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680163U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20166817.2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系统。所述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水和水生植物的实验筒;在所述实验筒内的不同深度设置的至少两个旋转机构;以及在所述实验筒的不同深度设置的至少两根取样导管。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环境为在原型水体中,并且以风扇作为动力来使水体流动,从而能够在原型水体中、在流速可控的实验条件下,研究水的流速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2179054U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20280160.8
申请日:2011-08-03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游生物采集装置,包括浮游植物网、浮游动物网、第一漂浮体和第二漂浮体,第一漂浮体和第二漂浮体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连接,游植物网和浮游动物网分别设置有第一网口圈和第二网口圈,第一网口圈和第二网口圈之间铰接连接,第一固定杆通过插销分别与第一网口圈和第二网口圈连接,第一漂浮体和第二漂浮体为船型。浮游植物网和浮游动物网的入口处均设置有锥形拉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节约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210887107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455927.9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锚固框架,其包括:第一锚固组件,包括若干层侧锚,所述侧锚沿河道上升方向层叠插入河道土体中;第二锚固组件,包括若干列地锚,所述地锚沿河道延伸方向并排插入河道土体中;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侧锚和/或所述地锚构成锚固框架,所述侧锚和所述地锚的未插入端部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组件。通过设置侧锚和地锚以及将其连接固定的连接组件,侧锚沿河道上升方向按层分布,地锚按河道延伸方向并列分布,实现了锚固框架的均匀固定;同时实现了不同方向的锚固;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为一体,实现了锚固框架的支撑强度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717853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1449990.7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修复直线式渠化河道的自适应式平面蜿蜒形态构造,所述构造具有沿水流方向人工构建的多个深潭浅滩序列,所述深潭浅滩序列包括拆除河道底部的硬质材料形成的深潭以及将所拆除的废弃硬质材料作为底质的浅滩,所述浅滩和深潭交错布置。该河道构造中构建深潭浅滩序列,从而使河道蜿蜒度增加,为鱼类等水生植物创造适宜的栖息地条件和避难场所,增加或修复河道结构的复杂度和水利条件多样性,维护河道的稳定,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05012441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677695.7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渗透-排放一体装置,通过设置渗透井和渗透排水沟,并设置所述渗透井包括外井和位于所述外井内中部的内井,当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排放至雨水渗透-排放一体装置,经初步截留过滤的雨水在导流单元作用下流入所述内井,雨水在内井中经滤网层再次过滤后从所述内井的侧壁进入所述外井、渗透排水沟进行储存、渗透,来不及渗透的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网,从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渗透-排放一体装置,在实现雨水的储存、渗透的同时还能将多余的雨水正常排放,并通过对雨水进行初步截留和再次过滤可实现雨水的有效净化,避免传统雨水管道因堵塞造成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205005646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677887.8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IPC: A01G2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分涵养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集水单元和渗透单元,并设置所述集水单元包括外筒和位于所述外筒内中部的内管,所述渗透单元包括渗透井,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先排放至所述外筒上方并经过所述活动帽向下进入所述外筒内,之后在导流单元作用下流入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管之间的透水透气海绵层,通过所述透水透气海绵层吸水可以自动储存水分,当雨水较少时,周围土壤环境干燥,储存在所述透水透气海绵层中的水向周围土壤慢慢释放,保持周围土壤的湿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分涵养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对雨水进行涵养和回收的同时调节土壤湿度和营养,有利于植物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209906553U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21834543.3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村污水水质净化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一级污水处理单元和二级污水净化单元,其中所述一级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污水收集储存池,用于收集污水并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及好氧生物膜反应池,与所述污水收集储存池连接,所述好氧生物膜反应池内设置有导流板并由穿孔板隔开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缺氧区安装搅拌泵,所述好氧区安装有曝气盘/管,其中所述污水收集储存池包括生活污水沼气池和生活污水调节池,所述生活污水调节池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生活污水沼气池和所述好氧生物膜反应池连接;所述二级污水净化单元包括湿地植物床,所述湿地植物床内设置有除磷填料层、除氮填料层和植物生态层。
-
公开(公告)号:CN209798707U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22246706.2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包括:溢流坝,顶端设置有沿河流流向延伸的开口;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分别设置在所述溢流坝的上游和下游,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最高点均靠近所述溢流坝的顶端设置,且连通至所述溢流坝的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使得溢流坝段处的鱼类和底栖动物自由活动,从而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系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178921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836816.8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式生态堤坝结构和包含该堤坝结构的堤防系统。所述堤坝结构包括堤身和预留在所述堤身内且用于连通堤坝两侧的通道;所述通道处设有可隔断所述通道的侧滑门;所述侧滑门在低水位时为开门位置,所述通道为连通状态;所述侧滑门在高水位时为闭门位置,所述通道为闭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堤坝结构打破传统堤防的构造形式,在防洪的基础上,为人类的亲水需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更好的满足了人类生活亲水的需求;有利于汛期主流的侧向漫溢,为主流与滩地之间物种流、信息流、物质流及能量流的沟通提供渠道。
-
公开(公告)号:CN207348021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0784641.X
申请日:2017-07-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工材料复合生态护岸结构,其包括护脚结构,设于护脚结构上方的多层生态袋层,以及用于固定生态袋层的固定结构;其中,多层生态袋层错层铺设形成坡面倾角;相邻两层生态袋层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若干生物枝条;生态袋层的生态袋中的草种和放置在相邻两个生态袋层中的生物枝条形成多物种多层次的复合型植被结构,一方面生物枝条可以牢固扎根坡面土体中提升该土工材料复合生态护岸结构的整体抗滑性能和坡面土体的连通性,另一方面,提高坡面土体的表面植被的存活率,保证植被覆盖层的整体性和防护作用;该土工材料复合生态护岸结构能够在岸坡营造多物种多层次的复合型植被、充分利用复合植被根系在岸坡土体中的多层次固结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