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4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61002.0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总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现场总线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控制系统和IO设备之间建立以太网通信架构,该太网通信架构采用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帧格式是通过对IEC61850GOOSE帧格式中goosePdu的应用数据进行改进得到,其中,改进后的应用数据中包括用于区分上行报文、下行报文和传输的数据类型的控制字;其中上行报文的应用数据还包括开入通道状态量、以及事件消息和模拟量两者中的任一种,下行报文的应用数据还包括时间信息,从而提高了现场总线的通信速率,跨区域组网成本较低,并且控制层与现场IO层之间基于IEC61850的协议进行通信,符合了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10055.5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和预防换流阀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在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投切交流滤波器前,先控制减小换流阀的触发角以增大换流阀的换相裕度,使得换流阀增大的换相裕度面积大于交流滤波器投切波动减小的换相裕度面积,进而再进行交流滤波器投切。本发明大大减少了换相失败的发生概率,有效提升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换流阀在交流滤波器投切过程中易出现换相失败影响电网可靠运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52539.7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故障录波装置及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故障录波装置包括多核处理器板卡和录波配置工具。各处理器板卡均设置有相应的存储芯片,各处理器板卡还均设置有录波功能模块,以实现每个处理器板卡的独立录波。录波配置工具用于创建故障录波配置文件,在故障录波配置文件中编辑配置信息,并将编辑好配置信息的故障录波配置文件下发给各处理器板卡的存储芯片。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其它处理器板卡需要将数据通过背板总线传递给第一个处理器板卡进行故障录波导致的故障录波速率变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51858.5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高压直流输电馈入系统及其减少换相失败的方法和装置。为解决低电压故障情况下,系统提前触发的角度及增加的换相裕度有限,导致在有电压畸变发生时有较大概率无法避免换相失败发生的问题,本发明根据交流电压故障量的大小执行不同方案,各方案配置不同的控制功能和设定不同的动作定值,从而减少换相失败的发生,本发明实现在不同电压跌落条件下设定不同的抵御换相失败的功能和设定不同的动作定值,在保持现有控制策略在抵御换相失败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了低交流电压故障段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减少在低交流电压故障水平下远端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机率,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319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7711.6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亚璞 , 郝俊芳 , 刘威鹏 , 付庆钊 , 张健 , 于海 , 曾丽丽 , 胡欢 , 傅亚光 , 李跃鹏 , 刘晓光 , 董春晨 , 王孟彬 , 吴述超 , 李二玉 , 康婧婧 , 岳亚菲 , 朱彦磊 , 周林霞
IPC: G05B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冗余快速切换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极控I和极控II系统生成的点火脉冲信号通过D型连接器接入MUX多路选择器,然后根据切换控制信号COL和封火点脉冲信号选择极控I或极控II系统的点火脉冲信号并接入到RTDS中或在封点火脉冲信号高电平时使极控I和极控II的点火脉冲信号无效。本发明可以实现冗余双系统快速切换的实时控制,真实模拟双系统切换时的动作特性,对检验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863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633952.2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曾丽丽 , 张健 , 杨亚璞 , 于海 , 李虎威 , 王宏淼 , 胡欢 , 刘威鹏 , 李二玉 , 李跃鹏 , 岳亚菲 , 董春晨 , 刘凯龙 , 杨敏 , 刘增超 , 李哲 , 王孟彬 , 傅亚光 , 吴述超
Abstract: 一种按槽位进行固定PCIE总线地址分配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预先给PCIE总线背板的每个槽位分配对应的固定PCIE地址;将PCIE总线背板的每个槽位与PCIE总线交换机的端口号设置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当PCIE子节点板卡挂接到PCIE总线背板的槽位中、PCIE主节点板卡启动或者重新挂接PCIE子节点板卡时,PCIE主节点板卡根据所述PCIE子节点板卡所在的槽位对PCIE子节点板卡进行对应的PCIE地址配置。该方法和装置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了按槽位进行PCIE子板的固定PCIE总线地址分配,满足大多数电力系统控制保护装置及工业控制装置的设计需求,有益于PCIE总线技术在工业、电力等领域的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1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005884.2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仿真方法及装置,用一个二极管全桥模块模拟转移支路的所有全桥子模块;所述二极管全桥模块的四个桥臂均由一个二极管构成,其上下桥臂并联有等效电容和等效放电电阻。本发明根据级联全桥型直流断路器的特点,通过采用去掉IGBT简化转移支路,只保留四个二极管保证对并联电容的双向充电,并等效电路阻抗,有效降低了其在实时仿真中的计算量,提高了仿真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196842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140647.4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流站控制保护装置过程层通信组态配置方法,对每个用户功能模块设置对应的CFC图形化的功能模块;采用图形化语言的方式对通信需求进行组态和编程;将图形化程序编译后生成的代码下载到控制保护装置的下载区域;根据代码调用所述图形化程序,并采用统一的接口访问协议栈数据区,对过程层通信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本发明将通信程序中的模型文件与应用程序开发有机耦合在一起,避免了模型文件与应用程序、固件同时修改的难题,实现了应用程序的二次编程与实现,同时,这些功能模块再通过测试后发布,重复调用简单,避免了传统开发模式中大量的测试工作,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30029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50245.2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高压直流工程交流场技术领域中,特别的涉及一种涉及母联开关的交流场最后断路器判断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建立涉及母联开关的交流场等效模型和最后断路器图论求解模型来寻找最后断路器,当交流场的母联开关、隔离开关、线路和阀组的数量、接入位置发生变化时,无需修改原来复杂的控制保护逻辑程序,无需系统装置停电更新程序,只需在线修改简单的配置参数,系统即可通过实时采集当前交流场断路器的分合状态,快速、智能、准确的计算出所有输入线路到各个换流阀之间的最后断路器。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0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0828003.X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控制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输电控保平台模型创建与测试验证的系统与方法。将需要通信的内部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导入到程序数据映射功能块,并输出基于XML文件的变量信息;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数据模型创建模块导入配置后的变量信息,通过组态与编辑配置,创建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数据模型文件Device.ICD文件;将ICD文件的模型数据和ViGET内部变量通过配置模块进行管理配置,生成装置运行需要的设备映射配置文件Device.CFG;一体化测试与维护工具可在本工具的内部完成与目标系统的测试与验证工作,应用程序的任何修改将与本工具的输出Device.ICD文件和Device.CFG同步,实现设计源与输出的同步更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