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6268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588991.3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示踪技术的壤中流水龄解析的试验方法,包括步骤:1)从采样地点采集原状土样做成试验原状土柱;2)取3种示踪剂分别加入水中,并制成溶液;3)将第一种示踪剂溶液以人工降雨的形式入渗到所述试验原状土柱中,以模拟降水积水入渗补给土壤水,将第二种示踪剂溶液通过毛管上升补给土壤水,直至所述试验原状土柱中的土壤水达到饱和状态;4)将第三种示踪剂溶液同样以人工降雨的形式入渗到所述试验原状土柱中,并在所述试验原状土柱的不同高度及底部收集水样,直至水样中不再含有第一种示踪剂和第二种示踪剂,记录第三种示踪剂溶液所用的体积;5)根据土壤样品采集点的年均降水量,计算此种土壤壤中流的水龄。
-
公开(公告)号:CN10629557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664433.6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2823 , G01J2003/283 , G06K9/209 , G06K9/628 , G06K9/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水源类型解析方法,其包括采集目标区域内的遥感影像数据,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年内植被覆盖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年内植被覆盖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作差,获得年内植被覆盖指数最大变幅;提取目标区域内与地形地貌分类相关的地形因子;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天然植被区;对天然植被区年内植被覆盖指数最大变幅和地形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采用ArcGIS空间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得到天然植被区内的地形地貌分区和不同分区内的植被长势情况;获取地形地貌分区内的生长季降水及其与水源距离;结合地形地貌分区内的生长季降水及其与水源距离分析分区内的水源补给类型,得到基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水源类型分区。
-
公开(公告)号:CN10589332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249068.2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月尺度的潮位资料一致性修正方法,建立了实测潮位系列与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因子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尺度小波检验的残差以及计算两个小波尺度下小波分解系数的模的期望,确定异常点和突变点出现的位置,运用平均值代替该异常值消除随机因子项的干扰。通过滑动平均处理消除周期项的干扰。对趋势项、消除周期项后的潮位资料以及实测资料建立相关关系,选取近5年月潮位资料训练BP神经网络,运用训练得到的网络计算得到修正值。解决了月尺度的潮位资料一致性修正的问题,在修正过程中消除了随机因子项的干扰,通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修正后的潮位资料,提高了修正的可靠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31735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10226447.X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池、兼氧池、好氧池、MBR膜生物反应池和消毒池,以及与所述消毒池连通的排水管。本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投资低、处理效率高的、便于管理的特点。利用本系统对农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废水进行处理,可保证出水水质,以便于后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0323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72033.1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241 , G06Q50/06 , G06T1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社会经济用水空间展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遥感技术,确定行政区域内的地域类型、地域位置及地域面积;S2、利用GIS工具将行政区域转换为边界规则的格网状区域,格网状区域的每个单元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S3、计算单位面积上的居民生活用水量、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服务业用水量及生态用水量;S4、将单位面积上的居民生活用水量、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服务业用水量及生态用水量填充至对应的单元格中,重叠地域内的单元格数值相加形成最终的单元格数值;S5、利用GIS工具将行政区域最终的单元格数值展布到空间上。本发明将社会水循环中的水文要素展布到空间尺度上,为社会水文模拟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29589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63714.X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IPC: G06Q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评价河流网络的连通性的方法,包括1、构建河流网络,并根据复杂网络理论计算河流网络的结构特征;2、选取IIC指数计算河流网络的整体连通性模型,计算河流网络的整体连通性指数;3、根据河流网络的整体连通性指数得到河流网络中各节点的连通性指数,根据各节点的连通性指数的不同数值范围将河流网络划分为若干河流子网络,推导出各河流子网络区域内的地类、面积及空间分布。本发明采用复杂网络方法表征河流网络的拓扑结构,对河流网络各节点的类型、分布和连通程度进行定量评估,进一步得出河流网络内部不同连通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620278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5905.0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46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潮洪联合概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该潮洪分析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感潮河段的防洪建设依据,通过建立潮位”、“降雨峰值”和“次降雨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可以反映出影响洪涝设施过流和调蓄能力特征量的功能,为防洪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8671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12705.9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排放量与纳污能力均衡调控网络的污水处理系统,排放侧由产污节点、减污节点以及排污节点,受纳侧为受纳水体;产污节点产生的污水经减污节点处理后,再经由排污节点排至受纳水体中,产污节点、减污节点、排污节点以及受纳水体的数量皆为复数个;本发明在确保不破坏污染物从产生到排放全过程水力联系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产污、减污、排污节点进行概化和整合,基于污染物排放量和水体纳污能力的均衡调控网络,优化不同的调控手段,合理分配不同的污染负荷,从而实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者相结合的分布式水污染控制网络系统,对流域水体的纳污能力分析更加准确,合理有效调控水体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80894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30378.2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输沙需水的生态需水月尺度直观分析方法,以生态、生产需水矛盾最突出的输沙需水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作为代表月生态目标,并确定代表月生态需水量,采用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年内时间变化率作为生态需水量年内时间变化目标,最终确定生态需水逐月变化差异,实现直观分析生态需水逐月差异要求。本发明避免冗杂的计算工作量和资料需求量,有效实现生态需水月尺度差异直观分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75740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346659.7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灌区水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方法,通过供水总量约束和地下水埋深控制,以及逐时段地下水的合理考虑,可实现地下水和农业可供水分配量共同作用下的“真实”总量约束;通过不同用水单元供需调配的空间均衡,可实现用水单元有限水量的均衡,体现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通过地下水埋深的控制,可实现区域用水总量约束下的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的均衡;通过逐时段的时间优化,在以上空间均衡约束下不同时段的均衡分配,包括灌溉用水周年年内和年际间的均衡分配,在保障地下水生态安全前提下实现区域各用水单元的时空间均衡分配,促进灌区“生态健康有调控‑生产用水有保障‑循环发展可持续”的健康协调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