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6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47929.5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变阻尼和自复位特性的黏滞阻尼模块单元,融合了自复位技术和剪切黏滞阻尼减震技术,并引入了变黏滞阻尼特性。常规间隙式黏滞阻尼墙能在高频动力激励下通过黏滞阻尼介质的剪切耗能而降低动态响应;自复位技术可以在较宽荷载频域内降低结构的残余位移,确保其在不确定性地震作用后自动快速恢复能力。多个黏滞阻尼模块单元可同向并联或串联增强耗能或变形能力,也可将多个黏滞阻尼模块单元双向串联可实现双向减震耗能,因此,该黏滞阻尼模块单元在构造设计上更为先进,其刚度和阻尼可以按照预设控制目标自适应地改变,可实现在成本效益、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复位能力和舒适度等多方面协同减震控制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51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89394.0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7/1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短外伸跨悬索桥待合龙状态主梁位置与姿态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用于表述待合龙状态时考虑铰接点数量与位置的带短外伸跨悬索桥结构状态的基本未知量;步骤2、建立控制方程组;步骤3~5、将控制方程组中非基本未知量表达为基本未知量的函数;步骤6、求解所有基本未知量;步骤7、确定带短外伸跨悬索桥在待合龙状态时考虑铰接点数量与位置的主梁位置与姿态。本发明方法考虑了主梁受铰接点数量与位置的变形、主索鞍预偏量、吊杆的倾斜与伸长,能精确地确定带短外伸跨悬索桥在待合龙状态时的主梁位置与姿态。本发明使用方便,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带短外伸跨悬索桥在待合龙状态时的结构分析及施工方案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11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708608.0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安全冗余度自复位结构体系技术,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在多楼层布置水平向的预应力筋,主体结构两侧的每楼层布置了含滑块坡面的摩擦滑块;预应力筋将每楼层的摩擦滑块压接于主体结构两侧的墙体坡面;采用拉索将竖向相邻的摩擦滑块进行竖向铰接连接,底层拉索下端与基础铰接连接。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主体结构会产生底部张开角,与抬起角部同侧的摩擦滑块受预应力筋的挤压而被墙体坡面的反作用力牵连从而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地震荷载作用后摩擦滑块受到预应力筋的作用而挤压主体结构自动复位。本发明是一种良好的自复位结构形式,结构滞回曲线呈现典型的旗帜型形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和耗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450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52163.7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摩擦耗能自复位旋转节点,包括:托架;通过转动轴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在所述转动轴上还与其同轴连接的齿轮;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上下方的两块盖板,在盖板上还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自复位装置,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托架与盖板;以及变摩擦耗能装置,其两个相对错位移动端分别连接两块盖板。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自复位节点无法满足结构在不同级别地震作用下对于耗能能力和刚度具有不同的需求、或无法实现可调节的复位力,或由于节点转动角度较小,存在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450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52162.2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复位黏滞‑摩擦旋转节点,包括:托架;通过转动轴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在所述转动轴上还与其同轴连接的齿轮;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上下方的两块盖板,在盖板上还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托架与盖板的自复位耗能装置;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托架和盖板的黏滞耗能装置。本发明可实现同时控制结构的峰值位移、残余位移和峰值加速度,同时可实现可调节的复位力,以及位移放大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1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06694.3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成桥状态锚跨索股力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明确锚跨索股与散索鞍的位置关系以及整体走向;然后确定锚跨各索股在与散索鞍的切点处的索力相等的索力分布模式;接着,对锚跨索股进行分段研究,依次确定索股各段的高差、横桥向距离、纵桥向距离的显式表达式,根据高差闭合、横桥向距离闭合、纵桥向距离闭合、散索鞍受力平衡、索股轴力相同和索股斜率一定来建立控制方程组,并利用规划求解方法求解每根索股的相关参数,从而确定悬索桥锚跨索股索力。本发明基于对锚跨索股及散索鞍的受力分析及几何协调关系,计算便捷,实用性强,可用于悬索桥锚跨部分的设计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1601254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413736.2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震灾害动态可视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建筑物及场景的点云初始数据,获取建筑物随时间变化的晃动位移数据,晃动位移数据是模拟地震激励建筑物及场景获得,对点云初始数据进行体素降采样以及点云分割与提取处理,确定地面点云和每个建筑物对应的点云,根据建筑物随时间变化的晃动位移数据,实时更新当前时刻每个建筑物对应的点云的每个点的坐标值,实时对地面点云和当前时刻每个建筑物对应的点云的每个点的坐标值进行渲染,生成动态可视化图像进行显示。由此,可以更为真实、直观的呈现区域建筑震害场景,提高了可视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54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294212.5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散式振动数据和卷积自编码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加速度响应监测点,在各监测点布设加速度传感器;S2获取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中n个加速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形成用于深度学习网络训练的数据集;S3搭建适用于步骤S2所述数据集的卷积自编码深度学习网络;S4将海量正常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监测数据按照S2所述步骤进行预处理,再输入卷积自编码器进行训练得到深度学习网络文件;S5通过数据重建相关函数评估结构损伤状态。本发明无需对数据进行预分类,实现了利用实时振动监测数据即时量化结构损伤状态,并给出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39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28161.1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结构振动监测数据智能化报警与恢复方法,涉及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在数据识别与评估中使用了计算机图像视觉识别技术,提高了监测数据单次扫描的视野、扩展了数据的几何特征,故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分布式结构振动监测数据的特征提取、识别、报警,识别时间较传统数据时频域分析方法更短,识别准确度更高;采用两种自编码器结构实现异常数据的恢复,兼顾了单一测点的规律与组网型多传感器之间的信息关联性,所恢复的数据较现有技术更符合实际测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359427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811422039.7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用于空间结构的多作动器实时混合模拟试验方法,把结构划分为数值与试验子结构,数值子结构的计算分为单元力计算和运动方程求解两部分先后进行,试验子结构用多作动器同时加载;对每台作动器进行位移解耦,抵消多作动器对同一点加载时存在位移耦合效应,再进行时滞位移补偿;通过对计算步长下的指令位移按照采样频率进行内插值,对作动器测量力信号按照计算步长抽取,使计算机与作动器信号频率保持一致;根据较少的作动器测量力和试件估计来补充计算满足交界处力平衡条件所需的反馈力;最后启动试验完成整个流程,根据计算到的误差指标评价试验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