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242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72503.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西安艺星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5维分区面部多点位医疗提拉美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过程:观察美容者面部以及面部皮肤状况;将面部至颈部划分为8个治疗区域,分别为额区、颞区、颊内侧区、颊外侧区、下颌缘区、耳后区、双下巴区、颈部区;以面部区域划分为基础,结合面部韧带分布,生成3条韧带提拉路径,进行面部韧带加强治疗;根据面部韧带分布路径,在颞区、颧弓区、下颌缘区、耳后区进行精准锚点提拉固定;通过对美容者面部不同区域、不同的组织深度,进行不同精准治疗,确保面部精准层次抗衰,刺激胶原新生;对面部采取全覆盖提拉紧致模式,实现立体环绕式的纵向横向提升网,对面部达到强劲持久的紧致提升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14210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177716.2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广东迪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庆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美容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美容仪。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包括:设备主体、第一运动机构、连接机构、换能器和第二运动机构,第一运动机构连接于设备主体;连接机构连接于第一运动机构,适于在第一运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换能器连接于连接机构;第二运动机构连接于换能器,适于带动换能器相对连接机构沿着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美容仪,通过设置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换能器能够自主调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使得美容仪的医疗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这样的美容仪操作方便,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9037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64586.8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河南立科达医疗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参数调节的超声治疗仪及其调节系统,涉及超声美容技术领域,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的外表面通过导线连接有超声头;所述超声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有超声模组;超声模组,用于发出高频超声波刺激皮下组织;摄像头,固定于外壳内,用于拍摄视频数据,并基于视频数据判定超声模组是否超出治疗区域,若超出治疗区域,则发生预警指令;振动器,固定于外壳内,用于基于预警指令发出振动提醒使用者。通过实时监测超声模组的位置,若监测到超声模组超出治疗区域,则降低超声功率或停止工作,避免无需超声美容的皮肤部分受损。
-
公开(公告)号:CN1189036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643759.5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北京爱可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高广伟
IPC: A61M21/00 , A61M21/02 , A61B5/369 , A61B5/386 , A61B5/0205 , A61H9/00 , A61H19/00 , A61F7/00 , A61N5/06 , A61N1/04 , A61N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理疗仪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理疗仪的启动指令,获取播放的媒体内容;基于训练好的预设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媒体内容的性刺激程度;根据由性刺激程度确定的运行档位使执行器对用户的性器官进行理疗;通过用户佩戴的生理信号传感器获取用户的脑电波信号,并根据脑电波信号的频谱能量等级、性刺激程度和用户预先输入的目标症状,对运行档位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运行档位使执行器继续对用户的性器官进行理疗。以此实现了实时根据外界刺激水平调整理疗仪档位,并根据用户实际的生理感受和个体病情形成对理疗仪的自动闭环反馈控制,从而使理疗仪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902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14417.2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西弥斯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治疗设备、控制方法和治疗系统,包括天线模块、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天线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用于连接信号源,并将信号源发射的检测信号发送至天线模块;天线模块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发射作用于目标对象的射频信号;检测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和目标对象对射频信号反射回的反射信号获取天线模块与目标对象之间的阻抗匹配参数;阻抗匹配参数包括电压驻波比或者回波损耗;控制模块用于连接信号源,并在阻抗匹配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信号源发射治疗信号。本申请的治疗设备能够对天线模块与目标对象的贴合度进行检测,确保了治疗设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4633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369182.6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河南瑞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IPC: A61N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超声波治疗仪输出的装置、方法及介质,包括:MCU,速度采集元件。速度采集元件设置于超声波治疗仪的探头内部,用于采集超声波治疗仪探头移动时的速度相关数据,MCU和速度采集元件连接,用于判断当前速度相关数据是否大于当前速度相关数据的预设阈值,若大于,则确定当前速度相关数据与前一时刻速度相关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值,以便于确定超声波治疗仪是否操作正常。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超声波治疗仪探头移动时的速度相关数据以判断超声波治疗仪是否处于正常治疗状态,避免超声波治疗仪探头在患者同一位置治疗时间过长或治疗时移动缓慢导致患者组织吸收大量超声波能量对患者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88733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35636.7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桂林市威诺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电子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频多功能热敷仪、数据共享系统及方法,包括底座、外壳体、主电路板、屏幕TP板、屏幕、按键、插件面板和治疗选择机构,通过操作按键,将屏幕开机,之后,触摸屏幕,向屏幕输入相对应的控制指令,从而使得屏幕可将该控制指令传输给主电路板,进而使得主电路板可控制治疗选择机构,让治疗选择机构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模式,实现对患者进行负压、超声、热疗或电脉冲的电刺激治疗,从而使得热敷仪的治疗功能更为广泛,能够对不同的病症进行缓解或治疗,解决了现有的中低频多功能热敷仪的功能以及选择治疗较为单一,不具有缓解或者治疗多种疾病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463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77137.5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光点阵基板。所述透光点阵基板上对应设置有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所述正极电极或负极电极通过透光点阵基板正面的引线形成区域电连接,所述透光点阵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与主板电连接的背部导电结构,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通过透光点阵基板上的开孔分别与所述背部导电结构电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可透光的护理头,包括:光疗基板、透光支架、如上所述的透光点阵基板;所述透光支架设置在光疗基板的出光面前端,用于支撑所述透光点阵基板;所述光疗基板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透光支架和透光点阵基板后向外发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包括护理设备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护理头。
-
公开(公告)号:CN11699972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188903.2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深圳市宗匠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N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注液方法、注液装置及注液系统。该注液方法应用于注液装置,注液装置用于向超声能量盒注入耦合液体,注液装置包括箱体、抽气装置、耦合液储存装置及输液装置,耦合液储存装置及输液装置设于箱体内,且耦合液储存装置与输液装置连通,抽气装置与箱体连通,用于对箱体抽气。注液方法包括:将超声能量盒置于箱体内,并将输液装置与超声能量盒的注液口连通;密闭箱体,并通过抽气装置对箱体抽气,以减小箱体内的气压;控制输液装置将耦合液储存装置内的耦合液输送至注液口并从注液口注入超声能量盒内。本申请提供的注液方法通过将超声能量盒处于低压密闭环境,使得注入的耦合液体中的气泡容易排出,从而可提高超声波传导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312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302686.X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慧创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对海马体执行经颅交流电刺激的神经调控装置和系统。神经调控装置用于刺激第一侧的海马体以治疗相关脑部疾病,包括设置于第一侧颞叶对应头皮处的第一电极片,以及至少设置于第二侧颞叶对应头皮处的一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一组第二电极片中的一者接地而用作阴极,且第一电极片和一组第二电极片中的另一者连接到交流电流源而用作阳极,使得交流电流汇总流入所述第一电极片,或者从所述第一电极片出发流向一组第二电极片。如此,能够提高对第一侧的海马体的刺激强度,改善对相关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