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266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695817.5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孔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从样品中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及吸附体系,该制备方法包括:将3,4‑二羟基‑3‑环丁烯‑1,2‑二酮与碱反应生成的盐与过渡金属源接触进行反应,即可得到该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具有水体系绿色快速合成,稳定性高,对轻烃类气体选择性吸附分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简单、环保、耗时短、原料价廉易得,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09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450981.5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甲烷总烃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波辅助处理非甲烷总烃的设备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微波将用于催化非甲烷总烃氧化的催化剂加热到反应温度;采用催化剂处理含有非甲烷总烃的待处理气体,使待处理气体中的非甲烷总烃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本发明通过采用微波对催化剂直接加热,能够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加热效率以及加热均匀性,降低能耗,缩短加热时间,同时使得待处理气体可以在常温状态下进入反应,从而提高了反应的安全性;通过利用微波与催化剂的非热效应,可以实现氧原子的快速转移,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提升非甲烷总烃催化氧化反应速度;非甲烷总烃可以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实现高效率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2098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450955.2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VOCs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含VOCs气体的微波催化氧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等离子体和/或紫外光条件下,将含VOCs气体进行第一转化,得到转化气;(2)在催化氧化条件下,将所述转化气进行第二转化,得到净化气;所述第一转化和/或第二转化在催化剂存在和/或微波条件下进行;所述微波条件使得所述第一转化和/或第二转化在电场强度为1×103‑1×108V/m下进行。本发明在微波条件下处理含VOCs的气体,去除VOCs效果好,处理效率显著提高,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降低了能量损失,节省了运行成本,实现了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20977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450962.2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B01D5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及方法。本发明的污染气体吸附解吸设备不仅能够吸附废气中的污染气体,而且通过设置环形的吸附通道,并采用不同的微波发生器分别从吸附通道的内侧和外侧向吸附通道内的吸附剂发射微波,能够实现吸附剂的均匀快速加热,还能够耦合真空、吹扫等解吸方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吸附剂的彻底解吸,从而显著提高吸附剂的再生效率和重复吸附污染气体的能力,有效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5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894264.9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施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油库油气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油库油气监测方法包括:获取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历史运行数据;获取通过历史运行数据确定的发生历史故障的故障类型和故障解决方案;根据所获得的上述数据,构建针对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知识库;以及获取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当前监测数据,并在当前监测数据示出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根据当前监测数据和所构建的知识库,确定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当前故障类型和相对应的故障解决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及时发现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发生故障,并及时对装置进行优化运行,避免由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故障带来的油气泄漏等故障,以及由油气泄漏等故障带来的危险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0018003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019660.2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处理装置性能测试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的性能测试环境和系统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油气处理装置性能测试方法,采用油气处理装置性能测试系统进行装置性能测试,所述系统包括埋地油罐、供气系统、供油系统、降压系统,供气系统包括动力泵、地上储罐,埋地油罐分别与供气系统、供油系统、降压系统相连,供油系统与待测装置相连,供油系统包括进油泵、出油泵,进油泵与待测装置入口相连,出油泵与待测装置油出口相连,降压系统包括油气处理装置、压力真空阀,油气处理装置设有入口管线、出口管线,均与埋地油罐相连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油气处理装置性能测试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87102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271136.9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氮冷凝的储罐油气处理装置及油气处理方法。油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冷凝罐(20),内部设置有冷凝结构,并形成有油气入口(21)和油气出口(22);第二冷凝罐(30),内部设置有第二喷淋器(36),第二冷凝罐(30)上连接有输气管(31)和排气管(32),输气管与油气出口连接;以及液氮储罐(40),连接有液氮输送管(41),第二喷淋器通过第二输送管(35)与液氮输送管连接。在本发明的油气处理装置中,油气依次经过油气处理装置的第一冷凝罐和第二冷凝罐,对油气进行多次冷凝,从而能够净化处理油气,防止油气无控制逸散,既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又能实现环保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0871024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271129.9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氮冷凝的油气罐油气处理装置及油气处理方法。油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凝罐(20),包括油气入口(22)、排气管(35)以及格栅孔板(25),格栅孔板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油气入口(22)和排气口(35)之间,并将冷凝罐(20)内部分隔成第一冷凝室(21)和第二冷凝室(31),第一冷凝室内部设置有冷凝结构,第二冷凝室内部设置有第二喷淋器(32);以及液氮储罐(40),通过液氮输送管(41)与第二输送管连接。油气依次经过油气处理装置的第一冷凝室和第二冷凝室,将第一冷凝室和第二冷凝室中的温度控制为不同,能够净化处理油气,防止油气无控制逸散,实现环保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087102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271124.6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氮冷凝的油气处理装置及油气处理方法。油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凝罐(20),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油气入口(22),另一侧壁上连接有排气管(35),内部设置有隔仓板(25),隔仓板上形成有通孔(251),隔仓板将冷凝罐内部沿左右方向分隔成第一冷凝室(21)和第二冷凝室(31),第一冷凝室内部设置有冷凝结构,第二冷凝室内部设置有第二喷淋器(32);和液氮储罐(40),连接有液氮输送管(41),与液氮输送管连接。在本发明的油气处理装置中,油气依次经过冷凝罐的第一冷凝室和第二冷凝室,能够净化处理油气,防止油气无控制逸散,既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又能实现环保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038500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352297.6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装置的中期延寿方法,用于吸附法中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提升其使用效率。其包括步骤一,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装置的吸附罐内注入氮气,并排出吸附罐内原有的气体;步骤二,将吸附罐连接循环单元,循环单元向吸附罐内注入热氮气,并使得热氮气在循环单元和吸附罐之间循环流动,其中,热氮气在吸附罐内吹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脱离吸附剂,使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随热氮气流动;步骤三,将循环单元中的带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热氮气冷却,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液化,从而回收液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本发明能够清除吸附剂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使吸附剂能够恢复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