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机支路不对称绕组连接优化设计方法及不对称绕组

    公开(公告)号:CN10574058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154403.0

    申请日:2016-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机支路不对称绕组连接优化设计方法及支路不对称绕组连接方案。该方法结合传统不对称绕组研究方法,选出幅值不对称度和相位差均较小的绕组排列方案,通过将对应绕组连接方格图转换成绕组连接有向图,并在对应绕组连接有向图中优选有向路径,从而实现支路不对称绕组连接方案的优化;该方法可以得到支路不对称程度小且端部接线整洁的绕组连接方案,减小支路间环流损耗,节约材料,并且能够保证端部接线整洁,加大绕组端部固定强度,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在优化过程中,能够自动滤除大量无用方案,大大提高了支路不对称绕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交流电机定子全域式换位圈式线圈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198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969964.5

    申请日:2018-08-24

    Inventor: 汪冬梅 梁艳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14 H02K3/32 H02K221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机定子全域式换位圈式线圈及其设计方法,其中圈式线圈由一根连续的换位线棒绕制成N匝圈式线圈而成;所有的圈式线圈均由上至下依次垂直排列,第1匝圈式线圈的长度加换位线棒引入端的长度和第N匝圈式线圈的长度加换位线棒引出端的长度均等于余下每匝圈式线圈的长度,所述换位线棒包括排列为左右两列的M根股线,M为奇数。本方案的圈式线圈采用一根连续的换位线棒绕制成多匝圈式线圈构成,使得线圈鼻端股线连续,无需并头套焊接,消除了焊接损耗及环流损耗,同时还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

    交流电机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优化设计方法及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05703555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154392.6

    申请日:2016-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交流电机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优化设计方法及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方案。该方法结合传统不对称绕组研究方法,以支路绕组排列方案为最小单元,通过对支路绕组排列方案进行模糊分组处理,并在组内对各支路绕组排列方案进行搜索配合,最终得到支路幅值不对称度和最大相位差均非常小的绕组排列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方案不对称程度最小化,以便于减小支路间环流、降低绕组损耗、提高电机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在优化过程中,可以自动滤除大量无用方案,大大提高了绕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交流电机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优化设计方法及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05703555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54392.6

    申请日:2016-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0 H02K3/28 H02K221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机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优化设计方法及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方案。该方法结合传统不对称绕组研究方法,以支路绕组排列方案为最小单元,通过对支路绕组排列方案进行模糊分组处理,并在组内对各支路绕组排列方案进行搜索配合,最终得到支路幅值不对称度和最大相位差均非常小的绕组排列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支路不对称绕组排列方案不对称程度最小化,以便于减小支路间环流、降低绕组损耗、提高电机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在优化过程中,可以自动滤除大量无用方案,大大提高了绕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大型交流电机局部与整体混合换位定子线棒及混合换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867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84258.5

    申请日:2015-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交流电机局部与整体混合换位定子线棒及局部与整体混合换位方法;该定子线棒的四列换位股线被均分成包含两列换位股线的四个换位股线单元组,每个换位股线单元组的整体换位处设有用于加强绝缘保护的单元组绝缘层;该换位方法首先对换位股线单元组内的股线进行局部自身换位,再在换位股线单元组之间进行整体换位,最后换位股线按照首次局部自身换位的扭转方向继续进行局部自身换位,直至达到设计换位角度;该方法使得每根换位股线能够均匀地占据定子线棒所在的空间位置,在实现设计换位角度和减小环流损耗的同时,还能较大程度地增加换位节距,便于产品加工。

    具有130dB以上屏蔽效能的泄漏电流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252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654298.1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一种具有130dB以上屏蔽效能的泄漏电流监测装置,属于泄漏电流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泄漏电流的测量受磁场环境影响,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包括在变压器每相套管的泄漏电流引出线外围设置一个磁场屏蔽罩,微电流传感器设置在磁场屏蔽罩内,泄漏电流引出线经微电流传感器由磁场屏蔽罩外侧端面中心孔引出,微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流经信号传输导线传递至AD转换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AD转换模块设置在磁场屏蔽罩外,信号传输导线通过磁场屏蔽罩上设置的导线通孔实现微电流传感器与AD转换模块的连接;所述磁场屏蔽罩的轴向与泄漏电流方向的最大夹角为10°,磁场屏蔽罩具有双层屏蔽结构。本发明用于监测泄漏电流。

    一种具有定子主绝缘水道冷却系统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024748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910662045.8

    申请日:2019-07-22

    Inventor: 汪冬梅 梁艳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定子主绝缘水道冷却系统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机座以及设置在定子机座内的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所述定子机座内设置有定子铁心,所述转子铁心设置于定子铁心内壁且与定子铁心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定子铁心上设置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裹有主绝缘,所述主绝缘外包裹有定子主绝缘水道。本发明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解决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散热条件差的问题,在降低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件温升的同时提高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可靠性。

    一种扁线多股联结连续波绕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59554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574895.5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一种扁线多股联结连续波绕组结构,连续波绕组整体为多层S型波绕线圈,包含常规端、异线端以及连接其所述常规端与所述异线端之间的槽内线圈,每一层波绕线圈均从槽口到槽底沿径向方向上均匀排列在槽中;每个槽中的每一层波绕线圈连接另一槽中同层波绕线圈,也就是相连两个槽中波绕线圈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同层连接,在径向方向上无距离差,且每个槽中的每一层波绕线圈均由四根股线并绕而成,相连两个槽中同层波绕线圈的四根股线采用X型联结式连接。本发明既能消除焊点,又能够降低高频下较大涡流损耗,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环流损耗的产生。

    基于扁线绕组和矩形利兹线绕组的混合绕组及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8611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0087.1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基于扁线绕组和矩形利兹线绕组的混合绕组及电机,涉及电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扁线电机的绕组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扁线绕组和矩形利兹线绕组的混合绕组,包括从定子铁心槽口至槽底依次排布的两层矩形利兹线绕组和四层不等截面积扁线绕组;所述两层矩形利兹线绕组的总径向面积小于位于中间的两层不等截面积扁线绕组的总径向面积,所述位于中间的两层不等截面积扁线绕组的总径向面积小于位于槽底的两层不等截面积扁线绕组的总径向面积。本发明作为电机定子绕组,能够削弱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减少涡流损耗,还能够提高槽满率,进一步提高扁线电机的功率密度。

    具有非均匀截面积定子绕组的扁线电机定子

    公开(公告)号:CN118539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5254.6

    申请日:2024-05-14

    Abstract: 具有非均匀截面积定子绕组的扁线电机定子,涉及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领域;解决了现在扁线电机由于多层绕组的径向截面设置成相同,导致靠近定子铁芯内侧两层扁线绕组受漏磁影响大使得绕组损耗增加的问题。本发明将第一层、第二层径向截面的面积最大,第三层、第四层径向截面的面积次之,第五和第六层绕组的径向截面最小,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绕组损耗,减少漏磁对第五和第六层绕组的影响,从而削弱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减少涡流损耗。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扁线电机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