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端子
    4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28611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21287475.4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端子,包括:接地部,接地部具有接线结构;端子帽,端子帽的底面设置在接地部的上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线在接地时,地线与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容易失效的问题。

    地线存放装置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18976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1284095.5

    申请日:2016-11-25

    Inventor: 范翔 王立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线存放装置,包括:转运车;地线卷盘,地线卷盘安装在转运车上,地线卷盘具有用于缠绕地线的卷轴;其中,地线卷盘为多个,多个地线卷盘相间隔地安装在转运车上。本实用新型的地线存放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携带地线的问题。

    梯子
    43.
    实用新型
    梯子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206158554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102472.9

    申请日:2016-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子,包括:梯子本体、设置在所述梯子本体顶端的卡箍结构及用于控制所述卡箍结构的控制器,所述卡箍结构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具有夹紧状态及松开状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梯子不稳固、易发生侧滑侧翻,导致运维人员坠落的问题。

    电缆接头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99286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102471.4

    申请日:2016-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绝缘套筒,具有第一通道及与第一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二通道;套管,设置在第一通道的第一端;螺纹杆,设置在第一通道内;压接铜鼻,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压接铜鼻的第一端与螺纹杆连接,压接铜鼻的第二端与电缆连接;测温装置,设置在螺纹杆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接头无法准确测温的问题。

    气体泄漏监控系统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95532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111537.6

    申请日:2016-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泄漏监控系统,包括:多个SF6传感器,多个SF6传感器相间隔地布置在待监控的变压室内,以检测变压室内的相应位置处的SF6气体的浓度;主控装置,主控装置与多个SF6传感器连接以控制各个SF6传感器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泄漏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SF6气体及其分解物在室内低层空间积聚时会对检修及巡视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损害的问题。

    配电箱和配电系统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96459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450876.6

    申请日:2015-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箱和配电系统。配电箱包括:配变终端;用于接收配变终端发出的控制信号的进线开关,进线开关根据配变终端发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进线开关的工作状态。配电箱中设置有配变终端,配变终端能够与进线开关进行通信,进线开关根据配变终端发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进线开关的工作状态,因而在需要进行进线开关的状态改变时,工作人员不必在现场直接手动操作进线开关,仅需要通过配变终端向进线开关发出控制信号即可,避免了手动操作进线开关时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系数。同时,当电网系统中出现紧急事故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地通过配变终端进行进线开关的远程控制,无需赶到配电箱现场操作,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

    绝缘子避雷系统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80493U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20451121.8

    申请日:2015-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避雷系统,包括:绝缘子,绝缘子为瓷绝缘子;避雷器;连接件,绝缘子通过连接件与避雷器连接,绝缘子的第一电极与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在工厂生产时通过连接件将绝缘子和避雷器连接成一个整体,绝缘子的第一电极和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因而无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绝缘子和避雷器的组装,保证了绝缘子的第一电极和避雷器的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距离固定,从而避免了绝缘子避雷系统受环境影响而失效,提高了绝缘子避雷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避雷系统在出厂时即可进行质量检验,在施工现场时,仅需要将绝缘子避雷系统与绝缘导线进行安装即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