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9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96898.9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抗震隧道结构,所述抗震隧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所述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形状均为圆环状;所述外层衬砌(10)的外圆周测均匀的连接有若干锚杆(11),所述防排水层(20)贴在所述外层衬砌(10)的内壁上,所述柔性填充层(30)由填充物组成,且所述柔性填充层(30)的变形性能大于所述内层衬砌(40)的变形性能;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内层衬砌(40)和所述防排水层(20)之间,并具有离散性。通过在外层衬砌和内层衬砌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有效提高了内层衬砌的结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7949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06810.7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抗震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洞室开挖完成后,于洞壁施做径向锚杆(11)以及环形的外层衬砌(10);S2,在所述外层衬砌(10)内壁铺设防排水层(20);S3,在所述防排水层(20)内施做环形的内层衬砌(40),并使防排水层(20)和所述内层衬砌(40)之间形成填充空间;S4,向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填充物,以在所述防排水层(20)和所述内层衬砌(40)之间形成柔性填充层(30)。该施工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每个具体的环节均可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实施;所形成的隧道结构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不易损毁,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内层衬砌的结构安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5386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89058.6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1V1/28 , G01V1/30 , G06F30/13 , G06F17/1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位错与强震耦合的隧道双参数安全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属于隧道安全评估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隧道特征参数和地层岩土力学特征参数,确定断层位错大小并选取符合规范谱的地震波;建立多特征耦合的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断层位错大小和选取的地震波,并采用所述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增量动力时程,得到多重灾害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曲线;基于隧道径向收敛率和塑性应变建立考虑耦合效应的隧道双参数安全指标函数;基于所述隧道双参数安全指标函数和衬砌响应‑结构性能曲线确定指标损伤状态及阈值划分,以指标损伤状态及阈值划分作为隧道双参数安全评价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353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30133.8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变形中埋止水带结构。本结构包括止水部和压缩模组;止水部位于隧道衬砌部的变形缝区域内,包括左右布置并紧密接触的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上部之间具有空腔并置入橡胶块,空腔内的橡胶块上部设置有第二挤压囊;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内均设置有竖向的第一气道,并设置有连通第一气道和第二挤压囊的第二气道;压缩模组包括第一挤压囊,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的顶部连接为一体并在顶面设置凹槽,第一挤压囊位于凹槽内,两侧第一气道的顶端均接入第一挤压囊。本发明通过止水部和压缩模组等结构的配合,强化了止水部的形变能力,提升形变密封效果,避免出现空隙,有效避免水流渗透。
-
公开(公告)号:CN1191307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50803.2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50/08 , G01B11/16 , G01D21/02 , G01M13/00 , G01N3/02 , G01N3/08 , G01N3/04 , E21F17/18 ,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越活动断裂带铁路隧道的动力响应全息感知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多个维度的监测数据,多个维度的监测数据包括:基于触觉传感器监测得到的第一维度数据、基于视觉传感器监测得到的第二维度数据、以及基于听觉传感器监测得到的第三维度数据;确定第一维度数据、第二维度数据、以及第三维度数据分别所属的隧道损伤等级区间的极限阈值;对确定的多个极限阈值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并基于权重对多个极限阈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隧道的安全状态指数;基于隧道的安全状态指数确定隧道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用于解决确定隧道安全状态时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44149.1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包括:泄水横洞和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至少两个隧道段,泄水横洞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进水口,进水口位于两个隧道段之间,在远离进水口的方向上,与进水口相连的隧道段的坡面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根据本发明的寒区隧道,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使得突水及时的排出隧道段,降低施工风险,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可以在使用时,使得寒区隧道的进出口处无水状态或少水状态,降低寒区隧道在进出口处产生冻害的风险,提高隧道的通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8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63461.9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及其安装方法。其上述新型防排水构造,通过初期支护表面处理、固定缓冲反滤层、展布并固定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接缝处理、展布并固定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接缝处理和二次衬砌施工形成,且外侧粘接带、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和保温隔热层以及内侧粘接带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分别采用热合工艺一体成型并固定。本发明保证了高地温铁路隧道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隧道渗漏水风险,施工质量可控,并且施工便捷,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工效。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58690.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大隧道洞内污水站洞室群结构及方法。现有国内隧道废水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为在洞口附近建设废水处理厂。本发明洞室群结构设置于辅助坑道内;在沉砂洞室起止位置靠近洞室侧沿辅助坑道纵向设置污水收集水沟,至旋流沉砂洞室截止;沉砂洞室流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的方式由污水收集沟进入旋流沉砂洞室;旋流沉砂洞室与调节沉淀洞室连接,调节沉淀洞室与涡流沉淀洞室连接;涡流沉淀洞室与过滤洞室连接、涡流沉淀洞室与污泥浓缩洞室相连;过滤洞室与污泥浓缩洞室连接,污泥浓缩洞室与压滤洞室连接。本发明采用较少的支护措施可建成废水处理洞室,避免洞外建厂征用林(牧)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27684.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TBM隧道通风系统及TBM隧道。该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管、抽风装置、送风装置、排风横通道和送风横通道;TBM隧道包括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送风管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内,送风管其中一个出风口朝第一隧道的掌子面出风,另一个出风口朝第二隧道的掌子面出风,送风装置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中一者内且靠近对应掌子面,送风装置与进风口连通以分别向两个掌子面送风;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通过排风横通道连通,抽风装置设置在排风横通道内以抽取污风并汇聚至另一隧道内排出。使得送风管内新风直接吹向两个掌子面,缩短隧道内压入通风距离以保证通风效果,无需为了满足长距离送风需求设置功率较高的风机,降低能耗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7530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29556.3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寒区隧道冻害防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抽吸式加热的全多年冻土隧道排水系统。其包括两条保温水沟,保温水沟沿隧道两侧全长设置,且保温水沟四壁均设有保温层;多个排水系统,其中环向盲管沿隧道拱墙环向设置,底部通过纵向盲管、横向导水管与保温水沟连通,用于引导并排出围岩渗水,且多个排水系统分布于隧道的设定位置;多个加热装置,部分加热装置设于隧道顶部,用于加热环向盲管,其余部分加热装置设于保温水沟一侧,用于加热保温水沟的设定位置,换言之,多个排水系统和多个加热装置配合,对隧道洞内的多年冻土段、多年冻土层上限处以及洞口背阴处的排水进行定点集中加热,以保证隧道排水系统通畅、不易结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