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9652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508917.7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励磁涌流的逆变器黑启动电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变压器三相磁通分析;计算磁通时域表达式;计算黑启动阶段磁通幅值的最大值;计算不产生励磁涌流的电压建立时间范围;将该电压建立时间作为黑启动电压控制方法的时间参数。本发明控制方法根据变压器铁芯磁链的微分方程,分析在黑启动过程中的磁通的变化和最大幅值。通过令磁通幅值不超过磁化曲线拐点处的磁通值,给出保证变压器在电压建立时不出现励磁涌流的电压建立时间整定范围。对电压参考通过积分器进行积分,实现了逆变器输出电压由零线性升高至最大值的线性升压软启动控制。本方法有效消除了电压建立过程中的励磁涌流,提高黑启动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4438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513817.3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逆变器电压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电压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如下:建立逆变器静止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制定逆变器零稳态误差控制策略、实现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零输出阻抗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双环控制,本公开创新性引入负载电流微分前馈,使得逆变器输出阻抗始终为零,因此在逆变器带非线性负载工况下,其输出电压不会产生畸变。
-
公开(公告)号:CN204243741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592857.2
申请日:2014-10-15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通约束型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属于电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故障电流限制器本体,所述故障电流限制器为变压器铁芯,变压器铁芯上安装有三相耦合绕组,各相耦合绕组以相同的方向卷绕在变压器铁芯上,各相耦合绕组各自接入电网的三相线路中的其中一相线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系统正常状态下,对系统传输功率及线路电流无影响,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快速并有效抑制故障相电流的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整机损耗较低,损耗主要为铜损,其响应速度快,相比常规故障电流限制器,本实用新型中故障电流限制器在故障发生时刻,基于磁通约束机理,可实现故障电流的及时响应,响应时间短,应对故障电流反应迅速。
-
公开(公告)号:CN206992686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544593.7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相饱和铁芯型故障限流器,包括口字型铁芯、一组交流线圈绕组和两组直流线圈绕组;其中,两组直流线圈绕组分别绕制在口字型铁芯相对的两侧铁芯上,且两组直流绕组以反向串联方式接入直流励磁电路中;所述交流线圈绕组包裹在两组直流线圈绕组外侧,且交流线圈绕组串联在交流电源和系统负载之间;所述两组直流线圈绕组采用反向串联接法,且匝数相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稳定高效,能够有效限制短路故障电流,同时降低磁饱和开关型电抗器对直流励磁电流的需求,节约使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992685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544592.2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磁饱和式故障限流器,包括两个相同的口字型铁芯、三组交流绕组及两组直流绕组;两个口字型铁芯并列设置,其相靠的一侧为内侧铁芯,且相远离的一侧为外侧铁芯;三组交流绕组依次同向绕制于两个内侧铁芯上,且三组交流绕组分别串联在三相交流电路内;两组直流绕组以反向串联方式分别绕制在两个外侧铁芯上,且两组直流绕组串联在直流励磁电路内;两组直流绕组的匝数相同,且三组交流绕组的匝数不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稳定高效,大大减小了电抗器的制造成本及运行损耗,能够有效限制各种形式的短路故障,并且具有体积小、散热强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753446U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721926084.7
申请日:2017-12-3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启源雷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故障电流限制器,属于电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本体为铁芯,在铁芯上装有四路绕组,四路绕组以相同的方向卷绕在铁芯上,其中三路绕组作为三相交流绕组分别与电网的三相线路连接,另一个绕组作为测量绕组监测故障电流限制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匝间电势,降低装置制造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83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838749.1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吕宏水 , 武迪 , 吴维宁 , 刘旭光 , 朱炳铨 , 倪秋龙 , 俞拙非 , 骆健 , 侯凯 , 蒋应伟 , 陈璐瑶 , 洪丹 , 孙维真 , 徐奇锋 , 张静 , 赵一炎 , 聂德鑫 , 叶琳 , 张锋 , 罗刚 , 金乃正
IPC: H02H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磁约束型故障电流限制器,包括铁芯,铁芯上饶有两路串接的绕组,两路绕组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至零,其中一路绕组的两端并接有旁路开关。本发明在正常工况时,旁路开关开断,两路绕组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至零,单相磁约束型故障电流限制器对传输功率及线路电流无影响;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快速闭合旁路开关,使铁芯中相互抵消的磁通恢复为额定磁通,从而产生额定阻抗并实现故障电流水平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995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896496.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抽水蓄能技术经济研究院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变速抽蓄自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变速抽蓄机组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构建自启动工况下的电机状态观测器模型,选定定子磁链与转子电流作为观测对象,并建立状态观测器方程;基于状态观测器模型,计算矢量闭环控制的定位角度;利用定位角度进行坐标变换,生成转子三相电压输出,实现变速抽蓄机组的闭环自启动。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构建自启动工况下的电机状态观测器模型,选定定子磁链与转子电流为观测对象,建立状态观测器方程,实现了实时准确地估计电机的动态状态;通过利用定位角度进行坐标变换,生成转子三相电压输出,最终实现变速抽蓄机组的闭环自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69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1153617.3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和储能场站的频率主动支撑方法及功率控制装置,通过模拟常规火力和水力发电机组对电网频率的惯量响应和一次调整,将对应的有功出力和原场站已具备的AGC出力相协调,实现了新能源和储能场站在多时间尺度下对电网频率变化的响应;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背景下电源侧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站内电力电子设备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可获得比常规火电和水电机组更快的频率响应能力,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对电网进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3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47778.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机潮流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稳定及控制领域,方法包括:进行设备配置,将电机M、串联变压器Ts、并联变压器T、并网开关K1及旁路开关K2接入电网;根据所需的电网线路潮流控制效果,设置潮流控制策略;根据设置的潮流控制策略,调节同步电机的励磁,使电机输出相应的电压;本发明通过输出幅值可调的电压,改变线路的等效阻抗,实现电网线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潮流控制,提升电网调控手段,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充分挖掘现有网架输送能力、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韧性、促进柔性输电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