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182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594515.4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J3/075 , C08J3/28 , C08L29/04 , C08K5/1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度高韧性抗菌型聚乙烯醇水凝胶,由聚乙烯醇与植物多酚制备而成,属于功能化新材料领域。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定量聚乙烯醇加入水中,搅拌升温得到聚乙烯醇水溶液;(2)将聚乙烯醇水溶液转移至模具中,60Coγ射线或电子束辐照成型;(3)将植物多酚加入水中,得到植物多酚水溶液;(4)将成型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在植物多酚水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所制备的水凝胶最大拉伸强度和最大断裂伸长率分别是未浸泡植物多酚水溶液聚乙烯醇水凝胶的14.8倍和4.7倍,并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和透明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283637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789728.6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本尚 , 杨明成 , 田青亮 , 张振亚 , 刘树博 , 张宏娜 , 赵惠东 , 陈超 , 赵梅红 , 刘克波 , 周杰 , 吕晓华 , 黄伦基 , 格雷戈里·克莱蒙·德乐高 , 丁光伟 , 周从章
IPC: D06M13/328 , B01J41/12 , D06M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P‑ST‑DVB基强碱离子交换纤维的胺化工艺改进方法,包括将含有苄基氯或氯乙酰基官能团的PP‑ST‑DVB纤维加入少量水、翻动均匀后呈湿态放入卧式反应釜;三甲胺的盐酸盐和NaOH固体溶解后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释放出三甲胺气;三甲胺气体通过气体进入反应釜,在加热、高压的条件下快速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卧式反应釜内部圆筒高速旋转及加热、减压条件下,纤维表面的三甲胺尽可能的挥发,大部分的三甲胺气体经冷凝回收继续使用,少量的三甲胺气体由稀硫酸吸收;反应结束后,将纤维从反应釜中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或自然晾干,即得季铵型强碱离子交换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6283637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89728.6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D06M13/328 , B01J41/12 , D06M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P-ST-DVB基强碱离子交换纤维的胺化工艺改进方法,包括将含有苄基氯或氯乙酰基官能团的PP-ST-DVB纤维加入少量水、翻动均匀后呈湿态放入卧式反应釜;三甲胺的盐酸盐和NaOH固体溶解后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释放出三甲胺气;三甲胺气体通过气体进入反应釜,在加热、高压的条件下快速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卧式反应釜内部圆筒高速旋转及加热、减压条件下,纤维表面的三甲胺尽可能的挥发,大部分的三甲胺气体经冷凝回收继续使用,少量的三甲胺气体由稀硫酸吸收;反应结束后,将纤维从反应釜中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或自然晾干,即得季铵型强碱离子交换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328933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217652.6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辐射改性的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完全生物降解材料领域,秸秆纤维经辐射改性后提高其与PBS的界面相容性,克服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的应用局限,制备出性能优异、环境友好的绿色复合材料,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述方法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使得秸秆纤维均匀地分散在PBS基体中,再采用辐射的方法使得增容剂与秸秆纤维发生反应,降低了秸秆纤维的极性,增加了秸秆粉与PBS的相容性,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耐热性和加工成型性能得到提高,还改善了材料的外观、耐候性和耐水性能,具有创新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65669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10217954.3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专用增容剂PBS-g-MAH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制备的专用增容剂是一种接枝共聚物,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PBS和MAH熔融共混,然后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PBS-g-MAH。辐射法接枝效率高、制得的PBS-g-MAH接枝率高,能够极大地提高秸秆纤维与PBS的界面相容性。将PBS-g-MAH应用于秸秆纤维/PBS共混体系中,PBS-g-MAH含有的羧基能与秸秆纤维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降低秸秆纤维的极性和吸水性,同时接枝物长链可以插到PBS基体中,在PBS和秸秆纤维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秸秆纤维与PBS的界面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6571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217951.X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强化交联秸秆纤维/PBS/PBAT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预处理后的PBS、秸秆粉、PBS-g-MAH、PBAT、增容剂、润滑剂、辐射敏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之后将得到的粒料在注塑机上加工成型注塑制品,最后对得到的注塑制品进行辐射强化交联。本发明制备的秸秆纤维/PBS/PBAT三元复合材料,是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高性能完全降解复合材料;相对于纯的PBS产品,该复合材料中加入了成本低廉的秸秆粉,成本大大降低,已经接近市场上的通用塑料产品;另外该复合材料产品的耐候性、耐水性和耐热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市场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627749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910065662.6
申请日:2009-08-06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A01M1/00
Abstract: 一种烟叶仓储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烟叶原料利用带塑料内衬的瓦楞纸箱包装后,采取1kGy-3kGy剂量的射线对密封好的烟箱进行辐照,即可达到杀虫防虫目的。所述烟叶可为初烤烟叶、复烤烟叶、晾晒烟叶,所采用的射线可为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或X射线等。本发明方法相比现有技术,能够高效快速一次性彻底杀死烟叶仓储害虫,减少虫害损失,节省了烟叶存储期间的定期熏蒸杀虫环节,降低仓库管理费用,并且不影响烟叶的内外在品质和自然醇化,具有实用性;采用电子加速器辐照防控方法,辐照效率高,辐照均匀度好,操作安全性强,设备管理简单,适应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新性;本发明还具有安全卫生,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绿色环保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6109850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015118.2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D06M13/328 , B01J41/14 , D06M1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碱离子交换纤维的胺化系统,包括卧式高压反应釜和柱形反应釜,湿态PP‑ST‑DVB纤维放入卧式反应釜,在柱形反应釜中,三甲胺的盐酸盐和NaOH固体溶解后的水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释放出三甲胺气;三甲胺气体通过气体进入卧式高压反应釜,在加热、高压的条件下快速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卧式反应釜内部圆筒高速旋转及加热、减压条件下,纤维表面的三甲胺尽可能的挥发,大部分的三甲胺气体经冷凝回收继续使用,少量的三甲胺气体由稀硫酸吸收;反应结束后,将纤维从反应釜中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或自然晾干,即得季铵型强碱离子交换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206109849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015092.1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D06M13/328 , B01J4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强碱离子交换纤维时产生三甲胺气体的装置,其夹层中布置环形管路,内壳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Ⅰ、进液口Ⅱ和进气口,外壳出液口与底部的储液罐连通,储液罐与内壳连通;装置外部设置三甲胺水溶液储罐,其底部设置的出液管路与环形管路和内壳的进液口Ⅰ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产生三甲胺气体的装置,采用固体三甲胺盐酸盐作为产生三甲胺气体的来源,便于运输和储存;利用强碱溶于三甲胺水溶液释放大量的热以及强碱与三甲胺盐酸盐发生中和反应释放的热,使三甲胺水溶液中的三甲胺以及三甲胺盐酸盐中和后产生的三甲胺气体尽可能从体系中释放出来,充分利用反应体系自身的溶解热和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可有效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217016684U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20544609.5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收集装置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下端磨口的上方边缘处紧密地烧结一个带底的圆柱形玻璃管,圆柱形玻璃管的侧面连接细玻璃管,通过连接的软管可将冷凝管表面凝结的水珠收集起来或直接排放掉,避免了凝结的水珠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到冷凝管和烧瓶或其它玻璃仪器的结合处给试验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和实验结果的重复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