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氮污水的生物膜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5407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510634998.5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氮污水的生物膜脱氮方法,采用如下结构的生物膜脱氮反应器:在反应器内设横板a、竖板b、竖板c及横板d,横板a将反应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水解酸化区,上部为A/O区;A/O区由竖板b和c分成三部分,依次为好氧区O,过渡区和厌氧区A,竖板b下端与横板a密封连接,上端与反应器顶部留有过水口,竖板c上端与反应器顶部密封连接,下端与横板a留有过水口,横板d左端与竖板c底部密封连接,右端与反应器壁密封连接;过渡区装填海绵铁除氧剂颗粒。污水处理时从反应器底部进水,依次经水解酸化区‑好氧区‑过渡区‑厌氧区后,由上部排出。本发明反应器中各区域生物膜进行分区培养,能够更好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生物膜,挂膜快速、脱氮效果好。

    一种生物膜脱氮反应器及快速挂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54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510635027.2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膜脱氮反应器及快速挂膜的方法,在反应器内设置横板a、竖板b、竖板c及横板d,横板a将反应器横向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第一厌氧区A1,上部被竖板b、竖板c纵向分成三部分,依次为好氧区O、过渡区和第二厌氧区A2;竖板b下端与横板a密封连接,上端与反应器顶部留有过水口,竖板c上端与反应器顶部密封连接,下端与横板a留有过水口,横板d左端与竖板c底部密封相连,右端与反应器壁密封连接;过渡区装填海绵铁除氧剂颗粒。挂膜时从反应器底部进水,污水依次经厌氧区A1‑好氧区O‑过渡区‑厌氧区A2后,由反应器上部排出,反应器中各区域生物膜进行分区培养,能够更好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生物膜,挂膜快速、脱氮效果好。

    一种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1624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410585645.6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向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生化处理系统中同时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和脱氮菌剂,启动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和多胺类物质,其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所述的金属盐为钙盐、亚铁盐和铜盐,Ca2+、Fe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1‑8):(0.5‑5);污水处理的温度为18‑40℃,溶解氧为0.1‑5mg/L,pH为6.5‑9.0。本发明采用添加生长条件相近的脱氮微生物配合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来实现废水的达标处理,该方法使用的促进剂配方简单,可以促进脱氮微生物的生长,降低脱氮微生物的投加量,保证系统维持稳定的脱氮能力。

    催化剂生产过程排放的高含盐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5133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410585644.1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生产过程排放的高含盐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载体,在MLSS低于5000mg/L条件下投加硝化细菌和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当系统内亚硝酸盐氮占总硝化产物50%以上时投加反硝化菌剂和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当氨氮和总氮浓度均低于50mg/L,启动阶段结束,进入稳定运转操作;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包括金属盐和多胺类物质,其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优选为50‑8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优选为10‑20重量份;所述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该方法以硝化细菌和脱氮菌剂作为生物主体,采用补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解决了现有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含盐含氨废水的处理问题。

    一种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715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1073726.3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0 C02F3/34 C02F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缺氧单元、好氧单元和脱氮单元,在好氧单元投加亚硝化优势菌群和微生物生长促进剂Ⅰ,控制出水中亚硝化率在65%-80%,其中好氧单元出水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单元,控制回流比在15%-25%,另一部分进入脱氮单元,在脱氮单元投加反硝化颗粒污泥和微生物生长促进剂Ⅱ;所述促进剂Ⅰ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所述促进剂Ⅱ包括糖脂、糖醇和有机酸盐。本发明通过投加亚硝化优势菌群、反硝化颗粒污泥和生长促进剂的方式,并通过控制好氧单元回流比发挥菌群之间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深度处理COD和总氮的目的,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回流比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