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环境DNA动水归趋特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05942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53310.6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环境DNA动水归趋特性测试方法及装置,涉及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领域,所述测试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目标测试鱼类活体生物样本;步骤(2):在鱼类环境DNA动水归趋特性测试装置中开展鱼类环境DNA脱落特性实验;步骤(3):在步骤(2)基础上,开展鱼类环境DNA降解特性实验;步骤(4):在步骤(2)基础上,开展鱼类环境DNA吸附特性试验;步骤(5):测试分析环境DNA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解析鱼类环境DNA动水归趋特性。本发明可精确定量测试不同类型及生活史阶段鱼类环境DNA的动水归趋特性,具有重要科学应用价值。

    一种模拟水温分层运动及分层取水措施效果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5345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01715.9

    申请日:2019-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水温分层运动及分层取水措施效果的实验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加热控制供给系统、进口控制系统、水槽系统、尾门控制系统,水槽系统上设置有数控测温系统,于水槽系统内布置隔水幕系统和取水口系统,同时PIV流速测控系统实现对水槽系统中流场的实时监测。水加热控制供给系统用于提供热水,进口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箱,进水箱用于接收水加热控制供给系统提供的热水和地下水库提供的冷水,进水箱内竖直设置进水箱隔水板,水槽系统通过设置隔水装置将进水箱进入的热水和冷水分隔开。本发明提出可长时间模拟动态流场中的稳定分层温度场,能够直接进行稳态条件下水温分层流动的模拟实验,同时实时监测水体流场的分布状况。

    一种基于仿生植物的仿自然鱼道

    公开(公告)号:CN10905667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17439.7

    申请日:2018-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8/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仿生植物的仿自然鱼道,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生态领域,包括位于两侧的鱼道渠壁、位于底部的鱼道渠床、形成于鱼道渠床上且位于两侧鱼道渠壁之间的鱼道主流区、设于两侧鱼道渠壁与鱼道主流区之间的仿生植物,所述鱼道主流区呈仿自然河流弯曲布置。本发明基于不同高度及密度仿生植物布置的组合,可在鱼道垂向和平面不同区域营造出全断面多种生态水力学力条件,满足多种具有不同生态水力学行为鱼类通过的需要,并且仿生植物布置形式可在鱼道建成运行后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本发明工程量小,实施方便,多样化生态水力学条件分区可控,相较于竖缝式等传统鱼道具有明显优势。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分散性和体积率试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6420877U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20122307.8

    申请日:2017-0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分散性和体积率试验设备,双速电机的前端设置转动轴承,转动轴承连接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下方安装行星式旋转机构,行星式旋转机构下方安装叶片锁紧螺母,叶片锁紧螺母连接磁性搅拌叶片,磁性搅拌叶片伸入到非铁质搅拌锅内,双速电机通过转动轴承、变速箱和行星式旋转机构带动磁性搅拌叶片在非铁质搅拌锅内进行搅拌,非铁质搅拌锅安装在搅拌锅锅座上,搅拌锅锅座固定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操作手柄进行升降调节从而调节非铁质搅拌锅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大大缩短试验人员的试验时间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一种耐冲击负荷的砂石加工废水沉淀池动态配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752715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101975.4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冲击负荷的砂石加工废水沉淀池动态配水装置,包设于沉淀池中进水管上的废水浓度计、位于沉淀池中部的导流筒、设于导流筒上部的引流筒、驱动引流筒上下移动的传动电机、与传动电机和废水浓度计电连接的PLC控制器,导流筒和引流筒之间采用柔性连接装置衔接,引流筒上部四周设有引流口,所述废水浓度计用于监测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浓度,PLC控制器用于根据废水浓度计监测的废水浓度控制传动电机,进而驱动引流筒下移至沉淀池中清水区水面以下一定距离,将清水引流至导流筒内。本实用新型实施方便,控制自动化,在不增加沉淀池尺寸的情况下,有效应对砂石加工废水的冲击负荷,可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

    一种桩柱浮堤型河道整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584962U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20177750.4

    申请日:2019-0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柱浮堤型河道整治结构,包括固定柱及上下滑动设于固定柱的浮堤堤身,所述浮堤堤身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腔体结构,所述浮堤堤身顶部设有进气排气孔,底部设有进水排水孔,所述进水排水孔使用栓塞密封,所述进气排气孔使用进气排气孔塞密封,进气排气孔塞的塞口处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浮堤堤身的顶面和底面对应安装孔,分别对应竖直排列的固定柱设置,所述固定柱插设固定于水体中,固定柱从浮堤堤身的安装孔穿出;所述固定柱上间隔设有多个销栓孔,使用销栓可将浮堤堤身固定在固定柱的任意高度处。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水位变化浮动浮堤堤身,利用浮体调整水流、泥沙输移和局部河床变形等,从而到达河道整治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