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8132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51414.5
申请日:2015-10-10
申请人: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发明人: 黄俊辉 , 高山 , 杨晓梅 , 王海潜 , 赵欣 , 谢珍建 , 陆军 , 祁万春 , 季杭为 , 江溯帆 , 蔡晖 , 吴晨 , 乔黎伟 , 李琥 , 王旭 , 杨林 , 汪惟源 , 窦飞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low Flow Controller,简称UPFC)的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次同步振荡等效研究模型;再根据网架结构及发电机、UPFC的实际安装情况对电力系统做适当的等效化简,得到发电机到UPFC的等效模型;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发电机到UPFC的等效模型对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行为进行评估预测。本发明实现了对含有UPFC的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评估,可用于指导电网的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505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46029.7
申请日:2014-11-14
IPC分类号: G06Q50/06
CPC分类号: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配电网中各单体元件健康指数为基础,通过健康指数与健康指数概率形式的转化计算,结合其连接方式对该系统健康指数进行评价。并据其分析结果,合理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降低电网运行和电力设备检修费用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本方法以0到10数值指标形式评价配电网健康状态,可为配电网的可靠运行及检修计划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升配电网规划、运维与管理水平,完善配电网资产管理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1984533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010512447.9
申请日:2010-10-1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式分析的用于大规模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对于大规模中压配电网,进行详细的供电可靠性评估与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和实施难度。本方法考虑到在同一地区配电网中,线路在结构特性、电气特性、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选取一组线路结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线路属于同一个模式,每个模式的可靠性指标可用其中的典型线路代表,这样大大降低可靠性评估的工作量和分析难度。由于这种模式分类方式主要基于配电网结构相关因素,因此称为“网络可靠性特征模式”。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1984533A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1010512447.9
申请日:2010-10-1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式分析的用于大规模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对于大规模中压配电网,进行详细的供电可靠性评估与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和实施难度。本方法考虑到在同一地区配电网中,线路在结构特性、电气特性、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选取一组线路结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线路属于同一个模式,每个模式的可靠性指标可用其中的典型线路代表,这样大大降低可靠性评估的工作量和分析难度。由于这种模式分类方式主要基于配电网结构相关因素,因此称为“网络可靠性特征模式”。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505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410646029.7
申请日:2014-11-14
IPC分类号: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配电网中各单体元件健康指数为基础,通过健康指数与健康指数概率形式的转化计算,结合其连接方式对该系统健康指数进行评价。并据其分析结果,合理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降低电网运行和电力设备检修费用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本方法以0到10数值指标形式评价配电网健康状态,可为配电网的可靠运行及检修计划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升配电网规划、运维与管理水平,完善配电网资产管理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7329444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710495806.6
申请日:2017-06-26
IPC分类号: G05B19/048
摘要: 一种综合能源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综合能源运行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日级调度层、协调控制层、实时控制层和数据采集层;日级调度层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模块、能源需求预测模块和日前计划及日内滚动修正调度模块;协同控制层包括电力协同控制单元、热力协同控制单元和天然气协同控制单元;实时控制层包括电、热和气设备的本地控制装置;数据采集层包括电力节点数据采集子站、热力节点数据采集子站和天然气节点数据采集子站。信息交互总线汇集系统信息及各层级的协调配合。本发明可实现全局长时间尺度优化运行和短时间尺度安全稳定控制,适应综合能源系统协调控制运行需求,适用于包含电、热、气能源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329444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495806.6
申请日:2017-06-26
IPC分类号: G05B19/048
摘要: 一种综合能源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综合能源运行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日级调度层、协调控制层、实时控制层和数据采集层;日级调度层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模块、能源需求预测模块和日前计划及日内滚动修正调度模块;协同控制层包括电力协同控制单元、热力协同控制单元和天然气协同控制单元;实时控制层包括电、热和气设备的本地控制装置;数据采集层包括电力节点数据采集子站、热力节点数据采集子站和天然气节点数据采集子站。信息交互总线汇集系统信息及各层级的协调配合。本发明可实现全局长时间尺度优化运行和短时间尺度安全稳定控制,适应综合能源系统协调控制运行需求,适用于包含电、热、气能源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54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51133.X
申请日:2015-10-10
申请人: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发明人: 黄俊辉 , 高山 , 杨晓梅 , 王海潜 , 赵欣 , 谢珍建 , 陆军 , 祁万春 , 季杭为 , 江溯帆 , 蔡晖 , 吴晨 , 乔黎伟 , 李琥 , 王旭 , 杨林 , 汪惟源 , 窦飞
IPC分类号: H02J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PF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并联侧控制器或/和串联测控制器的参考信号中叠加附加控制信号,从而产生次同步频率阻尼转矩;所述附加控制信号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提取发电机转速偏差信号在各扭振模态下的分量信号,将所提取的各分量信号分别进行放大移相及限幅后进行叠加;所述放大移相及限幅的参数是以发电机在其各扭振频率下的电气阻尼与机械阻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求解预先确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UPF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一种发电系统。本发明可对次同步振荡进行有效抑制,且实现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242355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83821.5
申请日:2014-09-19
IPC分类号: H02J3/46
CPC分类号: Y02E10/76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最小弃风的风电场接入电网的位置和容量的控制方法,属于电网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提出考虑电网调峰裕度及电网传输线路传输功率约束的风电场弃风容量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风电场弃风概率及风电场期望弃风容量指标计算方法,最终提出考虑最小弃风的风电场接入电网的位置和容量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控制方法可充分考虑电网对风电的接纳能力,从电网调峰裕度及电网传输线路传输容量约束两方面分析风电场弃风机理,以风电场最小弃风为目标对风电场接入电网的位置和容量的进行控制,最终得到的风电场接入方案可以使电网更大限度接纳风电,有效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9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380485.6
申请日:2018-11-20
申请人: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苏麟 , 吴在军 , 王旭 , 黄河 , 李红军 , 孙若萱 , 袁简 , 冯明灿 , 窦晓波 , 王沐凡 , 闫安心 , 蒋科 , 晏阳 , 姜华 , 罗宇超 , 王庭华 , 周洪伟 , 安增军 , 李妍 , 王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联柔性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配电单元的可靠性计算路径起点和终点;划分配电网可靠性模块:对可靠性影响弱或影响结果一致的元件划分为一个基础模块;对于可靠性影响关键因素单独成块;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单线方式和含柔直合环的三路并供接线方式,并确定负荷转供方法;先根据配电单元的接线方式确定每个计算负荷点的串联分路径及其最小故障径集,再计算得到每个负荷点的停电次数和供电可用率;最后计算各负荷点的指标平均值,得到配电单元整体可靠性指标。本发明能够大幅提升配电网可靠性,适应高可靠性供电区域未来分布式电源、储能及直流负荷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