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安装辅助组件及水下设施维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605063U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22073500.5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安装辅助组件,其包括浮力单元和充放气组件,浮力单元具有相连通设置的通口和容纳腔,充放气组件包括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和容纳腔连通设置。通过进气通道向容纳腔充入气体,以使浮力单元膨胀扩张,从而在水下环境下打开浮力单元;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容纳腔持续充入气体,且气体通过通口流出隔离水的进入,从而使浮力单元悬浮于水下,并通过持续流通的气流使浮力单元保持扩张的腔体,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水下构建出适于连接器对接的干燥空间环境,从而无需将水下设施出水维护,其直接在水下环境中实施连接器的对接作业,便于连接器对接。

    一种套筒式连接结构及桩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545585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23139517.2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筒式连接结构及桩基结构,所述套筒式连接结构包括:套筒,套装固定在基础桩的外侧壁顶部;上部模块支撑基础,设置在所述套筒上,适于对上部模块进行定位;下部模块支撑基础,设置在所述套筒的顶壁,适于对设置在基础桩内部的下部模块进行限位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筒式连接结构,应用于内部为空腔状的基础桩上,通过上部模块支撑基础可实现上部模块定位在基础桩上,通过下部模块支撑基础可对下部模块进行悬挂定位,为盛放在基础桩盛装腔内的下部模块提供安装位。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水下基础桩内的空间,在不影响基础稳定性的前提下将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组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水下空间,使基础桩的作用最大化。

    一种水下数据中心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795567U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23304359.2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数据中心,包括:密封舱体,其内部安装有热交换设备;冷却进管,安装在所述热交换设备进口端,所述冷却进管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冷却出管,安装在所述热交换设备出口端,所述冷却出管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六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五阀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六阀口之间均连通有冷液进出管。通过三通阀阀门方向切换,实现了在热交换设备的工作过程对过滤组件的冲洗,避免了水下数据中心由于过滤组件阻塞导致的停机维护。

    一种水下运维舱及水下数据中心

    公开(公告)号:CN216783817U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23154367.3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下运维舱及水下数据中心,属于水下数据中心技术领域,运维舱包括:对接室,适于与数据舱可拆卸地密封对接,所述对接室的对接端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密封门;载人室,通过第一隔板与所述对接室进行分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二密封门,所述载人室用于容纳运维人员以及维修工具;供气室,通过第二隔板与所述载人室进行分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与所述载人室连通的气孔,所述供气室通过脐带缆与外界进行换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接室与水下数据舱灵活对接,快速响应数据舱、对舱内设备进行维修,无需移动水下数据舱位置,成本低;此外,运维舱有独立的生命维护系统,能够保障人员安全。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水下数据中心

    公开(公告)号:CN215187989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877287.1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水下数据中心。一种水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水下的容置舱,容置舱内适于放置服务器;至少一第一热交换装置,设置于容置舱的内部,第一热交换装置可用以吸收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至少一第二热交换装置,设置于容置舱外部,可用以与容置舱周围的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且在水深方向上,第一热交换装置与第二热交换装置的布置高度不同;第一热交换装置和第二热交换装置间连通有闭环管路,闭环管路内适于设置有冷却介质。本实用新型利用温差产生热动力实现冷却介质在冷却系统中的无动力循环流动。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不需要设置动力泵以及节省了相关的维护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