跌水渠用于输送雨水。通过在跌水井内设置具有螺旋结构的跌水渠,使雨污水以螺旋流动的方式到达跌水井的底部,在螺旋流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对雨污水进行沉沙和沉泥预处理,其还能有效对雨污水进行消能降噪,解决了传统消能方式不适用超大超深跌水井中和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应用于建筑群基础加固和环境调节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784118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967506.5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群基础加固和环境调节的结构,采用桩基础和综合管廊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建筑物群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集中使用方式收集地下能量达到能量最大化使用,其通过桩基础设置稳定性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缠绕桩基础内的钢筋笼设置,在加固桩基础的同时,通过金属传导棒形成地下的能量收集及循环使用系统,将地下的冷、热及风能有效转换作为上部建筑物群体环境调节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群体利用其入风廊口、送风嘴和出风廊的循环结构设计,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形成建筑群体内风能的高效利用,并且无需电力驱动也可为建筑群体内带来循环风能。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节能防撞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116543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2230010.8

    申请日:2020-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节能防撞发电装置,包括:发电设备、导线和支撑杆;发电设备固定在支撑杆上,支撑杆设置在高速路周围;所述导线一端与发电设备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汽车运动时产生的风能转换为电能并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间接将化石能源转化为电能,使能源消耗得到节省,且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无需电力驱动;通过支撑杆可以使发电设备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因为碰撞导致其损坏,而影响供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无复杂工序以利于工程建设。

    一种临时性简易污水过滤池

    公开(公告)号:CN210302748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0937169.8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时性简易污水过滤池,包括沉砂池,沉砂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沉砂池两端,沉砂池内设置有石笼网,石笼网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所述石笼网内设置有过滤袋,过滤袋内放置有若干过滤材料;所述过滤袋可拆卸安装在石笼网内,且过滤袋可在石笼网内移动;本实用新型制作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建使用,可以有效起到临时使用的效果,可以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达到了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作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要求,可以在使用完成后就地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会影响到施工安全。

    一种阶梯式景观湖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742048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308226.6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阶梯式景观湖,所述景观湖的湖底从湖心到湖边呈整体的逐渐升高趋势,并在湖底从湖心到湖边间隔的若干阶等高线处设置有相应的底围坝,所述每圈底围坝环绕景观湖一周,所有底围坝共同将景观湖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每个环绕湖区的湖底均栽种有沉水景观植物。景观湖设置了阶梯式的底围坝,将湖底分割为若干环绕湖区,并结合径向的分隔墙,又将每个环绕湖区分割为若干围坝区块。这样在进行景观湖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可以进行分段土建,分次种植,分次注水,使得施工的进度更加紧凑,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可以对沉水植物在较浅的初期养护水位下进行前期养护和更换,避免了水生植物大范围死亡,后续补种工作繁重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397686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1939176.3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系统,包括雨排水沟、调节池,以及在雨排水沟下游间隔设置的若干初雨收集槽,每个初雨收集槽均整体位于雨排水沟之下,并设有与雨排水沟底部连通的进水口;每个初雨收集槽均设置有与调节池连通的连接通道。通过初雨收集槽和调节池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对地面水体的污染,还具有对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悬浮物等污染物进行预处理的功能。采用透水铺装和活动式浮板的综合作用,稳定了系统所收集的初期雨水,避免了与后续雨水的交换,也避免了系统所沉淀的污染物被再次翻起,随后续雨水进入地面水体,进一步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影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边坡软化区域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54643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73378.4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软化区域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边坡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包括建立三维边坡模型,通过在所述三维边坡模型中添加软化区域的数据,以获得三维边坡中的裂缝数据;根据所述软化区域的数据和裂缝数据生成数据样本,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所需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述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以获得边坡软化区域预测模型;将待预测边坡的裂缝数据输入所述边坡软化区域预测模型中,预测得到软化区域的数据。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边坡预测方法无法预测出边坡滑带的软化区域的位置,从而无法对边坡的防止提供有效的帮助的技术问题。

    一种边坡后缘裂缝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578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80865.3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后缘裂缝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边坡安全性评估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边坡中不同时刻的后缘裂缝数据,以构建第一数据组;获取边坡信息,基于所述边坡信息构建三维边坡模型,获取所述三维边坡模型中不同时刻的后缘裂缝数据,以构建第二数据组;由所述第一数据组和第二数据组构造样本数据组,利用所述样本数据组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后缘裂缝指标预测模型;获取当前时刻的边坡信息,预测得到当前时刻的后缘裂缝数据;基于所述当前时刻的后缘裂缝数据计算边坡预警指标,以获得边坡预警等级。本发明能够根据不同边坡的裂缝的发展程度以及发展规律,对边坡可能发生滑坡灾害做出准确的预警。

    模型边坡制作和模拟边坡抗剪强度弱化的模型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289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646346.X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型边坡制作和模拟边坡抗剪强度弱化的模型试验方法,涉及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将基体材料固化得到试样,所述试样为圆柱体;根据预设的模型边坡演化时长,采用试配法选定弱化溶液;利用所述弱化溶液将模型边坡浸没进行弱化试验;获取模型边坡的演化过程信息,确定模型边坡出现滑裂面时所对应的临界时间;利用所述弱化溶液对所述试样进行弱化试验,在试验时间进行至所述临界时间时对试样进行无侧限压缩试验,得到试样的黏聚力;由所述试样的黏聚力计算得到原型边坡的临界黏聚力。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模型试验仅施加外在因素来实现边坡失稳,而没有在边坡体自身抗剪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边坡失稳模拟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