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45311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810227654.2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炼厂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种催化剂存在和温度300-500℃、压力0-3MPa、以炼厂气计气体空速1-150h-1的条件下,使甲醇与炼厂气接触反应,炼厂气与甲醇的质量比为100-1:1,所说的催化剂为将选自IVB、VIB或VIII族中的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负载于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铝、八面沸石或MFI结构硅铝分子筛上得到的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改变炼厂气的组成分布,最大量的将乙烯转化为更重的烃类,同时使之选择性地转化为丙烯,使产物在气体分离装置中更容易分离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1245255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710063919.5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生产清洁汽油的醚化方法,烃类醚化原料与脂肪醇混合后进入醚化反应器,与醚化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其反应生成物不经分离直接进入催化裂化稳定塔进行分馏,分离所得的液化气由稳定塔的塔顶得到,在稳定塔的塔底得到含有醚类化合物的稳定汽油,所述的醚化催化剂选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催化剂和杂多酸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将烃类醚化与现有的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进行了有效地结合,充分利用了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来进行醚化反应产物的分离,不但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和操作成本,而且得到了烯烃含量降低、辛烷值提高以及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
-
公开(公告)号:CN101245258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710063918.0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10G57/00
Abstract: 一种与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集成的醚化方法,烃类醚化原料与脂肪醇混合后进入催化裂化稳定塔,在催化裂化稳定塔的反应段与醚化催化剂接触反应并进行分馏,分离所得的液化气由稳定塔的塔顶得到,在稳定塔的塔底得到含有醚类化合物的稳定汽油,所述的醚化催化剂选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催化剂和杂多酸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的传质和传热条件,既降低了能耗和物耗,又得到了烯烃含量降低、辛烷值提高以及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本发明对于国内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较高这一特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为炼厂生产高标号汽油提供更多的操作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4525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063921.2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与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集成的侧线醚化方法,烃类醚化原料进入催化裂化稳定塔进行分馏,所述的催化裂化稳定塔从塔高95%至塔高50%处设有侧线出料口,自侧线出料口抽出的液相物流与脂肪醇混合后进入醚化反应器,在醚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其反应生成物不经分离由位于侧线出料口下方的侧线进料口再进入塔内进行分馏,分离所得的液化气由稳定塔的塔顶得到,在稳定塔的塔底得到含有醚类化合物的稳定汽油。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的传质和传热条件,既降低了能耗和物耗,又得到了烯烃含量降低、辛烷值提高以及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
-
公开(公告)号:CN101104576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610091074.6
申请日:2006-07-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G11/05 , B01J29/084 , B01J29/46 , B01J29/80 , B01J29/90 , B01J35/0006 , C07C1/20 , C07C2521/16 , C07C2529/08 , C07C2529/70 , C07C2529/85 , C10G3/49 , C10G3/55 , C10G3/57 , C10G3/62 , C10G57/00 , C10G2300/1033 , C10G2300/1037 , C10G2300/104 , C10G2300/1055 , C10G2300/1059 , C10G2300/107 , C10G2300/1077 , C10G2300/4018 , C10G2300/701 , C10G2300/708 , Y02P20/584 , C07C11/02
Abstract: 一种有机含氧化合物和烃类的联合催化转化方法,有机含氧化合物原料与含Y系列沸石的催化剂接触,反应物流经分离得到积炭催化剂和产物;烃类原料与含Y系列沸石的催化剂接触,反应物流经分离得到待生催化剂和反应油气,油气进一步分离得到气体、汽油等产品;积炭催化剂部分或全部、待生催化剂全部或部分进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再生催化剂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返回与烃类原料接触,另一部分冷却后返回与有机含氧化合物原料接触。该方法既合理使用了烃类催化转化的过剩热能,又解决了有机含氧化合物转化的供热问题,保证有机含氧化合物连续地催化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0558809C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510135174.X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VB族、VB族、IIIA族、IVA族元素的有机酯类化合物与分散剂溶解于水中形成水相,将单体苯乙烯、单体二乙烯苯和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相,再将水相和单体相混合搅拌升温聚合,水洗和烘干,得到无机氧化物和有机树脂复合材料,其中所说的有机树脂由单体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所说的无机氧化物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在分子水平复合在一起,所说的形成水相的过程加入碱,控制加入碱的量与有机酯类化合物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5-1.5∶1,所说的分散剂加入量为水相的1~5重%,所说的单体相中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重量比为10∶0.5~1∶1,两者总量占水相的10~30重%,所说的引发剂占单体相的0.05~1.0重%。
-
公开(公告)号:CN101451076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178235.X
申请日:2007-1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10G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汽油中苯含量的方法,将汽油或者汽油中的富苯馏分与多烷基苯原料在固体酸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烷基转移反应,多烷基苯与苯的摩尔比为0.5~15∶1,反应温度为10~350℃,反应压力为0.1~12MPa,重时空速为1~50h-1。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汽油中的苯含量,且无辛烷值损失,无汽油收率损失,也无需后续的分离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245258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10063918.0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10G57/00
Abstract: 一种与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集成的醚化方法,烃类醚化原料与脂肪醇混合后进入催化裂化稳定塔,在催化裂化稳定塔的反应段与醚化催化剂接触反应并进行分馏,分离所得的液化气由稳定塔的塔顶得到,在稳定塔的塔底得到含有醚类化合物的稳定汽油,所述的醚化催化剂选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催化剂和杂多酸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的传质和传热条件,既降低了能耗和物耗,又得到了烯烃含量降低、辛烷值提高以及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本发明对于国内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较高这一特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为炼厂生产高标号汽油提供更多的操作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45257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10063921.2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与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集成的侧线醚化方法,烃类醚化原料进入催化裂化稳定塔进行分馏,所述的催化裂化稳定塔从塔高95%至塔高50%处设有侧线出料口,自侧线出料口抽出的液相物流与脂肪醇混合后进入醚化反应器,在醚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其反应生成物不经分离由位于侧线出料口下方的侧线进料口再进入塔内进行分馏,分离所得的液化气由稳定塔的塔顶得到,在稳定塔的塔底得到含有醚类化合物的稳定汽油。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的传质和传热条件,既降低了能耗和物耗,又得到了烯烃含量降低、辛烷值提高以及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
-
公开(公告)号:CN1307141C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410086230.0
申请日:2004-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醇烯比为4.0~0.2、温度35~160℃、压力0.5~2.0MPa、进料重量空速1.0~6.0h-1的反应条件下,将甲醇和异丁烯与一种磺化的复合材料催化剂接触,所说的复合材料由无机氧化物和有机树脂组成,其中无机氧化物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IB族、IVB族、VB族、VIB族、VIIB族、VIII族、IB族、IIB族、IIIA族、IVA族、VA族元素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树脂由单体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所说的无机氧化物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在分子水平复合在一起。该醚化反应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反应温度范围更宽,催化剂稳定性更好,同时其稳定运转周期更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