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87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24615.7
申请日:2024-07-11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采集组件和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采集组件包括线束隔离板、电路板、温度传感器以及抵压件,线束隔离板盖设于电池的顶盖上,线束隔离板设有贯穿孔,电路板包括主体和从主体的至少一侧延伸出的支耳,主体盖设于线束隔离板上,支耳穿过贯穿孔延伸至顶盖的上方,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支耳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抵压件包括安装部和与安装部连接的抵压部,安装部夹持于主体与线束隔离板之间,抵压部设于主体的侧边且位于支耳的上方,抵压部用于在预压力作用下抵压支耳和/或温度传感器,以使支耳的至少部分贴合顶盖。该采集组件和电池包可以改善抵压件容易压断电路板中的线路的问题,去除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55004.7
申请日:2024-08-21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0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锂金属负极包含基体、第一修饰层及第二修饰层;所述基体沿着厚度方向的两面中至少有一面包含金属锂;所述第一修饰层设置在所述金属锂的表面上,所述第一修饰层包含钛及Li‑Ti‑O化合物;所述第二修饰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修饰层远离所述基体的一面上,所述第二修饰层包含硅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上述锂金属负极可通过涂覆、转印、原位反应等步骤制备得到,将该锂金属负极用于二次电池中,可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促进电子、离子在负极端快速迁移,且可缓冲锂金属膨胀,使二次电池兼具高倍率性能及长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85256.7
申请日:2024-08-08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数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产品的力学测试数据;建立目标产品的力学分析模型,并确定力学分析模型中的各个待标定参数;分别确定每个待标定参数的参数取值区间;根据各个待标定参数、力学分析模型和力学测试数据,建立最佳预测元模型;最佳预测元模型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待标定参数的参数值,预测力学测试数据与力学分析模型输出的力学仿真数据之间的误差值;获取各个目标函数;根据各个目标函数和各个参数取值区间,求解最佳预测元模型,得到各个待标定参数的标定参数值。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标定方案,本申请的标定效率和标定精度有了巨大的提升,并可降低标定失败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10967.2
申请日:2024-06-03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A62C3/16 , A62C35/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其换热装置、灭火方法,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监测组件和电磁阀;换热组件用于设置于电池包多个电池模块的防爆阀的一侧,且具有依次连通的多个换热腔,并同多个电池模块的防爆阀一一对应分布,电池模块中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能够烧穿对应的换热腔,第一个换热腔的进水口用于通入换热介质,最后一个换热腔的出水口设有电磁阀;监测组件和电磁阀用于分别同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讯连接,监测组件用于监测电池包的运行情况,当监测到其中一个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换热装置对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块起到较好的灭火效果,避免蔓延到整个电池包发生热失控,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0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5425.7
申请日:2024-05-17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10/054 , H01M4/6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粘附于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括团聚在一起的多个核壳式结构,核壳式结构包括活性物质材料和包裹在活性物质材料外层的凝胶壳体。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极片剥离力低、制造过程掉粉问题和掉粉导致自放电差的问题、有效阻隔电池极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吸水问题、高效促使电解液浸润接触活性物质材料、能够释放电解液维持电芯正常的充放电过程以及提升隔膜的吸液保液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1106237.9
申请日:2022-09-09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50/317 , H01M10/6567 , H01M10/6561 , H01M10/655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散热排气组件,散热排气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液冷板和排气板,电芯设置于液冷板和排气板上,液冷板内设置有液冷通道,排气板内设置有排气通道,液冷板表面通过导热胶或导热结构胶与电芯的表面粘接,排气板上开设有排气通孔,排气通孔与排气通道连通,电芯上设置有泄压孔,排气通孔与泄压孔相对以接收从泄压孔释放的气体。在本申请中,散热排气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液冷通道和排气通道,因此能够兼顾散热和泄压。通过在液冷板表面设置导热胶或导热结构胶,既能够起到对电芯的固定,同时也能够加强电芯的散热,因此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19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97171.2
申请日:2024-10-08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58 , H01M10/613 , H01M10/6569 , H01M50/24 , H01M50/209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隔热架及电池包,包括顶隔热部和侧隔热部,顶隔热部用于沿Z方向设于电池组的一侧。侧隔热部沿X方向相对间隔设于顶隔热部的两侧,并沿Z方向分别连接于顶隔热部的同一侧,以与顶隔热部共同围合形成用于罩盖电池组的隔热空间。其中,侧隔热部被配置为沿X方向与电池箱的内壁形成空腔,且侧隔热部沿X方向背离顶隔热部的一端与电池箱的内壁抵接,以使侧隔热部能够阻挡电池箱内的冷凝水自该空腔流向隔热空间。本申请的电池隔热架,可一物多用,功能更加丰富。
-
公开(公告)号:CN1189199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20393.2
申请日:2024-07-29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42 , H01M10/63 , H01M10/48 , H01M10/6563 , H01M10/6556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BDU结构、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BDU结构包括壳体、风扇和冷却组件,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腔。壳体上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安装于壳体的出风口和/或进风口。冷却组件与风扇连接,用于冷却流经风扇的气体。该BDU结构设有风扇和冷却组件,散热效率高,有利于维持BDU结构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提高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4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82670.4
申请日:2024-09-30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25 , H01M4/505 , C01B25/39 , C01B25/42 , H01M10/0525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所述正极复合材料包括正极材料颗粒、包覆于所述正极材料颗粒表面的第一包覆层和包覆于所述第一包覆层表面的第二包覆层;其中,所述正极材料颗粒包括磷酸铁锂颗粒,所述第一包覆层材料包括高镍材料;所述第二包覆层材料包括快离子导体;所述高镍材料包括LiNixCoyMnzO2,其中,x+y+z=1,0.80≤x≤0.83,0.05≤y≤0.11,0.06≤z≤0.15;所述快离子导体包括Li3PO4和/或Li4P2O7。本发明的正极复合材料能够大幅度改善磷酸铁锂的倍率与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68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612358.3
申请日:2024-05-17
申请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557 , H01M10/6563 , G06F30/17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及风冷组件的设计方法。该电池包括电芯和设置在电芯之间的风冷组件,风冷组件包括基板和缓冲部,电芯、基板和缓冲部形成的风道间隙C满足:C=(1‑b)*t1,b为缓冲部的已知参数即最大压缩率,t1为缓冲部在未压缩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厚度。本申请设计的风冷组件的风道间隙C,与缓冲部的压缩性能、电芯的间距参数、电芯对缓冲部施加应力、缓冲部与电芯的接触面积、缓冲部的板面面积相关,即风道间隙C与电池的多项参数强相关,使得风道间隙C的参数设计具有量化性、可参考性、高可靠性,能够改善电芯冷却问题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保证风道设计的参数合理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