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7351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0004430.6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深立井冻结法施工时局部保温冻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内圈冻结孔、中圈冻结孔深度分别记作L1、L2,再将L1、L2长度对应到即将放入外圈冻结孔内的冻结管上,对计划安排作为外圈冻结孔L1段、L2段冻结管表面进行清理。然后采用专用设备对外圈冻结孔L1段冻结管沿管身分层涂抹一定厚度的隔热保温涂料A,对外圈冻结孔L2段冻结管沿管身分层涂抹一定厚度的隔热保温涂料B,确保涂抹质量后再采用PE薄膜进行包裹。最后按照施工顺序依次下放冻结管,下放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外圈冻结孔L1段、L2段必须是隔热保温涂料处理过的冻结管且注意先后顺序。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有效保证煤矿深立井冻结法施工时局部保温冻结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2378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884296.0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拼装式支护支架及支护方法,包括若干依次排列在隧道内壁的环形盾构组;盾构组包括盾构片,相邻盾构片端部连接;盾构片包括盾构架和盾构板,盾构板固定设置在盾构架的两端部,盾构架设置为弧形结构,盾构架通过盾构板头尾相连形成封闭圆环;盾构片包括至少一个楔形块、对应一楔形块的两个连接块和若干标准块,楔形块、连接块和标准块均为圆弧型,连接块对称设置于楔形块的两侧,且楔形块通过连接块与标准块连接;本发明快速拼装式支护支架结构简单,采用楔形块保证所述盾构组安装的紧密性,达到安装后自紧作用,实现自锁效果,且可实现工字钢支护支架的快速拼装,提高支护的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318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301304.4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煤矿锚喷支护巷道围岩变形的多点位移计,其包括多个锚点和多个测量装置,锚点沿钻孔的深度方向依次设置于钻孔的孔壁上,每个锚点连接一根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多个测量装置设置在钻孔外,包括角位移传感器、定滑轮、磁铁、第二钢丝绳和线圈,磁铁与定滑轮同轴设置且随定滑轮旋转,角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磁铁的一侧,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线圈上;当围岩发生变形时,锚点跟随围岩移动进而拉动第一、二钢丝绳移动,第二钢丝绳的移动带动定滑轮和磁铁转动,角位移传感器能测量磁铁转动的角度,通过磁铁转动的角度计算出围岩的位移量实现对围岩变形的监测。本发明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等特点,安装方便、监测结果准确且易于读取。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7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05471.2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Inventor: 彭世龙 , 程桦 , 郭龙辉 , 林键 , 姚直书 , 荣传新 , 余大有 , 赵仁乐 , 孙家应 , 王晓健 , 蔡海兵 , 李红友 , 李华 , 秦志强 , 王彬 , 张亮亮 , 王雪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表土薄基岩底部含水层疏水规律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模型架、模拟地层、配重块和数据监测系统,所述模拟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板、煤层、薄基岩层、底部含水层和厚表土层,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模拟地层的上方;所述底部含水层由若干承压水袋组成,所述数据监测系统包括竖向光纤、横向光纤和数据采集器,所述竖向光纤和所述横向光纤均布置在所述模拟地层内,所述竖向光纤和所述横向光纤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利用该试验装置及方法能够对煤层开采效应和底含疏水效应两者共同作用下地层沉陷规律进行试验,探究采煤诱发的薄基岩裂隙演化与分布规律,揭示厚表土底部承压含水层疏水规律及其渗流场演化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9653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39153.3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Inventor: 刘孝孔 , 绪瑞华 , 李连立 , 王金正 , 孟凡超 , 程桦 , 彭世龙 , 郭龙辉 , 姚直书 , 张亮亮 , 余大有 , 孙家应 , 荣传新 , 王晓健 , 蔡海兵 , 林键 , 秦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平面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试验装置包括模型架、模拟地层、承压水袋、液压加载系统和数据监测系统,所述模拟地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部含水层、中部隔水层和底部含水层;所述承压水袋包括底部承压水袋和顶部承压水袋,所述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位于所述模拟地层的上方,所述数据监测系统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和数据采集器,所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该试验装置及方法填补了厚表土薄基岩煤层开采与底含疏水沉降共同作用下地层沉陷规律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的空白,对揭示该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下的地层沉陷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83023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56479.2
申请日:2020-06-17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结土体模型以及一种冻结土体水分迁移模型的构建方法。其中,冻结土体模型包括:依次排列的已冻结区、冻结缘区和未冻结区,已冻结区靠近冻结缘区的一侧形成冰透镜体,已冻结区远离冻结缘区的一侧施加朝向冻结缘区的上覆压力;冻结缘区内设置有土颗粒基质、多个不同直径的毛细管,每个毛细管穿过土颗粒基质连通冰透镜体和未冻结区;第一数量毛细管内形成孔隙冰,土颗粒基质和第一数量的毛细管的内壁表面形成未冻水膜;第二数量的毛细管的内壁形成未冻水膜,且在毛细管内部充满毛细水。本发明提出的冻结土体模型,将毛细水迁移机制和薄膜水迁移机制相结合,可以全面合理地解释土体冻胀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25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0596137.6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围岩(土)共同作用下的真三轴渗流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机架、承压端头板、伺服温度控制系统、应力变形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伺服控制加载系统、伺服液压系统、伺服渗流加载系统和无线声发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试验方法包括:模型制作、待测试件加载前的准备、围岩(土)作用下真三轴渗流试验操作过程、真三轴渗流试验关闭程序,本发明通过在地下结构外侧设置围岩(土)结构,模拟地下结构的真实受力,对六个承压端头板施加不同的应力,并控制不同方向承压渗流水的流量和压力,再通过多个控制系统协同作用,得到地下结构在围岩(土)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受力数据,能够对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121658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10640987.2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D5/11
Abstract: 一种冻结法凿井井筒井壁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平面钢板制作成圆弧钢板,并在所述圆弧形钢板上预留泄水孔;将加工好的锚卡两端焊接在所述圆弧形钢板外侧;在所述圆弧形钢板外侧和井筒内侧之间铺设至少一层塑料板,并在所述塑料板内侧绑扎钢筋;将焊接好锚卡的所述圆弧形钢板拼装、找正、焊接;焊接完后,在所述圆弧形钢板外侧和井壁内侧之间,分段整体浇筑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矿井建设中,复合井壁不仅能构承受较大水土压力,而且能够减少井壁厚度、井筒掘进断面和冻结工程量等,从而降低矿井建设总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8425631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0145371.7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永久井架自动纠偏系统,包括以井筒为中心设置的永久井架,该永久井架为双斜撑四柱式空间框架结构以及与该框架结构相连接的控制系统;框架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井筒两侧的主斜撑和副斜撑;上述斜撑均为箱型柱腿,在箱型柱腿的底端依次设有底端面钢板、基础和碎石垫层;于基础上设有凹槽用于安放千斤顶;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测量仪、数据处理器、报警器和控制室;传感器与千斤顶的顶端连接,用于测量千斤顶的顶端位移和出力大小。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永久井架的基础坐标值,并实时纠偏,以提高永久井架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用与上述自动纠偏系统的纠偏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纠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5718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70258.X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芯夹持器和岩芯测试设备,该岩芯夹持器包括:设有凹槽的底座,所述凹槽用于容置岩芯;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对向设置有第一探测部和第二探测部,其中,所述第一探测部和所述第二探测部分别接触所述岩芯的两端表面时,可向所述岩芯的一端发射信号并在另一端接收通过所述岩芯传输的信号;所述第一探测部可在所述信号的传播方向上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距离测量部件,所述距离测量部件与所述信号的传播方向平行设置。本方案用于对岩芯的参数进行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