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60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9819.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1N33/574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点癌症检测的荧光信号增强方法,包括:步骤A.利用叠氮基修饰方法修饰量子点表面,然后进入步骤B;步骤B.利用酶解法修饰生物探针表面,然后进入步骤C;步骤C.利用双功能连接剂连接量子点与生物探针。本发明针对检测过程中生物探针与量子点连接效率低而导致荧光强度弱的问题,采用对量子点和生物探针表面进行适当修饰,及利用双功能连接剂连接二者等措施,增强生物探针与量子点的亲和力,使生物探针与量子点之间能形成更稳定的、高效的连接,有效提高了检测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10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91407.5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8/30 , G06F8/34 , G06N3/08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F16/33 , G06F8/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结合的代码生成方法,涉及智能教育管理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主需求建模;S1:利用活动图进行需求建模,通过形式化定义活动图,自动生成宏观逻辑框架代码;S2: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特别是基于Action序列的深度学习模型,从自然语言描述中预测出微观细节功能代码;S3:相似代码检索;将输入的代码片段以及所有的训练集解析为AST,并通过先序遍历进一步获得序列表示。该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结合的代码生成方法,首先利用活动图进行需求建模,通过形式化定义活动图,生成宏观逻辑框架代码,然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特别是基于Action序列的深度学习模型,从自然语言描述中预测出微观细节功能代码。
-
公开(公告)号:CN10876822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10812885.3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H02P5/50 , H02P21/22 , H02P25/026 , H02P27/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多关节机器人一体化协同控制装置及方法,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能够解决多关节机器人控制算法开放程度低的问题,并缩短研发周期。多关节机器人一体化协同控制装置包括PC机、DSP控制单元、FPGA数据采集单元、隔离驱动单元、关节电机、协同控制算法。PC机上进行算法仿真、实时代码生成,并把代码下载到DSP控制单元实时运行,最后通过FPGA数据采集单元、隔离驱动单元控制关节电机运行,最终实现多关节机器人一体化协同控制,适用于多关节机器人的运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666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11961.9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MATLAB与单片机无线通信的四足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嵌入式控制系统领域。本发明包括:躯干及四个肢体结构、关节电机、stm32开发板、无线收发模块,其中采用MATLAB和stm32联合编程,用于四足机器人的控制。在MATLAB中进行四足机器人的实时步态分析,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将实现步态轨迹的相关参数发送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对各个关节电机进行控制,最终达成所需步态,实现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0322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19366.9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室内场景下移动机器人巡检及远程监控方法,包括:在四足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上位机实时接收位于四足移动机器人两侧的工业相机发送的四足移动机器人两侧的车道线图像,对车道线图像进行处理,拟合得到与实际车道线最贴合的直线,将该直线作为四足移动机器人的巡检路线;同时,上位机采用位于四足移动机器人头部正中的激光雷达对位于前方的障碍物或者墙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四足移动机器人切换避障模式或者转弯模式。本发明能有效克服室内黄色车道线磨损、污染的干扰,并在无车道线处能够准确调整运动姿态,并实现远程的监视与控制,能够适用于大型室内环境的巡逻与检查。
-
公开(公告)号:CN11325371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0368966.0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ROS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底盘、下位机、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蜂鸣器、电动机、舵机、编码器、IMU、车轮、上位机、激光雷达、摄像头、排线、电源、电源开关和远程控制端;采用了ROS操作系统,运用分布式架构的设计思想,实现将机器人的功能和软件,做成一个个节点,然后每个节点通过话题进行沟通;用了ROSjava协议作为主要通讯协议,实现了与上位机ROS操作系统通信的完美协调;适用于任何需要对移动设备进行自主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888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508789.6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体介质抑制加工振动的工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刀具、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液体容器、液体介质以及外接的液体介质存储箱;所述工件夹具安装在液体容器的底板上,加工时通过夹持将工件的薄壁部分以竖直状态固定在所述液体容器中;所述液体容器上安装有喷射机头,并设有回流口,加工时所述喷射机头与铣削加工刀具分别位于工件薄壁部分的两侧,喷射机头的喷口朝向工件薄壁部分加工面的背面,喷射机头的进液口与液体介质存储箱的出液口连接,液体介质存储箱的进液口与所述回流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且连接喷射机头与液体介质存储箱出液口的管路上设有增压泵。在液体介质阻尼特性和液体冲击压力共同作用下,实施本发明的铣削加工过程其加工振动现象会有明显的抑制,本发明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且易于实施,适合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8152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342185.4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助行设备及智能助行设备的控制方法,涉及智能助行设备控制技术领域,能够提升智能助行设备使用时的智能化程度,从而节约用户操纵智能助行设备时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降低了智能助行设备操纵的复杂性智能助行设备智能助行设备。包括:左右激光雷达沿着矩形机身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深度摄像机安装在矩形机身的中轴线上。座椅分别安装有左扶手和右扶手,左扶手的另一端安装有终端支架,右扶手的另一端安装有轮椅摇杆;在矩形机身(9)的下层机身支架上,安装有超声波模块(3)和wifi模块(6),在矩形机身(9)的下层机身支架上还安装有工控机(4)和电池组(10);矩形机身(9)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有两对行走机构。本发明适用于智能助行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9952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32195.6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虚拟对象的EtherCAT主站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系统:处理器,包括四个Cortex‑A53核、单个Cortex‑M7内核;四个Cortex‑A53核安装并运行Android系统,该Android系统中运行基于Unity开发的虚拟对象软件并解析EtherCAT从站的XML文件;Cortex‑M7内核运行EtherCAT主站,所述EtherCAT主站中集成基于Unity开发的虚拟对象。本发明可以便捷地开发虚实同步以及数字孪生的工业应用,通过系统中的TensorFlow Lite框架也能够进行机器学习相关应用开发,拥有集成度高以及低功耗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86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08789.6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体介质抑制加工振动的工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刀具、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液体容器、液体介质以及外接的液体介质存储箱;所述工件夹具安装在液体容器的底板上,加工时通过夹持将工件的薄壁部分以竖直状态固定在所述液体容器中;所述液体容器上安装有喷射机头,并设有回流口,加工时所述喷射机头与铣削加工刀具分别位于工件薄壁部分的两侧,喷射机头的喷口朝向工件薄壁部分加工面的背面,喷射机头的进液口与液体介质存储箱的出液口连接,液体介质存储箱的进液口与所述回流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且连接喷射机头与液体介质存储箱出液口的管路上设有增压泵。在液体介质阻尼特性和液体冲击压力共同作用下,实施本发明的铣削加工过程其加工振动现象会有明显的抑制,本发明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且易于实施,适合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