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20806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40462.0
申请日:2008-07-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镁的制备方法,即采用熔盐作为反应介质,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周期、简化合成过程、降低合成成本,合成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的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镁。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充放电行为,稳定放电平台达1.6V和1.1V(vs.Mg/Mg2+),在C/20电流密度充放电条件下放电容量可达289.3mAh·g-1(理论容量的92%)。与目前可充镁电池较为理想的正极材料Mo3S4相比,熔盐法制备的硅酸锰镁正极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容量大、放电电压平台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202344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710170775.3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碳纳米纤维-钴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是将碳纳米纤维超声或搅拌分散在含钴盐的醇-水溶液或水溶液中,再加入碱的醇溶液或水溶液,得到碳纳米纤维-氢氧化钴复合物,此纳米复合物在保护气氛下210-1000℃处理0.5-10小时,或在空气下210-500℃处理0.5-10小时生成复合负极材料。所得复合负极材料性能稳定,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充放电容量为500-1200mAh/g,循环寿命可高达三百多次。
-
公开(公告)号:CN1834004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610025223.9
申请日:2006-03-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磷酸铁制备碳包覆磷酸亚铁锂的方法,即采用还原剂将磷酸铁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同时与溶液中的铵离子反应,形成非晶态的磷酸亚铁铵,然后磷酸亚铁铵与乙酸锂反应,得到磷酸亚铁锂,再经过碳包覆处理,得到碳包覆的磷酸亚铁锂,由此得到的磷酸亚铁锂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电容量为169mAh/g,放电容量为163mAh/g,接近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理论放电容量170mAh/g。该方法采用磷酸铁为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低,并且工艺路线简单,适合规模量产。
-
公开(公告)号:CN1821062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510112211.5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1B25/45 , C04B35/628 , H01M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覆碳的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以磷酸铁为原料,采用溶液中还原和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包覆碳的磷酸亚铁锂。由此得到包覆碳的磷酸亚铁锂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并且在锂电池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C电流下充放电容量达到167mAh/g,接近理论值170mAh/g。该方法采用磷酸铁为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低,并且工艺路线简单,适合规模量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7799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82022.7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该电解质包括由锂盐和有机碳酸酯溶剂组成的电解液、以及阻燃聚合物,所述阻燃聚合物为可溶聚酰亚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解质具有不可燃性,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聚酰亚胺苯环和碳酸酯类溶剂之间存在CH/π作用可以“锚定”溶剂,进而抑制溶剂与锂金属之间的副反应引发的电解质消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该电解质与硫化聚丙烯腈正极表现出优异兼容性,库仑效率近100%,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8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566526.6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4 , C08J3/24 , C08L33/20 , C08K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含硫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含硫正极材料采用微孔(孔径为0.2‑2nm)聚丙烯腈为前驱体,与单质硫均匀混合后,加热处理得到;微孔聚丙烯腈是由丙烯腈单体和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微孔聚丙烯腈具有多孔结构,与线性聚丙烯腈相比,比表面积提高了18.5倍,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大量的硫分子可以填充到聚丙烯腈微孔中,由此获得硫化聚丙烯腈正极材料中硫含量高,作为二次电池正极时,比容量大,显著提升二次电池能量密度;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实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大。
-
公开(公告)号:CN10959959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811320113.4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锂硫电池用本征安全性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包含锂盐和有机溶剂,有机溶剂选择磷酸酯类溶剂或磷酸酯类溶剂和氢氟醚类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向有机溶剂中加入锂盐,搅拌均匀成电解液,即制备得到二次锂硫电池用本征安全性电解液。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该电解液后的锂硫电池,能够实现安全循环,具体表现在锂沉积形貌均匀,无明显枝晶和完全阻燃,在此基础上而且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相比其他硫材料和锂金属电池更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66526.6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4 , C08J3/24 , C08L33/20 , C08K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含硫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含硫正极材料采用微孔(孔径为0.2‑2nm)聚丙烯腈为前驱体,与单质硫均匀混合后,加热处理得到;微孔聚丙烯腈是由丙烯腈单体和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微孔聚丙烯腈具有多孔结构,与线性聚丙烯腈相比,比表面积提高了18.5倍,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大量的硫分子可以填充到聚丙烯腈微孔中,由此获得硫化聚丙烯腈正极材料中硫含量高,作为二次电池正极时,比容量大,显著提升二次电池能量密度;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实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大。
-
公开(公告)号:CN10942813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710736352.7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金属锂的锂空气电池制备方法,包括:(1)将硅基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涂布于负极集流体;(2)在无水无氧环境中,将催化剂、导电剂、粘结剂、氮化锂混合压到正极集流体;(3)在无水无氧环境中,用隔膜将正负极隔开,滴加电解液,组装成锂空气电池。本发明使用氮化锂作为锂源,硅基材料作为负极,在首圈充电时形成锂硅合金负极,代替了金属锂,避免了锂枝晶的产生,并且氮化锂分解产生的空位可以有效储存放电产物过氧化锂。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266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753993.3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二次电池用阻燃性电解液,该电解液为含有机溶剂和锌盐的液体,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磷酸酯类溶剂或磷酸酯基混合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磷酸酯类物质作为表面活性剂,使得金属锌在负极表面均匀沉积,沉积形貌为纳米片或纳米颗粒,无枝晶,库伦效率接近100%,并且循环稳定,实现电池长寿命;磷酸酯类物质既作为溶解锌盐的溶剂,又作为阻燃剂,消除了有机电解液燃烧隐患,极大地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实现电池安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协同提升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