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41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34182.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7C215/86 , C07C213/00 , C07C213/08 , C10M133/14 , C10N40/16 , C10N3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酯绝缘油双功能抗氧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涉及绝缘油技术领域。本发明双功能抗氧剂通过在N‑苯基‑α‑萘胺分子结构基础上引入羟基(‑OH)与叔丁基(‑C(CH3)3),其在天然酯绝缘油中添加时,叔丁基在分子结构中能够有效捕捉自由基,羟基提高自由基清除效率,进一步提高抗氧化效果;羟基还能够有效吸收高能紫外光,有助于增强绝缘油的抗雷电冲击性能,在提升绝缘油抗氧化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抗雷电冲击性能,具备协同增益作用,共同延长绝缘油的使用寿命,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5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67078.7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1R31/12 , G06F30/17 , G06F119/04 , G06F119/1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绝缘老化评估方法及装置,其包括:获取干式变压器运行数据,并基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及所述干式变压器运行数据获取绝缘材料的目标击穿时间数据;所述干式变压器运行数据包括温度数据、电场强度数据及击穿时间数据;基于所述目标击穿时间数据构建电热老化寿命模型,将实时温度数据和电场强度数据输入所述电热老化寿命模型,获取所述干式变压器的部位老化分布情况。通过基于干式变压器在线监测的温度和电场实时数据,构建绝缘寿命老化模型,从而根据绝缘寿命老化模型对干式变压器的绝缘寿命进行预测,获取干式变压器不同部位的寿命分布情况为检修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及制定检修计划提供可视化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0241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24375.3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绝缘界面放电的电缆附件故障预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根据电缆附件的输入侧电压、输出侧电压、放电后质量以及初始质量,计算电缆附件的绝缘界面放电等效电阻,以及绝缘界面放电过程中作用于绝缘材料的能量值,以使预设绝缘界面状态模型根据熵增定律,来准确评估绝缘界面放电所引起的绝缘材料状态的变化,继而输出电缆附件的绝缘界面放电趋势特征量;最后在根据放电趋势特征量确定电缆附件存在放电故障风险时,发出故障预警。因此,本发明能够准确评估电缆附件绝缘界面的放电趋势,进而准确评估电缆附件是否存在故障风险,能够避免电缆附件放电故障引起的跳闸、爆炸和燃烧事故,有效保证了电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1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79128.0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10M129/76 , C10M169/04 , C10N40/16 , C10N3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咖啡酸乙酯作为抗氧剂在制备合成酯绝缘油中的应用、抗氧化合成酯绝缘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咖啡酸乙酯作为绿色环保型抗氧化剂添加到合成酯绝缘油基础油中,可以显著提高合成酯绝缘油的抗氧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78164.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应力作用下的电树枝激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横杆、滑动横杆、紧固件、滑动套管、第一螺旋杆、所述固定横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滑动横杆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螺旋杆与所述滑动横杆垂直连接,还包括第一压缩板、第二压缩板、第二螺旋杆和电极,所述第二螺旋杆穿过所述第一压缩板和第二压缩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横杆和滑动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包括地电极和高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为一个针电极,所述针电极预埋在试样之中,试样底部涂有导电材料并置于地电极上,用于评价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拉伸形变、不同压缩形变下电树枝的劣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35878.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橡胶醇解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工程塑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硅橡胶的醇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橡胶与醇解剂混合后于200‑250℃下醇解反应12‑48h,得硅橡胶醇解产物;所述醇解剂为碳链长度为3‑10的不饱和脂肪醇。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丁腈橡胶中通过引入采用特定的醇解方法制备得到的硅橡胶醇解产物作为改性剂,得到的改性丁腈橡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和耐寒性;并且本发明提供的硅橡胶醇解产物能够解决现有的废弃硅橡胶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达到了高效利用资源、环境友好的效果;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硅橡胶的醇解方法以及改性丁基橡胶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实际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41296.6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填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硅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涉及硅橡胶材料领域。导热填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改性导热填料分散于水中,再加入碳量子点,在70‑100℃下搅拌反应12‑24小时,干燥得到导热填料组合物;改性导热填料为羧基、环氧基和氨基中至少一种功能化的导热填料。本申请利用碳量子点表面丰富的基团、尺寸小等特点,与含有反应性基团的改性导热填料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使导热填料边缘或两端相互连接,构建发达的三维导热网络,制备获得的导热填料组合物在硅橡胶材料领域中应用时,可以使得导热填料组合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在低填充量下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2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1619.4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体绝缘材料电热老化试验平台,包括调压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试验装置、温控系统和计时装置;调压系统用于经由继电保护装置向试验装置输出可调节控制的电压;继电保护装置用于防止电流过大,当电流过大时,继电保护装置断开连接;温控系统用于向试验装置提供可控制的温度环境;计时装置与调压系统电连接,用于记录调压系统的电压施加时间;试验装置用于在给定电压和温度条件下,对固体绝缘材料试验样品进行电热老化试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体绝缘材料电热老化试验平台可以实现对固体绝缘材料在高温、高场强条件下的电热老化试验,克服了固体绝缘材料只能在单一因素下进行电热老化试验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709427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836652.8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3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绝缘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获取变压器结构数据,并根据变压器结构数据构建绕组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和绕组等效电路模型,根据绕组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绕组的气道中的最大电场信息和线饼中的最大电场信息,再根据绕组气道中的最大电场信息、线饼中的最大电场信息及绕组数据构建参数优化模型,并对参数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参数,以使人员根据最优参数对变压器结构进行优化,其中,最优参数包括高压绕组间气道宽度、低压绕组间气道宽度、高压绕组内侧包封层厚度、高压绕组线饼高度及线饼间距。该绝缘结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干式变压器在雷电冲击下气道及线饼间的最大电场,提高其绝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09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758751.4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环保阻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水溶性粘结剂10~20份、表面活性剂0.02~0.06份、可再分散乳胶粉5~10份、固体添加物50~70份、水25~40份。通过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制得的阻燃剂喷洒在煤堆表面之后能够形成一层稳定、致密的保护层,有效隔绝氧气进入到煤堆内部,实现优异的阻燃效果,本发明环保阻燃剂还能够使煤堆内部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煤堆因内部温度过高而发生自燃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