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0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657422.2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1Q21/00 , H01Q1/50 , H01Q1/22 , H04B7/0408 , H04B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及通信设备,该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包括:N个天线阵面、一个射频开关模块、一个耦合功分模块和一个数模混合TR模块;每个天线阵面包括:M个天线单元和M个SMP射频端口;射频开关模块包括:M路输入通道、M个切换开关和K路输出通道;切换开关与输入通道一一对应;每个切换开关对应N路输出通道;其中,K=M*N;1<N<M;M为偶数;信号发射或信号接收时,M个切换开关选通的M路输出通道对应同一个天线阵面;耦合功分模块,包括:M个ANT端口和M个TR端口;数模混合TR模块包括:偶数个输入端口和M个输出端口;M个输出端口与耦合功分模块的M个TR端口一一对应。本发明能够减小天线体积同时提高天线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808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03657.X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OFDM放大转发协作中继的无线携能通信方法,属于协作通信领域。该方法基于中继放大转发系统模型实现,包括源节点S、中继节点R、源节点的目的节点D1以及中继节点的目的节点D2。无线携能通信过程包括两个时隙,在第一个时隙,源节点S向外广播信息,中继节点R将一部分子载波用于信息解码,另一部分子载波用于能量采集,D1接收源节点S直接传输的信息。在第二时隙,进行子载波配对,中继节点R利用第一时隙收集的能量及配好对的子载波将源节点S的信息转发到目的节点D1,也利用剩余部分子载波传输自身的信息转发到目的节点D2。本发明将协作中继技术与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结合,提高传输系统的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使系统整体性能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524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423844.1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08 , H04W16/28 , H04B1/40 ,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网内同步波束选择装置及定向天线自组网,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自组网内同步波束选择装置包括FPGA、射频收发模块、天线选择开关、全向天线和由N个定向天线组成的覆盖360°的天线阵列,天线选择开关用于在全向天线和天线阵列之间进行选择;射频收发模块用于实现一路射频发射通道和两路射频接收通道,FPGA用于实现基带处理模块和协议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无外同步或无指北信息的条件下进行基于定向天线的自组网。
-
公开(公告)号:CN11080876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03657.X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OFDM放大转发协作中继的无线携能通信方法,属于协作通信领域。该方法基于中继放大转发系统模型实现,包括源节点S、中继节点R、源节点的目的节点D1以及中继节点的目的节点D2。无线携能通信过程包括两个时隙,在第一个时隙,源节点S向外广播信息,中继节点R将一部分子载波用于信息解码,另一部分子载波用于能量采集,D1接收源节点S直接传输的信息。在第二时隙,进行子载波配对,中继节点R利用第一时隙收集的能量及配好对的子载波将源节点S的信息转发到目的节点D1,也利用剩余部分子载波传输自身的信息转发到目的节点D2。本发明将协作中继技术与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结合,提高传输系统的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使系统整体性能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52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23844.1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08 , H04W16/28 , H04B1/40 ,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网内同步波束选择装置及定向天线自组网,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自组网内同步波束选择装置包括FPGA、射频收发模块、天线选择开关、全向天线和由N个定向天线组成的覆盖360°的天线阵列,天线选择开关用于在全向天线和天线阵列之间进行选择;射频收发模块用于实现一路射频发射通道和两路射频接收通道,FPGA用于实现基带处理模块和协议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无外同步或无指北信息的条件下进行基于定向天线的自组网。
-
公开(公告)号:CN10282147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321638.6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认知的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星状组网方法,实现了初始接入阶段的频谱感知与策略选择,以及通信阶段迟入设备的接入与自适应策略调整。初始接入阶段为设备开机到通信建立的阶段,主要实现精确频谱感知功能;终端轮询接入功能,通过4kbps信令波形实现;信道估计功能,通过80kbps波形实现;频率和速率选择功能,通过信道选择与匹配以及信道估计确定全网相同的工作频率,通过节点与终端设备间的两两信道估计确定各链路的通信速率。通信阶段为通信建立到设备关机的阶段,每一个通信帧内均留有频谱感知时隙、接入时隙和信道认知时隙,自适应传输与调整功能以及新开机设备的迟入网功能均在这个阶段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410445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86363.3
申请日:2014-08-0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nventor: 刘玉涛
IPC: H04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窗谱估计的宽频段频谱感知方法,实现了节点设备和终端设备功率谱密度的多窗谱估计、节点设备和终端设备间感知结果的匹配、通信信道以及备用信道的选择。宽频段范围内的频谱感知由于受到感知精度和硬件资源的限制,难以通过单次采样实现功率谱密度估计。本发明通过设置射频前端谐波滤波器组,周期性切换谐波滤波器和本振频率,实现全频段的功率谱密度估计;通过多次采样与功率谱密度分析,可以还原逼近实际的频谱信息,并有效的检测周期性突发信号;通过节点设备的信息处理实现终端设备间、节点设备与终端设备间的信道匹配;通过信道估计后选择的通信信道以及信道匹配的结果,最终实现备用信道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7425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61312.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W40/24 , H04W72/0446 , H04W28/26 , H04W84/18
Abstract: 空中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有自组织性的多跳无中心网络;针对传统时隙分配算法资源利用率低、吞吐量不足、通信距离近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引入分配系数的混合时隙分配模式,通过节点业务优先级和流量预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TDMA定向分布式资源动态调度方法;对比分析了节点数量、传输速率、分配系数以及不同拓扑等多个维度对算法传输时延、吞吐量以及丢包率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资源调度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M‑TDMA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可以高效进行资源调度,有效降低了网络传输时延并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344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14643.4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nventor: 孙腾 , 卢海静 , 宋志群 , 吴文君 , 苑春雷 , 吴丹 , 刘玉涛 , 杜梦杰 , 陈雁 , 徐聪 , 王荆宁 , 王一 , 郎磊 , 陈宝文 , 魏巍 , 赵玉超 , 孙铭
IPC: H04L41/16 , H04L41/08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移动业务的智能网络切片选择方法,属于移动通信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切片选择智能体,基于双深度Q网络对智能体进行训练;当训练结果收敛时,得到训练好的智能体,使用训练好的智能体进行智能网络切片的选择。本发明拓展了测量内容,加入了支撑测量对应测量量的测量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ouble DQN的面向移动业务的智能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的实现流程,为切片选择问题提供了智能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2465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216085.2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携能通信时隙与功率联合优化方法,传统通信系统由于不能够有效利用射频信号能量导致传输能耗较高。为了节约通信系统的能量,本文提出通信系统在多个时隙同时传输信息和能量从而实现无线携能通信。首先,将传输时间分成若干时隙,发射机按照要求在不同时隙内发送信息或者能量;然后,接收机在对应时隙内接收信息或者收集能量,并利用收集的能量提供电路耗能;最后,通过联合优化时隙和功率分配,在保证系统能量需求基础上最大化系统传输速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等时间功率分配算法,提出算法的传输效率提高了约40bps;且随着时隙数增加,提出算法性能显著提高。因此,提出算法通过采集无线能量有效提高了传输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