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46666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038839.0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是河流滨水多层复合植物净污带及构建方法,河流滨水多层复合植物净污带包括草皮护坡净污带、挺水植物净污带、沉水植物净污带、石笼。优点:地表径流携带的面源污染物和泥沙在经过该系统的时候得到有效的截流和净化,使地表径流在排入到收纳水体之前便得到净化。石笼里的填充材料由碎石逐渐过渡到块石,这种逐级的改变形成良好的净化效果。通过石笼的稳定性,对护坡防止水流冲击起到重要的作用;石笼之间形成水流较为稳定的区域,有利于沉水植物带的形成,增强净污能力。离岸的块石石笼为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提供了栖息空间并且石笼上的挺水植物提供了遮阳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330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32568.X
申请日:2012-05-02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复杂分层流动水体的装置及其模拟方法,包括多路循环水槽和多路流率闭环控制系统,所述多路循环水槽包括方形水槽,在方形水槽一内侧面设置有多个进水模块组,在方形水槽内进水模块组相对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水模块组;所述多路流率闭环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进水模块组进水的进水模块流率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出水模块组出水的出水模块流率控制系统,蓄水池内的水依次通过进水泵、进水模块流率控制系统打入进水模块组,出水模块组的出水经过出水模块流率控制系统、真空抽水泵进入蓄水池。本发明可以在同一水槽中构建出多种复杂水流形态,具有适应性强,重现性好、重构流场相似度高、控制方法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39961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036659.9
申请日:2011-02-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重污染支流口多层植物带水质原位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φ6钢筋与钢丝制作成直径1m左右的石笼框架,其一端密封,另一端可活动;在石笼框架中添加块石、砾石与土壤,并在土壤中栽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根系,将活动端密封制作成长度根据拟净化支流口河宽决定的石笼体。用木桩将多条石笼体组合固定于拟修复支流口,并抛石压边,在两条石笼体之间栽种苦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以多条石笼体及其上挺水植物带为主、石笼间沉水植物带为辅的多层植物带水质原位净化系统。优点:通过基质截留、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根系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步净化重污染支流水体水质,改善支流口水环境,为汇入干流水质质量提供有效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1811778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10159154.7
申请日:2010-04-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泥沙大流速水体的生态浮床,由两个浮床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浮床单元包括浮床固定杆、空心PVC管、消浪排和纱网,浮床固定杆将若干根空心PVC管水平排列固定形成浮排,浮排两端下方分别设有消浪排,浮排下方悬挂设有内部包裹含有空柱状聚氯乙稀波纹短管填料的纱网,纱网位于消浪排下方。本发明能处理含泥沙较高且氮磷浓度偏大的水体,适应大流速的河流,同时能营造景观效果,不影响航运,并可以产生部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220745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43723.6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E02B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小顺直河流纵向蜿蜒形态构建方法。本发明用木桩围封河道岸坡两侧,在木桩与河道岸坡之间由底层至上层填充混合料,形成新河床,两排木桩之间形成主河槽;在两排木桩新河床一侧放置柳捆或石笼;在主河槽一侧放置抛石;从岸坡向河道中间斜向设置石笼丁坝至河道中;在新河床上开挖多个净水小溪并种植水生植物。本发明解决了人工顺直河道不适于多种动物的生存和生长,特别是水生动物的栖息和产卵繁殖场所有限,导致多种物种消亡等缺陷。本发明有效的净化水体,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为不同种类水生生物提供了较好栖息场所,形成不同水流状态,满足不同种类水生生物需求,不影响河道原有功能,实现净污与防洪功能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02145958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36669.2
申请日:2011-02-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大水域浅水区候鸟栖息和水质净化复合系统,其特征是若干生态浮床单元1和沉水植物定植桩2顺着水流方向依次安放在一起,生态浮床单元1的个数是根据当地水域的条件组合。优点:本发明可以适应水位大幅变化的水域,并且在大水域的浅水区中可以为鸟类提供落脚的栖息点,所栽种的植物对于水质的净化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2071697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110036671.X
申请日:2011-02-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混凝土护岸打毛,隔设定距离构筑排水沟。在护岸和道路相交处道路一侧开挖集水槽,与排水沟相接处留开口,构筑不透水砼溢流埂。集水槽和排水沟内填充砾石。在护坡上用高密度聚乙烯条带焊接土工格室,土工格室内铺设砂砾料垫层,最后喷浇生态泥浆。优点:稳固而安全,雨水流到集水槽,并经碎石区、透水无砂砼、坡面垫层和植物根部等渗流到河流,使水质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改善,当将降雨径流过大时,雨水从溢流埂溢出,经排水沟碎石,水质也会得到一定净化,而且起到保护坡面的作用。坡面喷浇的生态泥浆采用生态材料,既有一定抗冲刷强度,又可作为植被生长的基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628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51069.6
申请日:2010-04-1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床基底植生型生态毯修复方法,该方法是将沙石、生土、底泥及保水剂按比例加水混合形成植生基质,并在植生基质中均匀添加水生植物种子或插种水生植物分枝。用无纺面料包裹植生基质,经压板机、成型机制成毯状,外面包裹一层尼龙网,形成植生型生态毯。使用时,将植生型生态毯平整铺设于河床底部,并在植生型生态毯的四角及上下边的中心打竹钎使其固定于河床底部。克服了淤泥较深河床水生植物恢复困难、清淤疏浚造成河床微生态系统受损的问题,可有效抑制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引起的内源污染,使用的材料全部环保无害,使用时现场安装铺设非常方便,造价低廉,且效果十分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182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234041.6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5
Abstract: 本发明是垂直驳岸活枝捆生态护岸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河道岸坡脚线打一排木桩或混凝土仿木桩,将柳树、桤树或黑杨树的嫩枝扎成活枝捆,在活枝捆内填充砾石、卵石、陶粒、沸石,将活枝捆按与河岸平行的方式放于木桩或混凝土仿木桩与河道岸坡之间。河道垂直驳岸滨水植物修复和生态护岸构建难的问题。本护岸采用的活枝具有很好的耐淹性能,可迅速生芽并形成植被系统,营造了良好的河岸生物栖息环境,美化了河岸景观,另一方面植物、净化滤料及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改善了河道水质。本护岸施工和维护管理都非常方便,在垂直驳岸的生态修复具有较好转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0572679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123577.6
申请日:2008-07-0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大中河道复式平台面源截留净化系统,在河道斜坡与复式平台的交接处设置横断面为上宽下窄梯形的拦截横沟,复式平台中按离河心由远至近的顺序逐层填充不同粒径砾石分别形成圆形砾石层、中等砾石层和碎小砾石层,复式平台顶部铺设混凝土砖,复式平台滨水一侧设置为斜坡驳岸,斜坡驳岸上铺设无砂混凝土砌块,并根据水深高低依次种植形成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优点:降雨径流面源污染物质通过拦截横沟及草本植物、砾石层、复式平台滨水带水生植物的作用可得到截留净化。创造了适宜生境,实现大中河道复式河床亲水娱乐、行洪、面源截留净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功能稳定、造价低廉、使用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