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9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70983.2
申请日:2023-12-21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克服现有技术中材料在高温下电导率会大幅度降低的缺陷。本发明碳纳米管‑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碳纳米管薄膜;对碳纳米管薄膜进行致密化处理;对致密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薄膜进行两阶段电沉积:第一阶段电沉积为在含铜离子的有机溶液中进行电沉积,第一阶段电沉积沉积速率为1~5mA/cm2;第二阶段电沉积为在含铜离子的水溶液中进行电沉积。本发明复合材料电导率在高温下不会发生剧烈的电阻变化,因大电流通过造成的温升不会对材料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能保持在大电流条件下的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81548.X
申请日:2023-12-22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22C9/00 , C22C30/02 , C22C1/059 , C22F1/08 , C22F1/18 , B22F3/093 , B22F3/04 , B22F9/04 , B22F3/10 , H01H1/025 , H01H11/04
摘要: 一种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工材料技术领域,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触头材料开断性能难以满足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使用要求的不足。本发明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铬粉、还原氧化石墨烯、诱导铜粉球磨混合;所述铬粉纯度≥99.5wt%,平均粒径为10~15μm;所述诱导铜粉的纯度≥99.5wt%,平均粒径为20~30μm;将所述混合粉末进行压坯得到生坯,真空烧结制得烧结坯;生坯的密度是烧结坯理论密度的50~55%;真空熔渗;真空退火,制得所述电触头材料。本发明对电触头材料的氧、氮含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真空环境,从而提高高压真空断路器用电触头材料的开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63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53012.4
申请日:2024-01-12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热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化学储能器、换热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热化学储能器,包括:密封壳,包括贯通设置的壳体、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与壳体两端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分别设有通孔;气体支管,设于所述壳体的壳壁上,所述气体支管与壳体贯通设置,气体支管适于充入反应气体;反应板,设于容纳空间内,反应板的至少一侧设有反应槽,反应槽内适于容纳热化学储能材料,所述反应板内设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分别与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的通孔贯通设置。本发明解决热化学储热反应器多采用材料支架填充入反应器内部,不利于反应物气相的扩散渗透,传递给流体的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14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239352.1
申请日:2023-03-08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所述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化学式为(Fe1‑xNix)aSibBcNbdCueMf,M为稀土元素Er或Yb;其中,a+b+c+d+e+f=100,74≤a≤82,3≤b≤6,9≤c≤12,2≤d≤4,0.5≤e≤1.5,0.1≤f≤1,0.01≤x≤0.2。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软磁合金特定的元素组分作出限定,并在制备时通过不均匀晶化法、铁心卷绕和特定的热处理方法,得到一种具有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以及低损耗的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弯折不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6728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11256.8
申请日:2023-08-11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超薄取向硅钢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超薄取向硅钢技术领域,克服了低损耗超薄取向硅钢带材的制备方法流程长、工艺复杂的缺陷。本发明超薄取向硅钢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晶粒尺寸为1.0~2.0cm、等轴度为0.8~1.2的取向硅钢带材作为原材料;步骤2、将所述原材料进行两道次轧制,获得冷轧态超薄带材;两道次轧制的总压下率为70%~85%,第一道次轧制和第二道次轧制的压下率配比为7.5:2.5~9.0:1.0;步骤3、对所述冷轧态超薄带材进行退火;退火温度800~880℃,退火时间5~20min,退火气氛为高纯氢,单位截面积前张力0.15~0.5kg/mm2,单位截面积后张力0.15~0.3kg/mm2。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制得的超薄取向硅钢带材中频损耗低、磁感高、磁致伸缩噪声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5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1424426.0
申请日:2022-11-15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超薄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取向硅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得的超薄取向硅钢磁感低、铁损高的缺陷。本发明超薄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冶炼、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涂覆涂层;在所述冶炼过程中,添加中稀土和重稀土。制得的超薄取向硅钢同时具有高磁感和低损耗,适用于中频电工装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14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39352.1
申请日:2023-03-08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所述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化学式为(Fe1‑xNix)aSibBcNbdCueMf,M为稀土元素Er或Yb;其中,a+b+c+d+e+f=100,74≤a≤82,3≤b≤6,9≤c≤12,2≤d≤4,0.5≤e≤1.5,0.1≤f≤1,0.01≤x≤0.2。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软磁合金特定的元素组分作出限定,并在制备时通过不均匀晶化法、铁心卷绕和特定的热处理方法,得到一种具有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以及低损耗的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弯折不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1689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56894.X
申请日:2023-03-08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晶软磁合金,所述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化学式为FeaSibBcNbdCueAlfMg,M为稀土元素Ce或Gd中的一种;其中,a+b+c+d+e+f+g=100,74≤a≤80,10≤b≤12,4≤c≤6,1≤d≤3,0.5≤e≤1.5,0.5≤f≤2.5,0.5≤g≤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纳米晶软磁合金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的纳米晶软磁合金限定了软磁合金的组成,同时在高温热处理的基础上加入微刻痕技术,进一步改善带材的磁畴结构,降低铁损,优化合金的软磁性能,其应用于高频变压器或无线充电时具有优异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77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729535.3
申请日:2022-12-30
申请人: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压断路器用触头材料烧蚀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高压断路器空载及带载情况下触头分闸时间,将二者的差值作为燃弧时间;在高压断路器两侧施加直流电源,对高压断路器进行分合操作,测量操作过程中高压断路器两侧电压、通过电流、接触行程以及动态接触电阻;根据接触行程分析得到触头轴向烧损状况,根据动态接触电阻分析得到触头径向烧损状况及触头的松动状态;将触头轴向烧损状况、触头径向烧损状况及触头的松动状态输入预设模型,对触头材料烧蚀性能进行预估。通过动态接触电阻分别检测触头轴向与径向烧损状况,利用接触电阻动态变化曲线反演触头轴向与径向烧损量,实现对触头状态的检测与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8198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65940.3
申请日:2022-12-23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乔健 , 赵凯美 , 吕洋 , 杨威 , 张进 , 尹立 , 吴雪峰 , 黄晓峰 , 陈新 , 张翀 , 祝志祥 , 韩钰 , 陈赟 , 王琨 , 张卓 , 颜丙越 , 丁一 , 王广克 , 庞震
摘要: 一种填料改性方法、改性填料和填充型导热环氧树脂,属于填充型环氧树脂技术领域,克服现有技术中导热填料分散性差、复合体系粘度大的缺陷。本发明填料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碱性溶液对填料进行刻蚀;步骤2、在刻蚀后的填料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制得聚多巴胺改性填料;步骤3、采用偶联剂对聚多巴胺改性填料进行改性。三步协同作用显著降低环氧树脂前驱体粘度,提高环氧树脂前驱体的加工工艺性,并协同提升环氧材料的导热、电气及抗开裂等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