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原油电脱水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51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065186.9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原油电脱水系统,对原油乳状液实施预加热处理以及油水高效分离,实现了电能的直接回收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油田地面工程的运行与维护成本。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预加热与油水分离系统、水蒸汽直接膨胀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所述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通过所述第四换热器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现热量交换;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所述预加热与油水分离系统;所述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水蒸汽直接膨胀系统实现热量交换;所述有机朗肯透平膨胀机和蒸汽透平膨胀机产生的电能供应给所述脱水器电源实现对原油进行电脱水。

    一种处理油田含气采出液的管中管式气液预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986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09721.1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集输系统多相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处理油田含气采出液的管中管式气液预分离装置,主管第一端通过扩径管连接来液管线,第二端连接缩径管,主管顶部设有若干开孔以形成排气孔,且开孔段套接两端利用外部套管封闭以进行气液强制分离,缩径管、外部套管顶部出口、外部套管底部出口均通过带有调压阀的管路与分离缓冲罐连接;通过主管上扩径管、缩径管以及管中管段的设置,实现段塞流消除与缓冲预分离功能;其通过排气孔进行气相的初步分离,并将初步分离的气相、液相汇集输送到缓冲分离罐中进行收集、稳定、分离,结合扩径管、缩径管的特点提升整体的分离效果,缓冲并消除段塞流,避免段塞流的出现对设备稳定运行产生影响。

    一种海洋平台高含水采出液油气水分离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986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616154.9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平台高含水采出液油气水分离系统和方法,利用三相分离器排气口的伴生气,在气泡发生器中制备气泡通入到井来液管路和三相分离器底部粘附水相中油滴加速上浮,同时将气泡通入到一定压力环境的旋流分离器中,气泡中重组分凝析液析出包裹在气泡表面,形成凝析液气泡。凝析液气泡的气泡膜充当萃取相粘附旋流分离器中细小油滴,气泡和充当动力相增加油水密度差,使得处理的采出水达到排海标准。在三相分离设备内耦合浮选,在旋流分离设备内耦合萃取和浮选,在不加入药剂、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低能耗、无污染、高效率运行。

    一种管道中定长度定速度液塞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39612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543945.1

    申请日:2017-07-05

    Abstract: 一种管道中定长度定速度液塞发生装置,能准确控制产生特定长度和速度的液塞。装置主要包括两相流干线管路、两相流引入管路、液塞注入管路、压力平衡管路、电磁阀、造塞筒体和液位计等。通过同步切换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在气液两相流管路中注入液塞。液塞长度由液位计监测的液位高度变化确定,并通过数控系统两次启闭电磁阀控制;液塞速度由压缩气源控制;压力平衡管路的关闭或开启可控制液塞速度或者液塞完整性。本发明可用于液塞的水动力特性研究以及液塞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种旋流静电聚结装置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6559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710685399.5

    申请日:2017-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静电聚结装置,包括聚结主体、顶部封堵组件、底部封堵组件、电极组件、变压器组件;聚结主体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左侧设有入口管,筒体的上部右侧设有排气管;顶部封堵组件与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封堵组件与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封堵组件的中心处设有出口管;电极组件设置在筒体内部,变压器组件设置在筒体内部。本发明旋流静电聚结装置采用电场与旋流场的协同作用,电场促使油中水滴相互吸引、碰撞合并成大水滴;旋流场一方面提高油中水滴碰撞强度和频率,加速水滴聚并过程,另一方面使油中水滴在筒体内壁聚集形成水膜,进一步增加环形流道内电场强度,提高油中水滴聚结效率。

    一种用于溶气原油测试的环道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6967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1054563.4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溶气原油测试的环道实验装置,利用高压柱塞泵在两个活塞筒之间循环泵水,从而推动活塞循环交替运动来推动溶气原油流动,保证柱塞泵与溶气原油不接触,并通过两个电动四通阀转换管路之间的连接情况,注入管线始终与注入管线相连接,输出管线始终与输出管线相连接,保证流体流动的单向性,通过环道的两个回压阀调节活塞筒与环道压力;环道初始端与末端设有玻璃观察管段,对管道水平、垂直纵截面及横截面上气泡粒径、分布进行显微拍摄,并利用加权重构技术对管道内流动状态进行三维仿真,得到流体三维流动状态。与现有流动环道系统相比,本发明具有无泵驱动,无剪切,管流多维显微可视,压力可调,多工况运行,可循环流动,可用于高温高压环境的特点。

    一种电场作用下油中水滴微观特征的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4570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060075.7

    申请日:2018-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作用下油中水滴微观特征的实验系统,包括基座、纵向滑块、横向滑块、高速摄像仪、光学镜头、控温样槽部、光源部;控温样槽部包括支架及样槽装置,样槽装置包括有机玻璃骨架;有机玻璃骨架内部设置热媒加热通道。利用热媒加热通道达到热媒与实验样槽内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目的,从而为电场作用下液滴的运移、变形、破裂、聚集与聚并等微观行为规律的研究提供温度可变可控的条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场作用下油中水滴微观特征的实验系统的实验方法,通过改变电场参数、油水物理性质以及实验样槽内的实验温度,得到电场参数、油水物理性质以及实验温度对油中水滴微观瞬态演变特征的影响规律。

    一种旋流静电聚结装置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6559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685399.5

    申请日:2017-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G33/02 C10G33/06 C10G230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静电聚结装置,包括聚结主体、顶部封堵组件、底部封堵组件、电极组件、变压器组件;聚结主体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左侧设有入口管,筒体的上部右侧设有排气管;顶部封堵组件与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封堵组件与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底部封堵组件的中心处设有出口管;电极组件设置在筒体内部,变压器组件设置在筒体内部。本发明旋流静电聚结装置采用电场与旋流场的协同作用,电场促使油中水滴相互吸引、碰撞合并成大水滴;旋流场一方面提高油中水滴碰撞强度和频率,加速水滴聚并过程,另一方面使油中水滴在筒体内壁聚集形成水膜,进一步增加环形流道内电场强度,提高油中水滴聚结效率。

    一种管道中定长度定速度液塞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3961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543945.1

    申请日:2017-0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D3/01

    Abstract: 一种管道中定长度定速度液塞发生装置,能准确控制产生特定长度和速度的液塞。装置主要包括两相流干线管路、两相流引入管路、液塞注入管路、压力平衡管路、电磁阀、造塞筒体和液位计等。通过同步切换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在气液两相流管路中注入液塞。液塞长度由液位计监测的液位高度变化确定,并通过数控系统两次启闭电磁阀控制;液塞速度由压缩气源控制;压力平衡管路的关闭或开启可控制液塞速度或者液塞完整性。本发明可用于液塞的水动力特性研究以及液塞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种指状段塞流耗散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4332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543940.9

    申请日:2017-0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状段塞流耗散分离装置,主要包括入口分流管、指状支管、集气汇管和集液汇管等。在入口分流管中,液塞被均分成多股两相流并向下游流动,速度和动量有所减小;进入指状支管的两相流一部分直接进入气相顶管,减小下倾管工作负荷,另一部分进入下倾管并完成分层耗散;在扩径的液相底管中,两相流速进一步降低;在立管中,气相顶管液相和液相底管气相进行空间交换;最终分离后的气、液两相分别通过集气、集液汇管以单相流态运送至下游。本发明装置的管式结构紧凑、分离效率高、承压能力强、抗冲击性强、成本低,能保障深水气田安全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