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8809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079953.4
申请日:2019-01-28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09/86 , C09K11/06 , C09D165/00 , C09D5/22 , C08G61/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枝状分子有机荧光材料及其应用以及一种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荧光传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树枝状分子有机荧光材料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单元A作为树枝状分子的中心核;单元B为树枝状分子的支化单元,单元C为树枝状分子的外围活性基团,具有电化学活性;本发明提供的树枝状分子有机荧光材料分子结构精确,重复性好,对碘离子、汞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同时具有荧光响应和比色响应;本发明提供的树枝状分子有机荧光材料以及使用该材料制备的荧光薄膜能够实现碘离子、汞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荧光/比色双通道检测,检测精度高,误差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99836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167228.4
申请日:2018-10-08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调节内部气体压力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体由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一底面组成,所述第一侧面带有螺纹口和止口;所述皿盖由第二侧面及与第二侧面相连的第二底面组成,所述第二侧面带有与第一侧面连接的螺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面带有气体输入管,并且所述气体输入管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够调节内部气体压力的培养皿,气体压力调节方便,密封性好,实现了根据需要调节内部气体压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06906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095595.9
申请日:2013-03-25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A61K9/14 , A61K31/4375 , A61K47/12 , A61P3/10
摘要: 黄癸固体分散体及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中的应用,本发明涉及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合物黄连素与癸酸钠多元固体分散体及制备方法和药理活性,其特征是将黄连素、促吸收剂癸酸钠和固体分散体载体制备成黄癸固体分散体,其中黄连素以无定形分散在固体分散体载体中。本发明的黄癸固体分散体不仅具有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的优点,而且大大提高了黄连素的溶解度及肠粘膜透过率,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本发明的黄癸固体分散体在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和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相关疾病方面效果显著。本发明的黄癸固体分散体原料来源丰富,使用方便,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候选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817461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10119792.9
申请日:2015-03-18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11/54 , C25B3/00 , C09K11/06 , C08G73/02 , G01N21/64
摘要: 可电聚合的树枝状材料制备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薄膜及该类CMPs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属于荧光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可电聚合的树枝状材料,由其通过电聚合方法制备的CMPs薄膜可以应用在荧光传感方面,尤其是作为荧光探针可以用于检测TNT气体、Fe3+离子和苯气体。该类树枝状材料由核心A、枝B与电活性单元C构成。核心A可以是芘、四苯基硅、四苯乙烯、螺芴等;枝B由亚苯基组成,每个核心A连接m个枝B(m为1、2、3或4);电活性单元C可以是呋喃、吡咯、噻吩、咔唑、二苯胺或三苯胺,电活性单元C的个数由B的结构性质决定。该类材料制备CMPs方法简单,应用于荧光传感方面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99032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84996.1
申请日:2012-10-11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C09K11/06 , C07D401/14 , C07D471/04 , C08G61/12 , G01N21/64 , C25D9/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金属离子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以2,7芴和2,2′-联吡啶(或1,10-菲咯啉)为主链,侧链经烷基连接咔唑基团的可电聚合的荧光传感材料及该类材料在金属离子的荧光或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的刚性主链结构保证了荧光传感材料具有高的荧光效率,而强金属识别单元侧链则保证了检测材料的选择性。另外,电化学聚合制备的薄膜所具有的微孔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金属离子在薄膜中的快速扩散,提高了薄膜检测的灵敏度。本发明中的荧光传感材料原料廉价易得、合成相对简单,是一类较理想且有很大潜力的金属离子荧光/电化学传感薄膜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689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7056.0
申请日:2024-06-0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6/28 , G06F16/2455 , G06F16/23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关联变量的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和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从数据库中选择任一未处理暴露变量,基于未处理暴露变量和第一变量组,计算未处理暴露变量和第一变量组的第一相关性,其中,第一变量组为检索结果变量,暴露变量组为除第一变量组以外的其他变量;基于第一相关性确定第一关联变量序列、第二关联变量序列,第一关联变量序列对应的第一相关性大于第二关联变量序列;分别对第一关联变量序列和第二关联变量序列执行聚类操作,根据聚类结果更新数据库的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三处理器。本申请提供的关联变量的数据库的构建方法、装置和设备,用以快速、准确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关联的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10340.6
申请日:2024-01-04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9,10‑二氢吖啶衍生物在冰毒或冰毒模拟物N‑甲基苯丙胺气相荧光检测中的应用,属于荧光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通过在9,10‑二氢吖啶衍生物中引入电子受体基团,构建出给‑受体型(D‑A)有机荧光材料,能够有效实现N‑甲基苯丙胺(MPEA)的气相荧光检测,具有可视化、定量、高效、准确和可重复检测的优点。具体的,所述薄膜荧光传感器对MPEA气体表现出420nm和520nm处双峰增强的荧光响应,且在紫外灯激发下肉眼可以观察到荧光颜色从蓝色变为青色;将该薄膜传感器结合智能手机,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荧光信号转化为可定量的色差值(ΔE),进而实现MPEA的现场可视化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82520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62715.2
申请日:2023-06-0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G16B5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多因素大规模数据整合分析方法,首先收集数据,在MRCIEUOpenGWAS数据库中分别筛选出暴露变量及结局变量的GWAS数据集,其次在暴露变量的GWAS数据集中分别筛选出对应的SNPs作为工具变量用于MR研究,最后使用随机效应的逆方差加权模型作为分析方法挖掘AD潜在的风险因素。本发明通过MR模型可实现有效、快速、准确地挖掘新型AD潜在风险因素,并且可以得到相关风险因素与不同亚型AD之间的因果关联,该结果可以应用于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查,为全世界生命科学家及临床专家提供AD研究的新思路,同时通过本发明得到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素筛查模型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应用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08222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91935.4
申请日:2023-02-10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13/22 , C07D213/127 , C09K11/06 ,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检测氟乐灵和/或拟除虫菊酯中的应用,涉及荧光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四苯乙烯基团的、具有优良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可实现水中氟乐灵及拟除虫菊酯的高效检测,具有灵敏性高、选择性好、响应迅速的特点,检测限分别低至6.28μg/L(氟乐灵)及31μg/L(拟除虫菊酯)。尤其是该探针对痕量氟乐灵可实现瞬时检测,且裸眼通过简单的荧光淬灭现象能够直接区分氟乐灵和拟除虫菊酯。当该荧光探针结合拍摄终端RGBApp使用,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荧光信号变化转化为可定量的RGB数值,现场实时定量检测氟乐灵及拟除虫菊酯含量,便携、快速、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2305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573891.6
申请日:2021-12-21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49/08 , C09K11/06 ,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H‑1,2,4‑三氮唑衍生物、基于该类化合物的荧光传感器及其在检测化学战剂中的应用,属于荧光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4H‑1,2,4‑三氮唑衍生物的包括中心单元TAZ、给电子单元M和单元A;TAZ与给电子体基团结合后,裸露的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可与亲电的分析物反应。神经毒剂Sarin或其模拟物DCP与这类探针的受体部分TAZ单元首先发生磷酸化取代,最后生成质子化的传感器,产生更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导致探针分子发光发生红移;糜烂性毒剂SM或其模拟物2‑CEES通过与探针的受体TAZ单元结合,发生N‑烷烃化加成反应,从而改变反应前后的ICT过程来改变传感器反应前后的发光光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