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857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6671.2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水泥、混合再生骨料、混合砂料、粉煤灰和外加剂制备而成;混合再生骨料包括再生骨料和原生骨料并混合而成,混合砂料包括再生细颗粒和天然砂并混合而成,通过混合砂料制备成砂浆。通过对再生骨料占混合再生骨料的质量比例、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级配系数以及空隙率进行针对性的限定,从而确定具有堆积密度大、空隙率小的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和级配系数的合理范围,以及相应的填充混合砂料,从而制备高强度等级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代替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材料,并大大拓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26320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667491.1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包括埋入地基内的预埋件、上钢支架柱、上套筒,预埋件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钢支架柱、下套筒,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包括基础部、连接部,下钢支架柱的第一端预埋于基础部,下钢支架柱的第二端穿过连接部,下套筒预设在连接部上。本申请通过设置预埋件,预埋件能够在工厂预制,并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及制作,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预埋件的浇注和养护条件不受天气影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当需要使用时,可将预埋件运输至现场并将上钢支架柱及下钢支架柱进行连接,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通过设置上套筒,且上套筒套设于上钢支架柱与下钢支架柱之间的连接处,以增加上钢支架柱及下钢支架柱的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013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18481.9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力系统通信信息防护方法和系统,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一:主机端按照预设周期随机生成本周期内能够被接收的通信信息的随机秘钥;步骤二:电力前端设备向其中一个肉机端发送通信请求数据包;步骤三:肉机端对接收到的通信请求数据包进行初级验证;步骤四:肉机端对初级验证通过的通信请求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步骤五:主机端对接收到的二级加密数据进行分步解析和提取,进行二次验证和三次验证,当二次验证和三次验证均通过时,提取请求数据并解析获取对应的通信数据。本申请还公开了电力系统通信信息防护系统。本申请实现在数据通信前期对通信信息进行安全防护,进而确保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674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8415.1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W4/38 , H04W28/084 , H04W8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边缘计算的供配电信息化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边缘计算模块、云平台模块、管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供配电系统的现场监测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现场监测数据传输到边缘计算模块;边缘计算模块用于对获取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并根据获取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处理,将监测分析结果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模块;云平台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监测分析结果进行统计管理,当监测分析结果出现异常时向相应的管理模块发出异常提示消息;管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异常提示消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根据异常提示消息发出相应的调度控制指令。本发明有助于提高供配电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29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39155.7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井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引下井及电缆引下井中铺设电缆的方法,电缆引下井,包括横井,横井的侧边设有电缆排管,横井内部设有电缆支架;竖井,竖井设在横井的一侧,竖井与横井的连接处设有人孔,人孔高于电缆排管的高度。由于横井与竖井之间设置了人孔,人孔高度高于横井中电缆排管的高度,人孔能够防止积水进入隧道内部,从而避免了隧道内电气设备受潮及损坏。电缆引下井中铺设电缆的方法,电缆从电缆排管穿设到横井中;将电缆架设在呈台阶式上升排布的电缆支架上;电缆穿过人孔进入到竖井中,然后穿过隧道顶板上的管孔进入隧道;电缆铺设完毕后,将人孔和隧道顶板上的管孔进行封堵,避免了隧道内电气设备受潮及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528820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26785.0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16 , E02D31/02 , E02D31/0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降缝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沉降缝密封结构包括压板,固定在沉降缝的两个内侧壁上;止水囊,铺设在沉降缝中并夹紧在两个压板之间;连接囊,设置在相邻两段止水囊之间;橡胶膜,设在沉降缝中,橡胶膜设在止水囊的两侧。从上到下形成橡胶膜、止水囊和连接囊以及橡胶膜的三重止水屏障,对底板之间的沉降缝进行可靠密,橡胶膜会自适应地满足底板沉降缝的任意变形。沉降缝密封结构的施工方法,组装沉降缝密封结构;安装支撑模板,浇筑沉降缝内侧壁的支撑模板用压板代替;在底板的主筋上焊接第二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将压板与支撑模板连接;浇筑混凝土;拆除支撑模板,填充粉末层,设置铺装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8009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32462.7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航空摄影的树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1、使用机载航拍设备在森林区域上空进行拍摄照片和使用航拍摄影设备同时对拍摄照片的树木录取视频,B2、根据森林树木的结构和高度差异,计算树木之间的光谱间夹角,在每个高度层中自动化优选树种的高纯度识别照片和视频截图,B3、对图片进行编码,提取图片中的树种相关的特征值,计算树木指数、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变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研究区进行树种精细分类。本发明的优点:可快速提高大范围森林树种占比估算的效率,利用照片和视频同时提取特征信息,识别速度和精度达到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43232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015582.3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节点定位方法包括:未知节点接收来自锚节点的信息包,并判断信息包中的跳数是否为锚节点到达未知节点的最小跳数;如果是,则判断最小跳数是否等于1;如果是,则根据未知节点接收到锚节点的信号强度估算一跳的距离,并判断锚节点对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区域的平均跳距是否小于等于一跳的距离;如果否,则根据平均跳距和锚节点的通信距离获取跳数修正值,根据跳数修正值获取未知节点至锚节点的距离,以及根据距离获取未知节点的位置信息。由此,可以保证该情况下的位置信息获取的精度,提高了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246189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639729.2
申请日:2016-08-04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通过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管节;所述第管节包括承口端及沿所述承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个承端装配孔;提供至少组调节连接组件,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与所述承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所述第二管节包括插口端及沿所述插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个插端装配孔;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配合拼接;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如此实现第管节和第二管节的刚性连接,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固,从而提高安装施工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安装后的顶管管节抗震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048480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510515877.9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
Inventor: 孙旭
IPC: H02J3/18
Abstract: 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系统级控制单元,用于获取电网运行参数,该电网运行参数包括:电网电压、电网电流以及电网状态量信息,并根据当前控制模式确定对应于该当前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目标,并根据该控制目标对所述电网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处理,输出对应的无功参考量,所述当前控制模式包括:稳态控制模式、暂态控制模式、远方控制模式中的任意种;装置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无功参考量进行函数传递处理,给出对应的PWM参考波;元件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WM参考波产生控制逆变桥工作的控制脉冲。本发明采用三层分级的方式实现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具有较好的快速动态特性,响应速度快,可以提高暂态电压的稳定性,提供动态的无功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