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溶性淀粉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65738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0060384.5

    申请日:2016-01-28

    Abstract: 一种利用水溶性淀粉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溶性淀粉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0.1~1.0mol/L的水溶性淀粉水溶液;将氯金酸晶体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0.06~0.12mol/L的氯金酸溶液;将水溶性淀粉水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下水解1‑60min;将氯金酸溶液加入到水解后的水溶性淀粉水溶液中,保持反应体系PH值在2.0‑4.0之间,沸腾状态下反应5‑25分钟,反应结束,将所得反应液离心分离,将所得沉淀物干燥后即得金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水溶性淀粉方便易得、价格低廉、且没有毒性,所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基于智能化电源管理的循环冷却水余压回收节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2189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18823.2

    申请日:2016-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化电源管理的循环冷却水余压回收节能系统,包括水轮发电机组、冷却塔、电网,所述水轮发电机组通过智能化电源控制系统连接冷却塔的风机,智能化电源控制系统还连接电网,水轮发电机组所发电能和电网所供电能通过智能化电源控制系统整合输出到驱动冷却塔风机的电动机,并优先使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的电,不足部分则由电网补充。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对风机供电节电的智能控制及其对整套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摆脱了季节的限制。其关键技术在于对水轮机产能、风机耗能与电网供能的一体化监测与控制,使水轮发电机组在不同流量及不同压力情况下,智能控制系统都能给风机提供所需的稳定的动力。

    手压发电式照明撑衣杆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9615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29160.8

    申请日:2016-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G25/02 H02K7/18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压发电式照明撑衣杆,用于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拿取衣物,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撑衣杆本体,具有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支撑杆一端的弧形叉;照明部,固定在弧形叉上;以及手压发电部,设置在支撑杆上,靠近另一端的位置,用于向照明部提供电能。本发明的手压发电式照明撑衣杆能够供使用者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拿取衣物。

    冷却塔中不同流量时均匀布水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8553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308310.X

    申请日:2014-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塔中不同流量时均匀布水的装置及方法,用随系统流量改变而上下浮动的浮子同时改变流通截面积和截面流速,并通过其几何形状的设计制作获得预期截面流速,制作的喷头上部设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设有滑道,滑道内配合滑动连接调节柱,调节柱为上部开口的中空长方柱体,底部为一锥体,中部有一台阶,中空长方柱体内放置细砂。本装置匹配于冷却塔布水装置的布水盘或布水槽,在不同流量下,通过水的浮力使调节柱沿滑道自动升降,从而调节抛物型锥体与喷头入口的环状间隙,使其自适应流量的大小,可以实现水盘中水位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本装置确保了喷头能在不同的流量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出口流速;同时还能很好地减少漩涡对出流的影响。

    水力与电力混合驱动装置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2221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16567.3

    申请日:2012-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与电力混合驱动装置,调节机构包括竖立主轴、调节支杆、弹簧、实心球以及锥形摩擦从动轮,调节支杆一端与竖立主轴顶端采用活动式支点连接,另一端与实心球固定连接,中部通过弹簧连接锥形摩擦从动轮,锥形摩擦从动轮与竖立主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并沿竖立主轴上下滑动;电机驱动装置输出轴上固定一锥形摩擦主动轮,与调节机构上的锥形摩擦从动轮构成摩擦轮组,监测摩擦从动轮位置的光电开关置于主轴两侧,水力驱动装置的转轴与调节机构竖立主轴连接。本发明将水力与电力驱动装置联系在了一起,用于当水力不足时的电力辅助驱动。既充分利用了系统余压,节约了能源,又根据工况变化适时辅以电力,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轴流风机及其风阀、冷却塔及空气冷却器

    公开(公告)号:CN101832297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10178851.7

    申请日:2010-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轴流式风机用风阀、具有该风阀的轴流式风机和具有该轴流式风机的冷却塔或空气冷却器。公开的轴流式风机用风阀包括阀体和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包括叶片轴和主叶,所述主叶内边与叶片轴固定,所述阀体包括相对固定的外筒和中心座,所述中心座位于外筒内,所述叶片轴的外端和内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外筒和中心座上,多个所述叶片呈辐射状分布在中心座外周。公开的轴流式风机用风阀中,叶片能够与轴流式风机出风口的压力分布相匹配,叶片布置区域与出风口的正压排风区相对应,且每个叶片的开启角度能够与该区域的压力实现更佳匹配,减小出风口的排风阻力,进而可以减小叶片振动,降低噪音、减小风阀的开启压力,提高风阀的工作可靠性。

    对蒸发冷却不同换热模型和模式下的一体化性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75910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10033460.9

    申请日:2008-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蒸发冷却不同换热模型和模式下的一体化性能测试方法,步骤:1.制作用于蒸发冷却换热模块性能测试的多功能试验;2.对换热模块内热源散热和换热模块外热源散热两种模型的换热性能进行试验;3.在二种模型下,对水气流向为横流、逆流和顺流模式的换性能进行试验。本发明用同一套风源、水源、电热源和测试系统,以小型风筒为主体,通过简单的变换,可以在水气横流、逆流和顺流等多种模式下,对外热源情况下的热水在填料中的散热性能进行试验,或对内热源情况下的热源冷却性能进行试验。这些试验基本囊括了开式冷却塔以及闭式冷却塔和蒸发冷却(冷凝)器管外侧的主要热性能试验,方法简单可行,实验范围广,综合性强。

    中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01307990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710040621.2

    申请日:2007-05-14

    Abstract: 中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是在闭式冷却塔的上部布置填料、下部布置管束,风机在塔顶部,集水盘在塔底部,风机与填料之间有配水管,配水管上连接有多个喷淋器,在填料与管束之间有池式配水器,集水盘经水泵和配水管连接;在冷却塔的两个侧面中部各开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另两个侧面与两块通道隔板构成两个排风通道。从上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向上流过填料后从冷却塔顶部排出,从下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向下流过管束,然后转向从排风通道向上流动,从冷却塔顶部排出。填料中空气与自上而下的喷淋水逆向流动,管束中空气和喷淋水同向流动且与管束内被冷却流体逆向流动。本发明可增加空气的流通面积,降低空气的回流,提高传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