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618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98775.6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输电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每个保护的动作风险系数和每个保护的动作出口的功率损失量;根据每个保护的动作风险系数和每个保护的动作出口的功率损失量确定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风险值;其中,一个保护的动作风险系数和动作出口的功率损失量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得到:实时采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用于该保护计算的判据量;根据所述判据量和与判据量对应的预设的阈值计算动作风险系数;根据实时采集的直流运行方式、功率水平信息和该保护的动作出口特征计算该保护的动作出口的功率损失量。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直流保护动作风险状态,给出直流运行风险薄弱点,从而实时评估直流运行的风险,可大大提升应对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86240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1041939.2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及微网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电力系统网架重构优化方法,包括步骤:输入电力系统参数;以最大化恢复系统的发电容量和最小化微网内的负荷损失量为目标构建计及微网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网架重构优化模型;确定计及微网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网架重构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基于节点重要度和路径恢复时间构建综合路径评价指标,来优化待恢复机组的恢复路径;联合采用蜂群算法与量子理论相结合求解模型。本发明提出的采用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微网作黑启动电源的网架重构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系统常规黑启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用微网作为黑启动电源能够为非黑启动机组提供启动功率,较快地恢复非黑启动机组,达到网架重构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6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12309.2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分析方法,包括:确定柔性直流最大无功输出量,并获取常规直流落点电压电流值和柔性直流落点电压电流值;根据柔性直流最大无功输出量、常规直流落点电压电流值和柔性直流落点电压电流值,计算柔性直流接入后各常规直流落点短路容量的提升量;计算多直流馈入相互作用因子;根据提升量和多直流馈入相互作用因子,计算计及柔性直流接入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考虑柔性直流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也无法计算柔性直流对常规直流多馈入有效短路比的影响大小的问题,实现全面、有效衡量多回直流之间的相互影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馈入有效短路比分析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44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65831.4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构建一种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新增直流落点方案评估方法,包括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落点方案比选。评估指标体系包括:1)多馈入直流短路比;2)直流换相失败风险;3)低于系统N-1故障所需的无功补偿容量。落点方案比选采用评估指标值标准化处理和线性加权法实现综合评估。本发明能够兼顾直落落点方案的经济型与稳定性指标,能够科学有效的评估多馈入直流电网新增直流落点方案的优劣,有效指导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落点方案的初筛。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27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65820.6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规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馈入直流系统的新增VSC-HVDC落点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直流落点评价指标体系,所述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包括多馈入短路比、直流换相失败风险以及受端系统失稳风险三大指标;步骤2,计算各指标的相对优属度,实现对各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消除不同的评价指标的级别和量纲上的差异;步骤3,利用线性加权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综合指标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优方案。该落点优选方法通过三大指标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各直流落点对交直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程度,利用优属度计算消除量纲和级别差异,最终统一成一个综合指标,避免多指标的最优方案不统一问题,评估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248739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439283.3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浙江大学
Abstract: 代表变电站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配置对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发明提出了配电网中常规变电站升级为智能变电站的优化策略。首先,以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成本和用户停电损失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平均停电时间和电量不足平均值这两个可靠性指标不超过给定阈值等约束条件,构建了配电系统中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优化模型。之后,发展了针对配电系统故障的故障清除模型,提出了评估用户停电时间的比较准确的方法。接着,对用户停电时间和用户停电损失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高效商业求解器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12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30195.7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馈入电网直流系统暂态响应的简化求解方法,可用于交直流系统混合仿真中,其结果可作为直流系统换相失败的判断的依据;在该发明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包含了直流主设备系统的模型以及直流控制系统的模型;直流设备中计及了换流变压器、换流器、直流滤波器和直流线路;直流控制系统涉及换流器的不同控制方式;对于直流主设备系统中整流侧的模型进行简化,将整个整流侧表示为幅值可变的直流电源,其电压为控制角的函数;通过对简化直流设备系统与控制系统进行暂态仿真,得到全周期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9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010375549.4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40/166 , G06F40/197 , G06F40/11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统一版本编辑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创建基础数据表及其对应的版本数据表;创建当前版本编辑对应的版本标识;若进行新增操作,则将新增的数据记录至版本数据表中,并将版本标识记录至版本标识字段中,将新增操作对应的编辑标识记录至编辑标识字段中;若对基础数据表中的一数据进行编辑操作,则将一数据记录至版本数据表中,并将版本标识记录至一数据的版本标识字段中,将编辑操作对应的编辑标识记录至一数据的编辑标识字段中;当当前版本编辑完成后,将版本数据表中在当前版本编辑中被编辑的数据更新至所述基础数据表中。本发明可提升电网资源数据维护质量,降低数据编辑冲突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4174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0528146.3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防交流故障误启动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直流输电系统的本站交流故障信号、对站交流故障信号、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突变量;对本站交流故障信号和对站交流故障信号作或运算得到第一故障信号,对第一故障信号作非运算得到第二故障信号;对直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突变量进行异常判断处理得到异常电压和异常突变量,对异常电压和异常突变量作与运算得到出口信号;对第二故障信号和出口信号作与运算得到保护动作信号。该方法通过第二故障信号和出口信号进行与运算后得到的保护动作信号启动直流线路保护,屏蔽直流电压突变量保护的出口,避免在严重交流故障时导致直流线路电压突变量保护误动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090951.3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稳定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稳定控制系统对应的控制策略,发生故障时的功率损失量,确定稳定控制系统的有效功率损失量和各个控制执行站对应控制措施的有效最大可控制量。计算每一优先级控制措施对应的有效最大可控制总量,依次判定当前优先级对应的有效最大可控制总量与当前功率损失量的大小。根据判定结果确定每一优先级对应的计算方式,计算得到属于当前优先级的每一控制执行站的稳定控制量,并分别向相应的控制执行站发送对应的稳定控制量。本申请中各个控制执行站的稳定控制量通过综合稳定控制系统中每一控制执行站的控制灵敏度依次确定,因此可避免控制灵敏度差异导致稳定控制量计算过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