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1915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38300.3
申请日:2016-10-2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8F297/00 , C08F214/06 , C08F226/02 , C08F2/28 , B01D71/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7/00 , B01D71/80 , C08F2/28 , C08F214/06 , C08F226/02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作为分离膜材料的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它是基于一种水/油两相界面自由基聚合而形成的共聚物合成技术,专门使用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在常温下与过硫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多次重复在界面产生自由基并引发氯乙烯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独立的聚合反应,通过引发剂分子将两种链段串接在一起,构成多嵌段共聚物,实验证明当水相介质的pH值在4.5~5范围时,单体的投料比与共聚物的组成比非常一致,共聚物中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链段的含量在5~16wt.%范围可调,这种模式的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可控,能耗低,不用其它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产物纯净,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51274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38545.6
申请日:2016-10-2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B01D67/00 , B01D71/30 , C08F293/00 , C08F220/06 , C08F4/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9/125 , B01D71/30 , B01D2323/48 , C08F4/40 , C08F220/06 , C08F293/005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作为分离膜材料的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它是基于一种水/油两相界面自由基聚合而形成的共聚物合成技术,专门使用一种双磺酸盐界面引发剂,在常温下与过硫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多次重复在界面产生自由基并引发氯乙烯及丙烯酸独立的聚合反应,通过引发剂分子将两种链段串接在一起,构成多嵌段共聚物,实验证明当水相介质的pH值在4~5.5范围时,单体的投料比与共聚物的组成比非常一致,共聚物中聚丙烯酸链段的含量在5~16wt.%范围可调,这种模式的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可控,能耗低,不用其它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产物纯净,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46487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444463.2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ZO/SiO2结构的导电材料,该导电材料是由作为载体的具有三维超薄结构的二氧化硅大孔材料以及负载在该二氧化硅大孔材料的三维孔道内的AZO组成,其中二氧化硅大孔材料的厚度为20~50nm,该导电材料中AZO的含量为31~67wt.%,所述AZO中,Zn与Al的元素摩尔比为10:1~15:1。本发明使用一种改进的溶胶/凝胶方法将AZO这种导电材料负载到三维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薄层上,最后形成一种复合型的AZO/SiO2大孔电极材料,这样就可以集导电性、可见光透过性与吸附性于一体,适用于进一步负载光敏物质,制造光敏性电极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107689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135715.3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大孔径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大孔径的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和分布在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的三维孔道中的氧化锌纳米线组成的,其中氧化锌纳米线含量为大孔径纳米复合材料的30~50Wt.%;制备过程为先用环氧树脂制备三维骨架结构,再将三维骨架结构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用马弗炉焙烧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然后结合溶胶/凝胶传统方法引入氧化锌纳米晶种,再以锌氨配合物水溶液为浸渍液,将三维SiO2超薄膜浸入,通过分步水热过程,最终在三维孔道中生长出氧化锌纳米线,本发明制得的大孔复合材料既可作为光催化剂,又可作为载体材料用于负载生物催化剂--酶,适合工业用途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564225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504420.3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B01J20/285 , B01J20/30 , B01D15/08 , C07C50/28 , C07C46/10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复合型高分子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商品化密胺海绵特有的三维骨架结构,将海藻酸钠水溶液引入并在酸性条件下凝固于海绵中,再通过自然干燥的方法将海藻酸中的水分去除,最终形成独特的三维大孔体系,其中密胺海绵起到了机械稳定与支撑作用,而海藻酸被充分的分散,形成多层贯穿状薄膜,利用氢键相互作用,在海藻酸表面覆盖一层含有脂肪长链的两亲性聚合物,其对辅酶Q10的吸附效率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中海藻酸的含量在52~58wt.%范围,比表面积在52.6~61.4m2/g范围,该复合型吸附材料可作为整体吸附柱,用于提取辅酶Q10,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吸附能力强,操作简便,材料能多次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07690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136071.X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B01J23/18 , C02F1/30 , B01J32/00 , B01J35/1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γ-Bi2O3/SiO2复合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作为载体的具有三维超薄结构的二氧化硅大孔材料以及在负载在该二氧化硅大孔材料的三维孔道内的纳米γ-Bi2O3组成,该复合型光催化剂中γ-Bi2O3的含量为40~80Wt.%。制备时采用三维骨架结构的聚合物作为模板,将硅酸酯在模板的孔道内原位水解产生SiO2沉积在聚合物表面,高温煅烧除去聚合物模版后形成二氧化硅大孔材料,采用二氧化硅大孔材料作为载体,以Bi(NO3)3·5H2O的乙二醇/乙腈混合溶液为前驱物在三维贯通的孔道内原位水解以及高温煅烧,制备均匀分布的γ-Bi2O3多级结构纳米晶,本发明的复合型光催化剂的孔隙率为65%~85%,比表面积为67~108m2/g,在<500nm的光照射下对罗丹明的降解率达到98%,并且催化活性高,长期稳定性好,易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4112875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136461.7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结构锂硫二次电池,包括以硫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其中负极为锂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是以具有大孔径的三维超薄结构的C/SiO2复合导体为基体,硫以单质的形式附着在该基体的三维孔道表面,并在外包覆有一层聚酯膜的硫/炭/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依次为:制备三维骨架结构、SiO2大孔材料,大孔炭/二氧化硅复合导体,在引入硫,最后再覆盖一层聚酯膜作为外保护层,用一般的工艺装配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制得的大孔结构锂硫二次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结构不同,无需使用胶黏剂,导电物质与电活性物质接触充分以减小内阻,电池内部结构稳定,充放电性能优越,并且电池的尺寸可以放大,适合大功率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446487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444463.2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ZO/SiO2结构的导电材料,该导电材料是由作为载体的具有三维超薄结构的二氧化硅大孔材料以及负载在该二氧化硅大孔材料的三维孔道内的AZO组成,其中二氧化硅大孔材料的厚度为20~50nm,该导电材料中AZO的含量为31~67wt.%,所述AZO中,Zn与Al的元素摩尔比为10:1~15:1。本发明使用一种改进的溶胶/凝胶方法将AZO这种导电材料负载到三维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薄层上,最后形成一种复合型的AZO/SiO2大孔电极材料,这样就可以集导电性、可见光透过性与吸附性于一体,适用于进一步负载光敏物质,制造光敏性电极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10768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10135715.3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大孔径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大孔径的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和分布在三维SiO2超薄膜基体的三维孔道中的氧化锌纳米线组成的,其中氧化锌纳米线含量为大孔径纳米复合材料的30~50Wt.%;制备过程为先用环氧树脂制备三维骨架结构,再将三维骨架结构在正硅酸四乙酯中浸泡,用马弗炉焙烧即可得到三维SiO2超薄膜,然后结合溶胶/凝胶传统方法引入氧化锌纳米晶种,再以锌氨配合物水溶液为浸渍液,将三维SiO2超薄膜浸入,通过分步水热过程,最终在三维孔道中生长出氧化锌纳米线,本发明制得的大孔复合材料既可作为光催化剂,又可作为载体材料用于负载生物催化剂——酶,适合工业用途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330393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078693.7
申请日:2012-03-1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1B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氨基化SiO2大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采用溶剂热方法,在水热反应釜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按体积比1∶1~10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有机溶剂,称取适量块状SiO2大孔材料浸没于该有机溶液,在80~120℃下反应6~24小时,制得氨基功能化SiO2大孔材料。该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同时还具有机械强度高、水热稳定性好和均一且三维贯通的大孔径等特点。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且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备的功能化SiO2大孔材料在水处理,吸附、分离和固载生物活性大分子等领域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