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8092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94856.0
申请日:2014-12-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农田沟塘系统防治区域性农田面源污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整理完善农田排灌沟渠的基础上,根据农田地表径流汇流足迹,在农田灌排沟渠上添加生态塘,实现快速减缓农田沟渠水流速度,强化农田系统对水的缓冲能力,提高农田内部水资源/氮磷养分的循环效率,减少农田面源污水排放量,有效削减农田氮磷污染物的排放,为保护区域水环境发挥更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64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54433.7
申请日:2013-11-11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农业灌溉的恒负压灌水系统。恒负压灌水系统包括:灌水头、储水器、负压调节装置、第二负压室以及连通管,其中,负压调节装置包括:U形管以及负压调节管,负压调节管分别连通U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储水器所存放灌溉水的液面上方与储水器顶部之间形成有空气的第一负压室,储水器下部通过连通管与第二负压室相通,底部与灌水头相通;灌水头放置于土壤中生长有农作物根系的位置;U形管的左侧管通过开设在第二负压室顶部的通孔连通伸入第二负压室内,U形管的右侧管与大气相通。应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恒负压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13935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10239423.3
申请日:2008-12-09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确定作物蒸散量的方法,属于农业科技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原位实时测量5层以上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势和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其中至少一层在作物根层以下;在作物根层以下存在零通量面的情况下获得根层以下零通量面以上各个土层的多个非饱和导水率-体积含水量数据对;进而获得各个土层的非饱和导水率-体积含水量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获得根层以下各土层的水分通量,进而根据水量平衡法确定蒸散量。本发明方法可用于原位确定作物的蒸散量,不破坏土壤,方便精确,对于那些没有观测零通量的时段,也能够求算出其作物蒸散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91857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1276341.8
申请日:2021-10-29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16/22 , G06F16/23 , G06F16/2458 , G06F16/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政区划边界的农业统计数据自动匹配与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标准数据库准备;第2步:统计数据库与行政区划数据挂接;第3步:类型A统计数据的栅格化;第4步:类型B统计数据的栅格化;第5步:类型C统计数据的栅格化,与耕地不相关或不受耕地影响的类型C数据挂接;第6步:生成其他年份的统计栅格数据;第7步:对不同年份的栅格数据提取属性表并进行合并。本发明专利采用数据库、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对不同年份的县级农业统计数据实现自动匹配,从而实现基于行政区的统计数据校正。该方法可以用于全国范围或者省级范围的农业统计数据的匹配处理与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1392951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444628.7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5F17/964 , C05F17/971 , C05F17/979 , C05F17/993 , C05F17/60 , C05F17/98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农业秸秆回收利用发酵堆肥装置,包括粉碎组件,粉碎组件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粉碎组件包括若干粉碎刀;发酵机构包括发酵箱、翻堆组件和温湿控制组件,发酵箱顶端贯穿开设有第二入料口,第二入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底部,翻堆组件包括翻刀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翻刀传动连接,温控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出风口、若干温度传感器、若干喷淋口和若干水分测量仪,发酵箱内设有网板,网板位于翻刀、第一出风口和水分测量仪底部,网板底部为储液腔,储液腔内设有流液口。本装置可以控制发酵过程所需的条件,加快发酵过程,同时发酵产生的污染物也可以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357558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83886.9
申请日:2021-08-03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N37/44 , A01N43/64 , A01N47/18 , A01N47/38 , A01N41/08 , A01N43/653 , A01P3/00 , A01P1/00 , A01P21/00 , A01C1/00 , A01C1/08 , A01C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种剂及水稻催芽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浸种剂包括聚天冬氨酸和杀菌剂,所述聚天冬氨酸质量浓度为0.3‑0.6%;该浸种剂可直接应用于水稻浸种催芽。聚天冬氨酸具有阳离子吸附作用,能够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及光合相关酶活性,还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可从多方面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并促进秧苗生长,满足现有市场对低成本、高素质水稻秧苗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896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1336763.3
申请日:2017-12-1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惰性炭基产品,本产品是采用无氧/缺氧条件在450-550℃的炭化温度下制备成的富碳、性质稳定的材料,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多孔结构性质等优良特性,能够起到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固持土壤养分的作用。本发明将惰性炭基产品与尿素或粪肥按照一定比例复合制备成惰性炭基钝化氮肥或者惰性炭基钝化有机肥,使外源氮素在土壤中缓慢释放,能够延长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惰性炭基钝化氮肥和惰性炭基钝化有机肥均能够有效地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4951986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510300876.2
申请日:2015-06-03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Q50/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湖负荷估算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流域中典型小流域数据,构造典型小流域SWAT,根据SWAT获取典型小流域中LoadLr及LoadLo;获取典型小流域各子流域的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结合基本信息调查数据,获取典型小流域中LoadLs;根据LoadLs和LoadLr获取目标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沟渠削减系数Factorcr;根据水系数据获取LengthLr;根据LoadLr、LoadLo和LengthLr,获取目标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河道削减系数Factorrr;获取目标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排放负荷和目标流域内河道总长度LengthBr;根据目标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排放负荷、Factorcr和Factorrr及LengthBr,获取目标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湖负荷。该方法能简单、准确、快速获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湖负荷总量,成本低,可大尺度全面铺开。
-
公开(公告)号:CN104778505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510142611.4
申请日:2015-03-27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农田面源污染县级地下淋溶总氮排放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各农田面源污染地下淋溶总氮发生分区及县级行政区划范围;2)选择影响地下淋溶总氮排放量因素;3)基于县级区域的生物化学检测,获得第N年地下淋溶总氮排放量,及第N年和第N‑x年地下淋溶总氮影响因素量;4)建立N年地下淋溶总氮与N‑x年地下淋溶总氮影响因素预测模型;5)在数学模型中代入步骤2)求得的数值求得第N+x年的地下淋溶总氮排放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针对县域农田面源污染地下淋溶总氮无法预测的难题,在农田面源污染发生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淋溶总氮排放量预测模型,预测农田地下淋溶总氮排放量,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660368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11095845.3
申请日:2017-11-09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C21/00
CPC分类号: A01C21/005 , A01C21/0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春玉米施肥方法。本方法为:1)确定目标区域的目标产量,计算目标区域春玉米作物的氮农学效率;根据氮农学效率推测该目标区域的氮肥使用量;2)根据该目标区域的氮肥使用量确定该目标区域有机肥和化肥的用量进行分配;3)根据步骤2)的分配结果,确定氮肥类型及其基追肥比例分配。本发明在考虑土壤和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兼顾农学效应、产量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QUEFTS模型模拟作物养分吸收参数,估算不同潜在产量,配以微生物肥料/有机肥的施用和合理的自动灌溉技术,不但确保春玉米高产,而且还能降低养分淋失风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微生物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