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弹性体及基于硫醇-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制备聚酰胺弹性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4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5288.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弹性体及基于硫醇‑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制备聚酰胺弹性体的方法。将聚醚二胺与丙烯酰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聚醚胺基双丙烯酰胺,再进一步与二硫醇通过硫醇‑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即得以下结构聚酰胺弹性体:n1=30~40;n2=5~10;n3=0~4;m1:(m1+m2)=0~0.5;n1、n2、n3、m1和m2均为整数。该方法通过硫醇‑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来实现的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效率高,且单体原料易于获得,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所得聚酰胺弹性体具有良好弹性恢复性能。

    一种基于反应挤出的可剥离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3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25571.7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热熔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反应挤出的可剥离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合成方法,可剥离聚氨酯热熔胶由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聚丙二醇、聚丙三醇、嘧啶酮衍生物通过反应挤出工艺合成,定义a=n(‑NCO)/n(‑OH),a值为1.1~1.3时,聚酯二元醇:聚丙二醇:聚丙三醇:嘧啶酮衍生物的摩尔当量比为1.0:1.0:0.5:(5.5a‑5.5),可剥离聚氨酯热熔胶为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a值为1.8~2.0时,聚酯二元醇:聚丙二醇:聚丙三醇:嘧啶酮衍生物的摩尔当量比为1.0:1.0:0.5:(5.5a‑5.5)/2,可剥离聚氨酯热熔胶为反应性聚氨酯热熔胶。本发明利用嘧啶酮衍生物与异氰酸根反应,在链末端形成具有自互补四重氢键的脲基嘧啶酮UPy结构,增加氢键数量,提升粘接强度的同时赋予热熔胶热响应可剥离的特性,且能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基于交叉脱氢偶合反应的低模量MS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94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859188.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交叉脱氢偶合反应的低模量MS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算,由硅烷封端聚醚45~60重量份、无机填料20~35重量份、触变剂2~8重量份,增塑剂5~15重量份、交联型硅烷偶联剂0.5~2重量份混合而成。采用多官能度端羟基聚氧化丙烯醚与双侧端氢硅烷和单侧端氢硅烷,通过交叉脱氢偶合反应成功制备出数均分子量5000~50000g/mol的硅烷封端聚醚。该合成路线的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便。以该硅烷封端聚醚为基础,复配无机填料和交联型硅烷偶联剂,可获得低模量、优异粘接性能的MS密封胶。该产品分子链中游离异氰酸酯基和氨基甲酸酯键,通过Si‑O‑Si键交联,能够综合聚氨酯密封胶和硅酮胶的优点。

    一种面向表面防护应用的耐腐蚀、耐候聚氨酯弹性体

    公开(公告)号:CN114773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76773.1

    申请日:2022-04-3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表面防护应用的耐腐蚀、耐候聚氨酯弹性体,由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氢化端羟基聚丁二烯、二官能度仲胺化合物三类单体合成。本发明选用二官能度仲胺化合物作为扩链剂,生成的脲基具有较强的氢键结合能和化学键能,使硬段相堆砌致密,提升硬段相抵抗高温、氧气、紫外线的能力;选用氢化端羟基聚丁二烯为软段链,该聚烯烃主链具有优异的疏水、气体阻隔特性以及抗水解和热氧老化能力,能阻隔氧气、水蒸气、水溶性离子、腐蚀性气体进入弹性体内部,赋予弹性体优异的耐腐蚀和耐候性能。本发明的聚氨酯弹性体不易受氧气、紫外线等因素刺激产生黄变、性能劣化现象,具有优异的耐腐蚀和耐候性能。

    基于氢键化吡啶的透明耐黄变高强韧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

    公开(公告)号:CN11204804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859205.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氢键化吡啶的透明耐黄变高强韧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由脂环族二异氰酸酯、2,6‑吡啶二甲醇(2,6‑Pyridinedimethanol,PDM)、聚醚二元胺或聚醚二元醇三类单体合成。因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大体积位阻效应,微相分离程度被弱化,硬段排列松散,有利于氢键可逆结合的活化能,实现室温修复。采用具有结晶能力的聚四亚甲基醚为软段,拉伸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应变诱导结晶,力学强度大幅提升。本发明通过调控聚集态和构建强、弱氢键,有效规避了力学强度和自修复能力对硬相链段运动的竞争性依赖。控制R值在2.2~2.6之内,拉伸强度不低于12MPa、韧性不低于70MJ/m3,25℃下修复时间24小时,伸长率修复率不低于90%,80℃处理800小时,透光率不低于90%。该弹性体可热塑加工成型,易于回收利用,在柔性电子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透明、耐黄变高强韧快速自修复聚肟氨酯弹性体

    公开(公告)号:CN11206293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859192.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耐黄变高强韧快速自修复聚肟氨酯弹性体,由含环己烷基二异氰酸酯、二肟化合物、聚醚二元醇合成。采用环己烷基二异氰酸酯,因大体积位阻效应,微相分离程度被弱化,硬段排列松散,有利于降低肟‑氨基甲酸酯键和氢键可逆结合的活化能,修复时间缩短。本发明兼顾高强度高韧性、自修复能力、透光率和耐黄变性能。控制R值在2.2~2.8之内,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不低于15MPa、韧性不低于80MJ/m3,40℃下修复时间1小时,伸长率修复率不低于90%,韧性修复率不低于92%,划痕在40℃下处理60s即可愈合,80℃热氧老化箱中处理24小时,透光率(600nm)不低于85%。该弹性体可热塑加工成型,易于回收利用,在柔性电子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耐候耐热、高强韧室温自修复聚氨酯脲弹性体

    公开(公告)号:CN11306122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427994.5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耐热、高强韧室温自修复聚氨酯脲弹性体,由结晶性聚醚二元醇、脂环族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元仲胺合成。主链中长、短硬段仅含氨基甲酸酯基,通过弱氢键赋予室温自修复能力。将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当量比即R值控制在1.4‑1.8范围内,长硬段中的脲基可防止硬段相在拉伸过程中被完全破坏,以确保软段能够重排形成伸直链晶体,即应变诱导结晶,使拉伸强度和韧性分别提升至20MPa和85MJ/m3以上。与受阻胺类似的脲基结构还赋予弹性体本征耐候耐热性,氙灯老化和热氧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高于95%。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室温自愈合效率高于85%。该弹性体有望投入需抵抗大形变、大应力且耐候耐热的工程级应用场景。

    一种室温长效稳定高强度结构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16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14903.4

    申请日:2021-04-1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室温长效稳定高强度结构胶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结构胶膜,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10~30份,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10~30份,多官能度环氧树脂20~30份,多巯基化合物2~6份,增粘树脂10~15份,无机填料10~60份,固化剂2~4份,促进剂1~3份。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由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与双酚型环氧树脂制得,数均分子量1500~6500g/mol,环氧值0.05~0.3×10‑2mol/g。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由聚氨酯预聚物与脂肪族环氧树脂制得,数均分子量2000~4000g/mol,粘度(30℃)>20Pa·s,环氧值0.1~0.4×10‑2mol/g。与多官能度脂环族环氧树脂和多巯基化合物在高温下固化交联,常温下可稳定储存。固化剥离强度高,可应对各种复杂工况。

    基于氢键化吡啶的透明耐黄变高强韧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

    公开(公告)号:CN11204804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59205.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氢键化吡啶的透明耐黄变高强韧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由脂环族二异氰酸酯、2,6‑吡啶二甲醇(2,6‑Pyridinedimethanol,PDM)、聚醚二元胺或聚醚二元醇三类单体合成。因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大体积位阻效应,微相分离程度被弱化,硬段排列松散,有利于氢键可逆结合的活化能,实现室温修复。采用具有结晶能力的聚四亚甲基醚为软段,拉伸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应变诱导结晶,力学强度大幅提升。本发明通过调控聚集态和构建强、弱氢键,有效规避了力学强度和自修复能力对硬相链段运动的竞争性依赖。控制R值在2.2~2.6之内,拉伸强度不低于12MPa、韧性不低于70MJ/m3,25℃下修复时间24小时,伸长率修复率不低于90%,80℃处理800小时,透光率不低于90%。该弹性体可热塑加工成型,易于回收利用,在柔性电子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