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9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125021.8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E21B47/00 , E21B47/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抽油机井健康状态的方法,包括:确定与抽油机井的运行效率、产量和运行成本相关的各类影响因素,形成为初始评价指标;根据多口抽油机井的历史运行状态及产量数据,分别对初始评价指标内的各类影响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泵效关联程度分析,从初始评价指标中筛选出用于评价抽油机井健康状态的代表评价指标;为各代表评价指标设置标准值范围;在抽油机井运行时,定期获取代表评价指标对应的实时数据,将各类实时数据与对应的标准值范围进行对比,以利用对比结果监测抽油机井的运行状态。本发明正确处理抽油机井生产产量、成本和安全矛盾,提高抽油机井的生产时效与受控程度,实现抽油机井经济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37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96879.5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溶体油藏的井组协同控水方法,包括井组识别步骤和井组协同控水步骤,根据地质资料、井组动静态响应以及井组依次见水特性进行油井类型识别,识别出底部水源井、中部水窜井和顶部见水井,对底部水源井进行高强度封堵,封堵底水上升主要通道,延缓近水源井水淹;对中部水窜井进行中强度封堵,堵大裂缝通道,抑制水窜;对顶部见水井视其水窜程度进行低强度调堵,选择性封堵水窜通道,释放剩余油潜力,该方法考虑井组连通性,进行油井识别并划分油井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油井采用不同的堵剂体系进行不同强度封堵,由现有技术的“单点零散堵”向“单元整体控”转变,根据出水路径,由低到高逐级封堵,实现规模治水。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35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184371.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应用在待修油井中并能由修井机驱动的冲砂装置,其包括冲砂头及用于将冲砂头送入并布置在待修油井底部的管柱,管柱包括沿着自上而下以连续或间断方式收缩自身径向尺寸的内管和沿着自上而下以连续或间断方式收缩自身径向尺寸的外管,内管内存在芯腔,内管与外管之间存在环腔,内管和/或外管的下端连接冲砂头,芯腔能够接收并向冲砂头提供冲砂液,以使冲砂头实施冲砂作业,环腔能接收并向冲砂头提供惰性气体,并使惰性气体在冲砂头外与冲砂液混合。上述冲砂装置可以降低对驱动设备的载重能力、输出扭矩和冲砂液泵送压力的要求,并允许使用费用较低的修井机来驱动其完成冲砂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312221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040554.X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稠油降粘的油溶性降粘剂,包括以质量分数计的以下组分:渗透剂28‑35%、稳定剂6.0‑8.5%、吸附剂1.0‑1.5%,非芳香烃溶剂55.5‑65.0%。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用于稠油降粘的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该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可在低加剂量条件下对稠油实现降粘,同时不含对下游加工有影响的有机氯,不存在后续破乳脱水的问题,其不仅适用于普通稠油,而且适用于特稠油和超稠油的降粘。
-
公开(公告)号:CN1129804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97333.4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C09K8/512 , C09K8/588 , C08F220/58 , C08F220/56 , C08F226/10
Abstract: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稠油油藏的调驱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制成:聚合物0.2‑0.5%,交联剂0.01‑0.1%,稳定剂0.2‑0.8%,余量为水,其中,所述聚合物为AM/AMPS或AM/NVP/AMPS。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适用于高温高盐稠油油藏的调驱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温高盐稠油油藏的调驱剂,具有较高的粘度,交联强度在800~1200mPa·s,不仅能够较大地提高注入水的粘度,而且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能有效地改善吸水剖面,解决注入水水窜问题,改善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的水驱油效果,从而提高稠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39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375419.8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气砂抽稠泵,属于石油开采工具领域,包括大泵筒,所述大泵筒的内部通过分隔装置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分隔装置上设置有从所述下部空间流向所述上部空间的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大泵筒的上部空间的大柱塞,所述大柱塞的外壁与所述大泵筒的内壁滑动密封设置,并且所述大柱塞的中部设置有流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大泵筒内的拉杆装置,所述拉杆装置的上部穿过所述流道,并且其下部滑动密封式穿过所述分隔装置并伸入到所述下部空间内;其中,所述拉杆装置带动所述大柱塞沿竖直方向往返移动,在上升过程中与所述大柱塞密封相连,在下降过程中与所述大柱塞非密封相连。本发明采用无凡尔的设计,实现防气防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623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678287.1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气掺稀气举工艺参数优选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井口注入压力的优化;2)油井混合产量的优化;3)将油井混合产量和油压与前期选井要求及现场实际工况对比,如符合现场要求,则可在这一注入气油比及注入压力条件下继续生产;如不符合现场要求,则继续设定不同的注入气油比,重新计算第1)和第2)阶段的各个步骤。本发明的天然气掺稀气举工艺参数优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超深层稠油气举掺稀工艺技术实施效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9875079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20245891.5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E21B1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抽油杆的防偏磨装置,包括:圆柱体形的防偏磨接箍,其内部设有圆柱形的腔体和与所述腔体连通的中心通道,所述腔体和所述中心通道轴向贯穿所述防偏磨接箍;设置在所述防偏磨接箍内的旋转接头,其包括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的第一圆柱体部分和与所述第一圆柱体部分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连接上抽油杆;以及与所述防偏磨接箍固定连接的且用于连接下抽油杆的固定接头;其中,所述腔体的一端构造成向所述中心通道收缩的第一圆弧形壁面,所述第一圆柱体部分的连接有所述连接杆的端面构造成能够沿所述第一圆弧形壁面旋转的第二圆弧形壁面,从而使得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固定接头能够相对旋转而释放抽油杆产生的扭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20543514U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21401082.1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缝洞型油藏岩心模型及缝洞型油藏的模拟实验装置,缝洞型油藏岩心模型包括:缝洞块和覆盖块,缝洞块具有模拟平面;在模拟平面上设置有输入凹槽、溶洞凹槽、裂缝凹槽和输出凹槽,输入凹槽通过溶洞凹槽和裂缝凹槽与输出凹槽连接,并且输入凹槽和输出凹槽分别在模拟平面的边沿形成输入口和输出口;覆盖块固定连接在模拟平面上,并覆盖输入凹槽、溶洞凹槽、裂缝凹槽和输出凹槽,以使覆盖块与输入凹槽形成输入通道、与溶洞凹槽形成溶洞结构、与裂缝凹槽形成裂缝结构、与输出凹槽形成输出通道。其能够客观地反应复杂缝洞结构下流体流动特征,真实的展示地层条件下流体流动的规律性,同时还具有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13044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197053.8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E21B31/12 , E21B31/113 , E21B2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力减载装置,增力减载装置包括中心管、设置在中心管的上端的锚定组件、设置在中心管的下端的提升组件、设置在提升组件下端的下接头,其中,提升组件能构造为带动下接头相对中心管轴向移动,该增力减载装置可以在鱼顶位置产生大吨位拉力,不受作业提升荷载的限制,有效解决了作业设备打捞能力受限的问题,同时,该技术不受井身结构的影响,尤其适合于大斜度井及水平井落物打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