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隧道结构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9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96898.9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抗震隧道结构,所述抗震隧道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所述外层衬砌(10)、防排水层(20)、柔性填充层(30)以及内层衬砌(40)形状均为圆环状;所述外层衬砌(10)的外圆周测均匀的连接有若干锚杆(11),所述防排水层(20)贴在所述外层衬砌(10)的内壁上,所述柔性填充层(30)由填充物组成,且所述柔性填充层(30)的变形性能大于所述内层衬砌(40)的变形性能;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内层衬砌(40)和所述防排水层(20)之间,并具有离散性。通过在外层衬砌和内层衬砌之间设置柔性填充层,有效提高了内层衬砌的结构抗震性能。

    强化变形中埋止水带结构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53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30133.8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变形中埋止水带结构。本结构包括止水部和压缩模组;止水部位于隧道衬砌部的变形缝区域内,包括左右布置并紧密接触的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上部之间具有空腔并置入橡胶块,空腔内的橡胶块上部设置有第二挤压囊;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内均设置有竖向的第一气道,并设置有连通第一气道和第二挤压囊的第二气道;压缩模组包括第一挤压囊,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的顶部连接为一体并在顶面设置凹槽,第一挤压囊位于凹槽内,两侧第一气道的顶端均接入第一挤压囊。本发明通过止水部和压缩模组等结构的配合,强化了止水部的形变能力,提升形变密封效果,避免出现空隙,有效避免水流渗透。

    寒区隧道
    56.
    发明公开
    寒区隧道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44149.1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包括:泄水横洞和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至少两个隧道段,泄水横洞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进水口,进水口位于两个隧道段之间,在远离进水口的方向上,与进水口相连的隧道段的坡面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根据本发明的寒区隧道,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使得突水及时的排出隧道段,降低施工风险,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可以在使用时,使得寒区隧道的进出口处无水状态或少水状态,降低寒区隧道在进出口处产生冻害的风险,提高隧道的通行安全。

    TBM隧道通风系统及TBM隧道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08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27684.7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TBM隧道通风系统及TBM隧道。该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管、抽风装置、送风装置、排风横通道和送风横通道;TBM隧道包括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送风管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内,送风管其中一个出风口朝第一隧道的掌子面出风,另一个出风口朝第二隧道的掌子面出风,送风装置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中一者内且靠近对应掌子面,送风装置与进风口连通以分别向两个掌子面送风;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通过排风横通道连通,抽风装置设置在排风横通道内以抽取污风并汇聚至另一隧道内排出。使得送风管内新风直接吹向两个掌子面,缩短隧道内压入通风距离以保证通风效果,无需为了满足长距离送风需求设置功率较高的风机,降低能耗损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