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H型钢构件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和复位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8574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32718.X

    申请日:2019-09-04

    IPC分类号: E04G2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H型钢构件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和复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单侧卡件、一根螺杆以及与螺杆匹配的两个螺帽和多个旋转片,其中,单侧卡件包括:上卡板、下卡板和侧挡板,上卡板和下卡板上下平行并且均固定于侧挡板的同侧,上卡板与下卡板之间的距离刚好可以卡住体外预应力加固H型钢梁的梁翼缘,侧挡板上开有供螺杆穿过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既可在张拉前对钢绞线进行定位,也可在张拉后对移位的钢绞线进行复位,最关键的是,不需要现场焊接,消除了大应力状态下焊接对结构造成的安全风险;(2)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3)连接可靠,使用效果好;(4)对周边构件影响很小。

    屋面新增钢结构柱脚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402151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20207878.8

    申请日:2021-01-25

    IPC分类号: E04B1/24 E04D13/14 E04G2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新增钢结构柱脚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竖向连接件、固定于新增钢结构柱底部的柱脚底板和一层填充于屋面板与柱脚底板之间的混凝土灌注层,每个竖向连接件均包括一根竖向连接杆、一个限位件和一个锁紧件,锁紧件位于限位件上方且二者分别布设于柱脚底板的上下两侧;竖向连接杆的下部节段为经屋面板后植入立柱内的植入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下部植入屋面板与立柱内的竖向连接件对新增钢结构柱的柱脚底板进行稳固支撑、固定,同时通过在屋面板与柱脚底板之间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灌注层,能进一步确保柱脚底板与屋面板之间的连接质量,并且所需施工时间短,施工进度快。

    一种用于水准测量的便携式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010644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2149156.7

    申请日:2019-12-04

    IPC分类号: F16M11/32 F16M11/38 G01C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准测量的便携式支撑装置,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底面上设置有两组相对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开设在矩形块底壁上的梯形槽,且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连接有伸缩支撑机构,所述矩形块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伸缩支撑机构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矩形块的上端连接有水准仪安装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四脚支撑取代三角支撑,能够适用于水泥地等坚硬地面,并且在对支撑结构进行收纳时节省了空间,便于携带,另外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保证结构在携带时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H型钢构件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和复位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713927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1461938.8

    申请日:2019-09-04

    IPC分类号: E04G2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H型钢构件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和复位的装置,包括:两个单侧卡件、一根螺杆以及与螺杆匹配的两个螺帽和多个旋转片,其中,单侧卡件包括:上卡板、下卡板和侧挡板,上卡板和下卡板上下平行并且均固定于侧挡板的同侧,上卡板与下卡板之间的距离刚好可以卡住体外预应力加固H型钢梁的梁翼缘,侧挡板上开有供螺杆穿过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既可在张拉前对钢绞线进行定位,也可在张拉后对移位的钢绞线进行复位,最关键的是,不需要现场焊接,消除了大应力状态下焊接对结构造成的安全风险;(2)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3)连接可靠,使用效果好;(4)对周边构件影响很小。

    一种可双向加固结构构件的加固材料

    公开(公告)号:CN212271676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0194544.7

    申请日:2020-02-22

    IPC分类号: E04G23/02 E04C5/02 E04C5/0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双向加固结构构件的加固材料,其由高强钢丝束和碳纤维束组成,其中,高强钢丝束纵向排列,列间距2.50mm,碳纤维束横向排列,行间距5.00mm,高强钢丝束位于碳纤维束的同一侧,二者通过胶黏剂粘接在一起,整体呈网格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该加固材料纵向高强钢丝束不易褶皱,能够补强结构构件(如混凝土梁、混凝土柱等)纵向钢筋的不足,横向碳纤维束便于弯折、抗拉强度高,能够弥补结构构件横向配筋(如梁柱的箍筋)的不足,从横向、纵向双向加固结构构件,加固效果更好;(2)使用该加固材料加固结构构件时,只需使用固定钉,既不需要使用结构胶,也不需要用压条来固定,既保证了耐火性,也简化了工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基于水玻璃注射管道的黄土窑洞抗震加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257906U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21779821.4

    申请日:2019-10-22

    IPC分类号: E04G2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玻璃注射管道的黄土窑洞抗震加固结构,包括两列水玻璃注射管道,两列水玻璃注射管道均布设在待加固黄土窑洞的拱圈上方土体内;待加固黄土窑洞的X型剪切破坏区域内存在两道呈交叉布设的裂缝,两道裂缝均位于两列水玻璃注射管道之间;每列水玻璃注射管道均包括多个水玻璃注射管道,多个水玻璃注射管道沿一道裂缝的外轮廓线由上至下布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固简便、加固效果好,通过两列水玻璃注射管道向X型剪切破坏区域内同步注入水玻璃进行加固,两列水玻璃注射管道分别沿X型剪切破坏区域内两道裂缝的轮廓线布设,能对黄土窑洞拱圈的X型剪切破坏区域进行有效加固。

    一种坑式静压桩封桩支座
    5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737980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220060.X

    申请日:2021-01-26

    IPC分类号: E02D5/22 E02D7/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坑式静压桩封桩支座,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所施工坑式静压桩左右两侧的千斤顶支座,所施工坑式静压桩的横截面为圆形;每个千斤顶支座均包括一个上支撑板、一个竖向支撑板、一个限位板和多个竖向加劲板,上支撑板和限位板的内侧壁上均开有一个卡装于所施工坑式静压桩外侧的圆弧形卡口,上支撑板内侧支撑于水平支撑钢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所采用的千斤顶支座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支撑简便、承压能力强,能有效解决因坑式静压桩布置较密且桩间距较小或者需要千斤顶施加较大的压桩力时导致的千斤顶支撑钢板不足以承担较大的压桩力、支撑钢板易发生严重挠曲变形等问题。

    桩式托换施工用千斤顶支座

    公开(公告)号:CN21469579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20221885.3

    申请日:2021-01-26

    IPC分类号: E02D37/00 E02D27/12 E02D7/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式托换施工用千斤顶支座,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所施工托换桩前后两侧且供主千斤顶支撑的主千斤顶支座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施工托换桩左右两侧且供副千斤顶支撑的副千斤顶支座,所施工托换桩的横截面为矩形,主千斤顶和副千斤顶均为竖向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两个主千斤顶支座和两个主千斤顶支座相配合对主千斤顶和副千斤顶分别进行支撑,主千斤顶支座和副千斤顶支座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支撑简便、承压能力强,能有效解决因托换桩布置较密且桩间距较小或者需要千斤顶施加较大的压桩力时导致的千斤顶支撑钢板不足以承担较大的压桩力、支撑钢板发生易严重挠曲变形等问题。

    钢板U型箍弯折装置
    6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888512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292348.3

    申请日:2020-03-11

    IPC分类号: B21D5/0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板U型箍弯折装置,其包括:弯折挡板、弯折杆、转动轴、固定支座、上缀板和底板,其中,弯折挡板为直角板,弯折杆焊接在弯折挡板的里侧,转动轴水平安装在固定支座的前部且可以绕轴转动,弯折挡板焊接在转动轴上,上缀板和底板均水平焊接在固定支座上且均位于转动轴的后面,并且上缀板位于固定支座的顶面、底板位于上缀板的正下方,二者之间的距离为1.0-1.5c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板U型箍弯折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对钢板U型箍进行现场加工,避免了钢板U型箍因在工厂提前加工完毕而导致的在现场难以使用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此带来的材料浪费、窝工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