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配电线路模拟实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18941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17851.X

    申请日:201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配电线路模拟实训装置,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杆塔固定装置,杆塔固定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轨道,每根轨道包括若干通过螺栓连接的槽钢,每根杆塔固定装置的端部分别设有挂线点,两根轨道之间上分别设有三个钢管固定装置,所述每个钢管固定装置上安装一个杆塔、所述第一杆塔与第二杆塔之间的线缆上设有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五杆塔与第六杆塔之间的线缆上设有相互连接的高压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第二变压器和组合开关柜,所述第三杆塔安装在直角的拐角处且设有两根自拉线,所述第三杆塔分别通过线缆与第二杆塔和第四杆塔连接,所述第一杆塔和第六杆塔分别设有45度斜拉线。本发明满足学员室内训练配电线路的维修工作。

    基于网格架构的即插即用式智能电网实验实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84667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19855.2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格架构的即插即用式智能电网实验实训系统。它包括多个单元柜,各单元柜组成m×n阵列,其中m和n为整数;各单元柜设有一次系统模块、二次测控模块和通信模块;一次系统模块,设有一次电气接口,单元柜通过一次电气接口连接相邻单元柜及二次测控模块;二次测控模块,完成对一次系统模块中各线路电流、母线电压的量测与断路器的控制,并将一次系统模块的电压、电流转换为与实际系统一致的二次电压和电流后向监控中心传送;通信模块,通过不同通信信道实现监控中心、单元柜及其他一、二次设备相互之间实时通信,通过单元柜通信模块的标准通信接口接入系统的通信网络,从而与各单元柜、监控中心实现通信功能。

    相对介损及电容量检测教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5778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80633.X

    申请日:2015-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相对介损及电容量检测教学系统,包括教学操作台,所述教学操作台包括机柜和设置在机柜上的工作台面,在所述机柜内设置有工控计算机、电源控制箱和电动调压器,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操作控制箱、液晶显示器和操作键盘、鼠标、麦克风,另外该相对介损及电容量检测教学系统还包括两台试验变压器、三套模拟损耗器、A相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B相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C相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相对介损及电容量检测仪。该相对介损及电容量检测教学系统集成化程度高、部件少、外部接线简洁,用户无需变动任何测试线,只需在操作台前就可完成教学任务。

    室内配电线路模拟实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1894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117851.X

    申请日:201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配电线路模拟实训装置,包括直角连接的两个杆塔固定装置,杆塔固定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轨道,每根轨道包括若干通过螺栓连接的槽钢,每根杆塔固定装置的端部分别设有挂线点,两根轨道之间上分别设有三个钢管固定装置,所述每个钢管固定装置上安装一个杆塔、所述第一杆塔与第二杆塔之间的线缆上设有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五杆塔与第六杆塔之间的线缆上设有相互连接的高压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第二变压器和组合开关柜,所述第三杆塔安装在直角的拐角处且设有两根自拉线,所述第三杆塔分别通过线缆与第二杆塔和第四杆塔连接,所述第一杆塔和第六杆塔分别设有45度斜拉线。本发明满足学员室内训练配电线路的维修工作。

    基于网格架构的即插即用式智能电网实验实训用单元柜

    公开(公告)号:CN102184668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19996.4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格架构的即插即用式智能电网实验实训用单元柜。它包括多个单元柜,各单元柜组成m×n阵列,其中m和n为整数;各单元柜设有一次系统模块、二次测控模块和通信模块;一次系统模块,设有一次电气接口,单元柜通过一次电气接口连接相邻单元柜及二次测控模块;二次测控模块,完成对一次系统模块中各线路电流、母线电压的量测与断路器的控制,并将一次系统模块的电压、电流转换为与实际系统一致的二次电压和电流后向监控中心传送;通信模块,通过不同通信信道实现监控中心、单元柜及其他一、二次设备相互之间实时通信,通过单元柜通信模块的标准通信接口接入系统的通信网络,从而与各单元柜、监控中心实现通信功能。

    大规模光伏电站动态等值阻抗的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2896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23242.9

    申请日:2010-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规模光伏电站动态等值阻抗的建模方法。其步骤为:1)首先建立光伏电站整体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包含四部分:光伏阵列模块、直流斩波模块、逆变模块、并网模块;级联四部分完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动态等值阻抗数学模型;2)根据光照强度R(W/m2)和环境温度Ta(℃),以及光伏电池单元在标准工作状态下的短路电流Tsc、开路电压Uoc、最大功率点电流Im、最大功率点电压Um,得出光伏组件的等值阻抗特性,并随光照强度、温度的变化,动态实时地输出大型光伏电站的等值阻抗,以及同输入参数下的动态等值阻抗曲线,直接用于含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区域电网潮流计算及短路计算。

    基于网格架构的即插即用式智能电网实验实训用单元柜

    公开(公告)号:CN102184668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10119996.4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格架构的即插即用式智能电网实验实训用单元柜。它包括多个单元柜,各单元柜组成m×n阵列,其中m和n为整数;各单元柜设有一次系统模块、二次测控模块和通信模块;一次系统模块,设有一次电气接口,单元柜通过一次电气接口连接相邻单元柜及二次测控模块;二次测控模块,完成对一次系统模块中各线路电流、母线电压的量测与断路器的控制,并将一次系统模块的电压、电流转换为与实际系统一致的二次电压和电流后向监控中心传送;通信模块,通过不同通信信道实现监控中心、单元柜及其他一、二次设备相互之间实时通信,通过单元柜通信模块的标准通信接口接入系统的通信网络,从而与各单元柜、监控中心实现通信功能。

    改进数学形态学滤波器的电流报警信号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8013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81846.0

    申请日:201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数学形态学滤波器的电流报警信号处理方法,由数学形态学方法去除脉冲和噪声干扰,由小波方法去除多种谐波等频谱干扰,从而得到更好的抑制干扰效果,得到更加纯净的基波电流用于电力报警信号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电流互感器和数据采集硬件电路获得电流波形数据。步骤二,采用余弦型结构元素,将电流信号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交替混合滤波处理,滤除脉冲和噪声干扰;步骤三,采用具有线性相位的双正交小波,将电流信号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通过设置阈值选择性保留低频和大幅值小波系数,最后利用保留的小波系数进行信号重构,从而去除谐波等多种频谱干扰,得到基波电力信号。

    网格状四角形电气主接线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5525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212250.8

    申请日:2011-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格状四角形电气主接线,包括四角形接线基本网格,四角形接线基本网格任意一边为新四角形一边,外接三个串联的断路器,三个串联的断路器与相连四角形接线基本网格的任意一边共四台断路器环形相连形成一个新的四角形,在外接三个断路器中的每两台断路器间的连线上引出回路的电气主接线,每个断路器两侧分部设有一个隔离开关,由隔离开关送出回路;若干个按照前述连接构造方式相连的新的四角形即能够形成网格状四角形电气主接线。本发明兼具四角形接线和3/2接线两种接线方式的优点。与3/2接线方式相比较部分节点具备更高可靠性,在n较小情况下,断路器数与出线数之比小于1.5,具备更好经济性;其不需要母线,占地面积小,扩建方便。

    一种基于GPS及北斗的双星系统的发电机功角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768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23260.7

    申请日:2010-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PS及“北斗”的双星系统的发电机功角测量方法。步骤1,测量发电机出口母线电压、电流数据,获得被测电机定子电流和出口母线电压,利用GPS/“北斗”双星系统,实现不同地点的发电机相关测量信号的同步采样,对所采集的电气量打上GPS/“北斗”双星系统时标(又称之为时间同步信号,由专用硬件时标系统由GPS/“北斗”双星系统获取授时信号后形成高精度的时间标签);步骤2,对转子位置脉冲及转子轴上的圆盘、光电传感器及各齿轮间通过计数器计数,并打上GPS/“北斗”双星系统时标;步骤3,测量转子d轴与定子a相绕组轴线夹角α,通过abc坐标和dq0坐标转换,求出与之间的夹角,该夹角即是要测量的功角δ——与的夹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