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35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46029.1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应急供电的移动储能无缝续航增容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供电系统能够基于移动储能车本身的特点,提供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移动储能无缝续航增容方法;并且还能够在具有柴油发电机的情境下,解决柴油发电机本身响应慢的缺点,将移动电化学储能和柴油发电机的优点结合,根据负载的用电量和储能车容量的大小,实现在移动供电设备电池存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柴油发电机满足负载的供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1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45222.3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边端协同的乡村供用能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用边‑边交互的方式,结合边端协同架构,获取相邻区域配电网的可移动资源运行信息,以降低区域配电网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进行日前区域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考虑可移动资源的优化调度,基于短期预测结果以预设时间段内的区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除慢动态设备外的可调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出力;以减少可调设备的调整成本为优化目标,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得到各个可调设备的修正量,并基于修正量对各个可调设备的实时出力进行修正。采用日前优化‑日内短期滚动优化‑日内超短期反馈矫正优化多时间尺度的优化调度,实现乡村供用能系统的多能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1280181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617955.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虚拟电厂系统源‑荷协同优化模型的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采集的虚拟电厂系统的参数,确定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不确定性;根据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不确定性,确定电能子系统、热能子系统以及气能子系统;将电能子系统确定为上层协同优化模型,将热能子系统和气能子系统确定为下层协同优化模型,上层协同优化模型与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相互影响;确定上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上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及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确定虚拟电厂系统源‑荷双层协同优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09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865216.7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口智能微电网能源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能源交换机包括:光伏斩波器、至少两个储能斩波器、输出斩波器、主机逆变器、从机逆变器和控制芯片;所述光伏斩波器的一端和主机逆变器的一端连接,一个储能斩波器的一端和从机逆变器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储能斩波器的一端和输出斩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机逆变器的另一端和从机逆变器的另一端连接生成三路交流端口和第一路直流端口,所述输出斩波器的另一端生成第二路直流端口;所述光伏斩波器的另一端外接光伏发电站,两个储能斩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外部储能。本发明实现了新能源并网,缩小了系统占地,减小了投资成本,便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7258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19781.6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动态区间的计算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虚拟同步发电机所处不同运行环境时对应的转动惯量确定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动态区间的上限值;根据虚拟同步发电机所处电网在负荷波动结束时对应的系统频率值与系统频率稳态值的差值确定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动态区间的下限值;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考虑到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受电池充放电限值、阻尼比和频率改善系数的影响,精准的计算了电网中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的动态区间;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电网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的取值位于动态区间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功率震荡的频率,提高电网的稳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1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34589.0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丽敬 , 吴鸣 , 刘国宇 , 李彬彬 , 蔺圣杰 , 侯小刚 , 赵婷 , 吕志鹏 , 宋振浩 , 周珊 , 郑楠 , 于辉 , 季宇 , 李蕊 , 寇凌峰 , 牛耕 , 熊雄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电网起振装置及起振控制方法,包括:起振回路、第一交流接口、第二交流接口和高精测量系统;通过起振回路改变接入供电对象的阻抗和/或电流,同时引起系统振荡或者谐振,为供电对象的稳定边界测试构建系统条件;通过高精测量系统测量、计算、显示供电对象的发生振荡的边界值。本发明的技术可以模拟强弱电网、引起系统振荡,用于测试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在起振系统的反应,进而获得其对电网强弱适应的能力与自身稳定边界条件,对提高被测设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减少多电力电子接入的电力系统的振荡至关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179228.4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获取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基于所述配电网拓扑结构,采用基因遗传算法对预先建立的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基于所述最优解获得需要安装的滤波装置的位置、类型和数量;所述优化配置模型以构建滤波装置以配电网网损最优确定的滤波装置的类型以及安装信息为目标进行构建;所述滤波装置类型包括:有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以及无源和有源混合滤波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遗传寻优算法、网络谐波潮流分析、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组参数的综合优化设计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抑制谐波并且使滤波装置的总投资费用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241656.7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集群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主站对预先构建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结果,并向子站下发;子站接收主站下发的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结果,并将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结果分配给各光伏场站;光伏场站接收子站的分配结果,并将分配结果结合光伏场站中的各光伏单元进行计算,得到短时间尺度的调度指令;光伏单元执行所述短时间尺度的调度指令,得到执行结果,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线路损耗,且提高了分布式光伏并网能力和控制效果;本发明有效降低了控制维数及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调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长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结果基于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结果进行更新,提高调度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29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48102.1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有功功率优化控制方法,所述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将负荷短期预测数据带入配电网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各区域间的初始交换功率和初始分布式电源的日前计划;基于每个区域内的负荷超短期预测值对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日前计划和各区域间的交换功率进行修正;基于各区域间修正后的交换功率制定发电计划,通过各区域控制器执行发电计划控制区域间内的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运行;所述配电网优化模型包括以网损最低、与主网交换功率最小和运行费用最低构建的优化目标函数。本发明实现了“多级协调、逐级细化”的目的,减小了预测误差带来的控制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0940940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87984.6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8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源配电网不良数据辨识方法和装置,基于获取的配电网中所有量测量确定最优分区策略,并基于最优分区策略得到每个分区;确定每个分区的可疑量测量,并基于所有分区的可疑量测量构建可疑量测量集合,避免出现残差污染和残差淹没现象,不会造成误判或漏检的情况,即使出现多个不良数据时,也不会发生错误判断,辨识效果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增添可疑量测量,结合假设检验辨识法能够正确的辨识出不良数据,有效地对发生残差淹没的量测量进行辨识,提升了辨识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