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去除硫、氮和碳并回收单质硫的污水处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781020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02439.7

    申请日:2010-01-28

    Abstract: 一种同步去除硫、氮和碳并回收单质硫的污水处理设备,它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处理含硫含氮污水工艺中单质硫难以回收且回收率不高的问题。反应器设置在单质硫收集容器内,三通安装在单质硫收集容器的底部上,反应器的下端面与三通的上端口连通,三通的左端口及右端口分别穿出单质硫收集容器的两侧壁露在外面,进水泵的排出口与三通的左端口连通,三通的右端口通过回流泵与反应器的上端侧壁连通;单质硫排出管与单质硫收集容器的下端壁连通。该设备具有可高效回收生成的单质硫的作用,使反应器在进行生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单质硫沉积在单质硫收集容器的底部内,不致影响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单质硫回收效率高,可达80%。

    一种基于谐波激励在线阻抗测试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动力学变化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1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8843.1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一种基于谐波激励在线阻抗测试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动力学变化表征方法,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监测。将待测锂离子电池与充放电装置相连接,利用充放电装置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采集电流和电压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对采集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进行时频域分析,计算得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阻抗数据;将阻抗数据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弛豫时间分布提取不同过程的时间弛豫分布峰信息;重复采集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时间弛豫分布峰值信息,形成峰值信息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随荷电状态改变的变化趋势;通过观察变化实现动力学变化监测。本方法可以检测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一种高温环境下DIC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9068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157016.7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一种高温环境下DIC标定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DIC标定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室温环境下进行标定操作,标定结果应用于高温测试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试验单元、标定单元、旋转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试验单元包括试验机和环境箱,环境箱安装在试验机的中部,所述标定单元悬浮于环境箱内,所述标定单元通过所述旋转单元与所述滑动单元连接。本发明是在试验温度下进行标定,解决了当前室温标定结果在高温测试应用而导致的测试精度较低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因温度变化对标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所有操作都通过机器(计算机)进行控制,标定结果更加精确。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一种高低温静态拉伸载荷测试试验箱

    公开(公告)号:CN1179290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156592.X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态拉伸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低温静态拉伸载荷测试试验箱,包括试验机底座;横梁;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辅助均匀受热测试装置,所述辅助均匀受热测试装置内设置有测试板,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监测装置。本发明通过辅助均匀受热测试装置实现对测试板进行均匀加热、防热泄露和未检测区降温隔离的工作,通过启动防泄漏进给装置,在常态下利用密封卡座对测试板进行夹持,在夹持时达到防热泄露、热阻断的效果,在实现自动化对测试板进行向上的自动进给工作前脱离两个密封卡座对测试板的限制,继而便于进给工作,对准测试板的两面进行吹动降温,继而避免因热传递导致底部未测试的测试板受高温影响受损的问题。

    一种基于显微观测的复合材料层内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515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57335.8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显微观测的复合材料层内仿真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层内仿真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仿真方法无法精确地模拟实际中出现的多种损伤类型,导致对材料性能的误解和不准确的预测问题,本发明步骤如下:一:对0°单向带进行拉伸实验;二:对90°单向带进行拉伸实验;三:建立织物复合材料基于纤维束、基体的细观尺度单胞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提取层内纤维束三个方向的损伤单元数量,基体的损伤单元数量;四:根据步骤一、二计算得到的损伤占比,将仿真中的层内损伤归类为基体损伤、界面损伤和纤维损伤;五:对织物复合材料的损伤断面进行显微观察,并计算三种损伤模式的占比。本发明属于仿真测量技术领域。

    一种适用于软体高速冲击的试验装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2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52325.X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软体高速冲击的试验装置、系统及方法,属于力学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装置是:夹具上端通过吊装绳吊装于支架上端。系统是:靶仓前侧可拆卸固定有分离器三,装置可拆卸固定于靶仓内,弹托‑靶弹组合体匹配且滑动设置在一级轻气炮的炮管内,一级轻气炮前端炮管内设置有分离器一,一级轻气炮前端与分离器二可拆卸固定连接,分离器一、二和三中心均开设有分离孔,所有分离孔能够通过靶弹,一级轻气炮的炮口轴线经过三个分离器的分离孔圆心并与试验件的预设冲击点相交;两台高速摄像机分别设置在靶舱与一级轻气炮炮口之间、以及靶舱顶部;在高速摄像机同侧,以及靶舱顶部分别设置至少两台可调补偿光源。本发明用于软体高速冲击试验。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高低周复合疲劳细观尺度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316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2880.8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高低周复合疲劳细观尺度寿命预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技术领域。S2.根据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特征,建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并输入计算需要的纤维和基体材料参数;S3.计算纤维横向、纤维纵向和基体的单一方向的等效应力;S4.计算当前应力下的低周疲劳寿命和高周疲劳寿命;S5.依据Miner线性损伤累计理论计算高低周复合疲劳的累计损伤;S6.计算得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整体的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了细观尺度的方法,可同时适用于机织、编织复合材料的多种单胞结构。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参考,与现有的相关方法相比较,结果更贴近于真实试验结果,明显降低了相关的试验成本。

    一种用于氧化铝纤维的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6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76498.2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一种用于氧化铝纤维的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上浆剂制备技术领域。按重量份计,所述上浆剂包括20~30份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2份活性助剂、5~10份乳化剂、2~3份防腐剂、30~40份去离子水以及若干份混合调节剂。本发明利用环氧树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并通过调节各溶剂的配比得到利于氧化铝纤维上浆的上浆剂,上浆剂使氧化铝纤维表面浆膜柔顺,利用该上浆剂对氧化铝纤维上浆,使得氧化铝纤维机械性能及耐磨性能得以提高,在后续的纺织加工中减少氧化铝纤维的磨损及断裂,从而保证后续织物的织造加工稳定性。此外该上浆剂具有以水为溶剂,有着绿色无污染、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一种加热环境下复合材料剪切性能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83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02351.6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环境下复合材料剪切性能测试的装置及方法,涉及试验设备领域,包括夹具、垫块、盖板、加热装置、隔热箱、DIC相机和声发射导波杆,两块垫块夹持试件一端,盖板通过螺栓将垫块固定在夹具内以使夹具对试件进行纵向的剪切拉伸;加热装置架设在夹具外以对试件加热,隔热箱包覆在夹具和加热装置外以避免热量散失,DIC相机置于隔热箱装有过滤有色光波的透明材料的窗口外,观测试件有散斑一面的应变状态,声发射导波杆抵接在试件的另一侧测量声发射信号,本发明具有利用DIC技术对试件有效区域的剪切和纵向拉伸应变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判定加载过程中有效区域是否处于剪切状态,并以此来确定试件的剪切强度的优点。

    一种桁架结构变角度偏心加载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524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386700.9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桁架结构变角度偏心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架、角度板、加力装置、转接部、压力测量部、转接板和角度调整支座,角度板具有倾斜安装面,且角度板能够沿倾斜安装面的倾斜方向相对反力架移动,加力装置固定在倾斜安装面上,其施力端与转接部铰接,使转接部能够相对加装置在倾斜安装面的倾斜方向上转动,压力测量部安装在转接板的中心,转接部的转接柱与压力测量部连接,角度调整支座包括固定座和能够相对固定座转动的支撑座,待测桁架结构固定在支撑座上,在试验时,通过不同角度的角度板调整加力装置的角度,通过角度调整支座调整待测桁架结构的水平角度,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桁架结构变角度偏心加载试验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