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46161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510802615.0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福霉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1)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对利福霉素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2)对氧化出水进行混凝沉淀,过滤去除产生的沉淀;(3)对过滤后出水采用厌氧生化处理;(4)厌氧出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同时投加耐盐脱COD菌,所述耐盐脱COD菌为副球菌(Paracoccus sp.)FSTB‑2和/或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FSTB‑5,已于2015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No.10938、CGMCCNo.10940。本发明采用高级氧化‑混凝沉淀‑厌氧生化‑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并在接触氧化单元投加特定的耐盐脱COD菌,能够耐受废水中的抗生素,实现废水中COD的高效稳定脱除,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618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510802682.2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方法,以含氨氧化菌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以铵盐或含氨废水作为培养液,分阶段进行培养:第一阶段,将DO控制在0.2‑2.0mg/L进行硝化反应,当亚硝化率达到10%‑20%时,降低DO至小于0.5mg/L,进入第二阶段进行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当亚硝酸根浓度低于5mg/L时,再次提高DO为0.2‑2.0mg/L继续进行硝化反应,当亚硝化率再次达到10%‑20%时,降低DO小于0.5mg/L条件下进行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此过程交替进行,直到培养液中总氮浓度低于25mg/L时,结束培养,沉降除去上清液,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培养。本发明根据厌氧氨氧化菌的底物和产物特征,以溶解氧作为调控手段分阶段进行富集培养,并以亚硝化程度作为转换点,有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和积累。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452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510802658.9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12N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硝酸细菌富集培养方法,首先选择富含硝化菌的活性污泥,采取逐级提高基质氨氮浓度的方式进行培养,初始氨氮浓度小于100mg/L,当氨氮浓度提高到300mg/L时开始补加亚硝酸细菌生长促进剂;所述的亚硝酸细菌生长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所述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当基质氨氮浓度提高到500mg/L并且24h内氨氮去除率达85%,亚硝酸率达80%以上时结束富集培养过程。本发明通过投加亚硝酸细菌生长促进剂和调控富集培养条件配合的方式,使亚硝酸细菌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繁殖,缩短了培养周期,所培养的亚硝酸细菌脱氮活性高、稳定性好、耐冲击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746160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510802613.1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万古霉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1)对万古霉素生产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过滤去除沉淀;(2)对步骤(1)出水采用厌氧生化处理,并投加施氏假单胞菌FSTB‑5;(3)对步骤(2)出水采用好氧生化处理,并投加脱COD脱氮菌剂,菌剂中包括施氏假单胞菌FSTB‑5,脱氮副球菌DN‑3和甲基杆菌SDN‑3中至少一种,节杆菌FDN‑1和水氏黄杆菌FDN‑2中至少一种,沼泽考克氏菌FSDN‑A和科氏葡萄球菌FSDN‑C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采用混凝沉淀‑厌氧生化‑好氧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并在厌氧单元投加特定的脱COD菌,在好氧单元投加特定的脱COD脱氮菌剂,实现废水中COD和总氮的高效脱除,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11720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611066568.9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2F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预处理;(2) 反渗透处理;(3) 电渗析浓缩;(4) 循环结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提供的含盐废水零排放分盐处理工艺方法,在实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的同时,提高了盐的回收率,并能回收高品质的硫酸钠、芒硝和氯化钠,实现了结晶盐的资源化,膜处理单元过程稳定,运转周期长,成本低,整个工艺的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09978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1255624.2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3/18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20 , C02F101/2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中和单元:加碱调节pH为8-10;(2)硫酸盐还原单元:采用厌氧硫酸盐还原处理系统,去除废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3)脱氮单元:采用脱氮生化处理系统,同时加入富含自养硫杆菌的活性污泥,在高盐环境下去除含氮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和含硫污染物;(4)沉降单元:进行沉降处理,上清液达标外排。本发明通过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相结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含氮污染物和部分硫酸盐,具有处理效果好、简单可行、投资少、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9974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1255703.3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2F3/34 ,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废水反硝化脱氮的组合物及其脱氮方法,组合物主要包括发酵液相、无机盐和吸附剂,所述的无机盐包括钙盐、亚铁盐、和磷酸钾盐;所述的发酵液相为反硝化微生物发酵液分离微生物后得到的液体。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组合物进行脱氮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用于强化反硝化脱氮,可以实现反硝化脱氮体系的快速脱氮、快速启动、快速恢复,具有处理时间短、脱氮效果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5492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510635129.4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12N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化细菌的保藏方法,包括(1)在硝化细菌培养过程中投加生长促进剂,所述生长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和多胺类物质,其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所述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培养至进入生长稳定期后,收集菌体;(2)配制硝化细菌保藏营养液;(3)将步骤(1)收集的硝化细菌与步骤(2)配制的保藏营养液混合,控制含水率为40%‑80%;(4)添加保藏剂;(5)低温冷冻保藏。本发明在硝化细菌培养过程中投加生长促进剂,可以使菌体快速增殖,缩短培养时间,特别是可以提高菌体活性和耐低温能力,经低温冷冻藏后能够快速恢复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5492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510635144.9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12N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硝酸细菌的保藏方法,包括(1)在亚硝酸细菌培养过程中投加生长促进剂,所述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所述金属盐包括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培养至氨氮去除率达99%、亚硝化率达80%时,收集菌体;(2)配制亚硝酸细菌保藏营养液;(3)将步骤(1)收集的亚硝酸细菌与步骤(2)配制的保藏营养液混合,控制pH为7.5‑9.0,含水率为40%‑80%;(4)添加保藏剂;(5)低温冷冻保藏。本发明在亚硝酸细菌培养过程中投加生长促进剂,可以使菌体快速增殖,提高亚硝化率,缩短培养时间;特别是可以提高菌体活性和耐低温能力,经低温冷冻藏后能够快速恢复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4209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11392484.9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2F3/34 , C02F3/0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完成反硝化过程的微生物脱氮组合物及其应用,主要包括糖脂、糖醇和有机酸盐,其中所述糖脂为水溶性的甘油糖脂,如可以是水溶性甘露糖脂、水溶性蔗糖酯等中的至少一种。该组合物配方简单,制备容易,用于反硝化过程时,可以提高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氮活性,促进反硝化脱氮过程的顺利进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