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检查已灌浆套筒内钢筋时与套筒内壁区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4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04986.0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检查已灌浆套筒内钢筋时与套筒内壁区分的方法,先制备观察孔道,钻孔至套筒内腔且碰到金属物后停止,采用内窥镜的前视测量镜头伸入观察孔道观察尽头是否存在花纹状的钻磨痕迹,没有则继续钻孔,有则在观察孔道内找寻特征部位,对于沿灌浆孔道或出浆孔道钻孔形成的观察孔道,特征部位为灌浆口或出浆口,通过扩孔作业找到;对于从套筒中部钻孔形成的观察孔道,特征部位为孔壁,将内窥镜的前视测量镜头从观察孔道伸入,采用点到点的距离测量功能,测量金属物表面钻磨痕迹至特征部位之间的判断距离,若判断距离小于套筒的内径,则为连接钢筋,反之,为套筒内壁。本发明操作便捷,可根据测量结果及判定准则做出精准判断。

    一种用于测试全灌浆套筒与钢筋可焊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377774.0

    申请日:2022-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全灌浆套筒与钢筋可焊性的方法,先制作至少三个用于测试全灌浆套筒与钢筋可焊性的试验试件,试验试件由全灌浆试验套筒、后补连接钢筋、传力钢板和外接延长钢筋组成,接着进行拉伸试验,单向拉伸直至试件破坏,并记录试件破坏位置、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值,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可焊性判定;每个批次选择不少于3个试验试件,对各试验试件的破坏位置、破坏形态和极限抗拉强度三个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评价结果。本发明能够快速对全灌浆套筒与钢筋的可焊性进行判定,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连接钢筋问题的加固整治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针对出浆孔道为弯管情况的套筒灌浆缺陷的补灌整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877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131250.5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出浆孔道为弯管情况的套筒灌浆缺陷的补灌整治方法,先定位套筒在构件表面上的投影位置,并在套筒出浆口下方5‑10mm的投影位置处钻取抽气孔道,然后通过灌浆饱满度检测确定套筒内灌浆料上表面的位置,在灌浆料上表面上方位置钻取注浆孔道,接着在抽气孔道上扩孔并安装L形外接延长管,随后将注浆管通过注浆孔道插到套筒外壁,与套筒筒壁的钻孔位置对接;将抽气管插入L形外接延长管的竖直段的端口上,开始补浆,完成补灌。本发明对套筒损伤小,补灌整治效果优。

    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41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05710.4

    申请日:2021-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冲击力部件作用于套筒出浆孔道内的灌浆料端面施加冲击力,所述冲击力部件内设有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当冲击力部件作用于套筒出浆孔道内的灌浆料端面施加冲击力时,所述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受到撞击,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将撞击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根据电信号判断出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是否滑移:若所述电信号为单波峰曲线,则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没有滑移;若所述电信号为多波峰曲线、且多波峰依次衰减,则套筒出浆孔道内灌浆料受冲击时发生滑移。本发明的滑移判断方法不受任何工况的限制,能够非常直观、快速,且准确的判断出灌浆料是否发生滑移。

    一种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层间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632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269877.0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层间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两个组合式墙体以及两侧的叠合板预制底板配合装配并浇筑形成,组合式墙体包括一体预制的剪力墙、轻质填充墙和叠合梁预制底梁,剪力墙底部设置有缩进且与轻质填充墙配合形成台阶结构;施工时先对轻质填充墙对应的叠合梁预制底梁顶部进行浇筑,并作为第一支撑连接部,随后将上层组合式墙体吊装至与下层组合式墙体上方且重叠的位置,上层组合式墙体的轻质填充墙底部安放在第一支撑连接部上,然后采用斜向支撑进行稳固,调整垂直度后采用第二后浇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后对轻质填充墙与第一支撑连接部进行填缝,完成施工。本发明施工顺序合理,过程便捷高效,节点连接质量易于控制。

    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607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928051.0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实测的生物滞留设施海绵绩效评价装置,包括垫高封堵装置、模拟雨水输送系统、可拆卸溢流箱、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垫高封堵装置用于对生物滞留设施内溢流井周边进行围挡垫高;模拟雨水输送系统用于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定量输水;可拆卸溢流箱设置在生物滞留设施内溢流井一侧且用于计量溢流流量;一体化排水收集计量装置用于伸入溢流井内对排水管进行收集并计量出水流量;还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在现场实测溢流流量和出水流量并进行计算评价。本发明装置简便,操作简单,可大规模推广,能现场客观真实评价生物滞留设施运行处理能力。

    预制混凝土构件点状凹坑结合面粗糙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5835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1139618.8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点状凹坑结合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点状凹坑结合面上布置若干个测区预备区,并做好标记,利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获取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对首个测区预备区的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坐标转换,随后确定凹坑单元格尺寸,利用点云数据处理软件,在首个测区预备区中截取一个长方形的测区,根据检测对象选择并划分为长方形排列或者正方形排列的16个凹坑单元格,利用点云数据处理软件,获得所有16个凹坑单元格内的凹凸深度值,然后求取首个测区的平均凹凸深度值,重复操作得到各测区的平均凹凸深度值,根据数值得到点状凹坑结合面粗糙度的评价结果。本发明方便快捷,检测效率高,检测准确度高。

    基于白光扫描的预制构件条状凹槽结合面粗糙度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188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08736.8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白光扫描的预制构件条状凹槽结合面粗糙度测评方法,先在预制构件条状凹槽结合面上布置若干个测区预备区,利用手持式三维白光扫描仪进行逐个扫描,获取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对数据进行坐标转换,随后利用平面截取功能截取正方形的测区,对测区内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平均高度基准面,根据粗糙度设计指标值进行分区及通过不同颜色区别显示,得到测区色谱图;根据测区色谱图,参照优先级依次选择5组凹凸位置相对应的测点对,计算得到测区的粗糙度代表值;综合各测区的粗糙度测试结果,与粗糙度设计指标值进行比对,得到预制构件结合面粗糙度的评价结果。本发明操作简单,以直观的色谱图辅助选取测点,且测量精度高。

    一种精确控制灌浆饱满度的半灌浆套筒钢筋接头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6738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1563870.4

    申请日:2018-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控制灌浆饱满度的半灌浆套筒钢筋接头制作方法,包括支撑固定装置、半灌浆套筒、螺纹端连接钢筋、灌浆端连接钢筋、松散颗粒和密封材料,其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半灌浆套筒的出浆口和灌浆口进行封堵,将螺纹端连接钢筋与半灌浆套筒顶部螺纹连接,然后倒置安装在支撑固定装置上;将灌浆端连接钢筋从半灌浆套筒底部的套筒端钢筋插入口居中伸入并安装在支撑固定装置上;先在灌浆缺陷区内填充松散颗粒,然后填充密封材料,最后灌浆,待灌浆料凝固,完成制作。本发明能够精准控制灌浆饱满度,操作简单方便。

    一种针对套筒内灌浆料强度偏低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5031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145004.4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套筒内灌浆料强度偏低的加固结构,加固结构覆盖预制剪力墙底部的每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中单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加固结构包括套筒、连接钢筋、灌浆料、剔凿区、预弯附加钢筋和超高性能混凝土;当套筒和连接钢筋通过灌浆料灌浆连接时,套筒与对应的连接钢筋采用两根预弯附加钢筋焊接连接,所述剔凿区位于焊接有预弯附加钢筋的套筒的筒体和连接钢筋周边,剔凿区内填充有超高性能混凝土;还提供一种针对上述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满足加固需求。本发明能够在加固施工过程中,通过整体保留原有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既减小对原结构的破坏,又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且本发明加固连接方式简单,工程量小,成本可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