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33548C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410042176.X
申请日:2004-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L12/16 , H04L29/06 , G08G1/00 , G08G1/09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因特网络协议第六版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联合实现城市汽车交通流量调节的方法,这种方法在IPv6网络和智能交通网络体系ITS中利用汽车上配置的IPv6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统计各路段流量及平均车速,从而实现交通流量的自动调节。其步骤:S1.在汽车中安装支持有线无线移动IPv6网络的电子设备;S2.向经过的基站进行注册;S3.基站将向其注册的汽车信息统计后发送给接入网关服务器;S4.接入网关服务器根据各基站送来的数据统计出当前所辖各路段的汽车流量及平均时速;S5.利用车载IPv6无线网络收发设备连接上信息服务网;S6.调整行车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01009702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610171652.7
申请日:2006-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SPF全邻接条件下LSA被动式采集方法,包括;对LSA采集器的系统执行环境做初始化;对LSA采集器中的虚拟线程调度中心做初始化操作,确定虚拟线程的调度策略;取得LSA采集器上的网络接口信息;读取配置文件,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向虚拟线程调度中心注册相应的虚拟线程;在所有运行OSPF协议的网络接口中选取接口IP地址的最大值作为LSA采集器的标识;虚拟线程调度中心按照确定的虚拟线程的调度策略,调度并执行所得到的虚拟线程,按照经兼容修改的OSPF协议规范与特定邻居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在建立邻接关系的过程中采集LSA信息。本发明解决了以往LSA采集方案对全邻接和被动式不能兼顾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777194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132106.8
申请日:2005-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AT模式下支持多会话应用层协议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建立了一个二维表结构用来存放地址池分配信息;其次,分别建立了一个用于地址映射查询的哈希索引表以及冲突链表,其中哈希索引表中记录了每个会话所分配的目的IP地址信息,该信息可以指导地址池分配;最后,利用地址池和哈希索引表进行端口地址转换,可以实现来自同一主机的所有会话经过地址转换后的目的IP地址保持一致。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类多会话应用层协议的地址转换,并且这些协议在端口地址设备中无需显式配置,同时该方法中地址池的组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其所需的存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243437C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03158973.1
申请日:2003-09-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一种可穿越NAT(网络地址翻译)的自动隧道技术,也就是该隧道技术允许隧道主体存在任何类型和任意数量的NAT,它是一种新的IPv4互联网向IPv6互联网过渡时期的隧道技术。目的是为了使NAT域内的IPv6/IPv4双栈节点获得全球端到端IPv6连接。利用该隧道技术NAT域内的IPv6/IPv4双栈节点将通过中间服务器和不在NAT域内的IPv6节点进行通信,对同为NAT域内的IPv6/IPv4双栈节点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235371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3127752.7
申请日:2003-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络性能测量与评价,提出一种互联网端到端时钟同步方法,端系统间不需要额外的时钟源,即可实现系统时钟的相对同步。通过在端系统间定期发送单向探测数据包,分析未同步情况下端到端单向时延变化特性,判定端系统时钟相对与参考时钟所发生的时钟跳变与频率偏差等相对时钟动态性。在消除时钟动态性所造成的误差后,实现端系统之间相对同步。该方法可以实现一对端系统间的同步,也易于实现一组系统中多个端系统相对于其中指定系统的同步。相对的时钟同步不改变系统实际的时钟值,不对系统当前所运行的应用产生任何影响。其精确度主要依赖于进行同步的端系统时钟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233167C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03124976.0
申请日:2003-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现有的可视电话实现技术只能在话音上保证通话的保真度,但在视频方面失真较大,主要表现就是图象不连贯、画面不清晰,并且图像常常停顿,与话音不协调。本方法利用xDSL和IPv6联合实现端到端高保真可视电话的系统方法,结合支持IPv6的用户可视电话设备,通过主叫端xDSL接入复用器、IP网络、被叫端xDSL接入复用器和DSLAM来实现端到端的可视电话服务。该方法主要解决了图像与话音之间的同步,以及图像质量较差的问题。从而真正从技术根本上解决高保真的可视电话通信,进一步提升现有电话网的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674565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70100.2
申请日:2005-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IPv4/IPv6网络地址转换和协议翻译中的SIP应用层网关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在NAT-PT系统的地址映射表中为IPv6域内的边界SIP代理(Proxy)服务器建立一条静态映射条目;NAT-PT系统识别SIP协议的数据包,将数据包送到SIP应用层网关上处理;SIP应用层网关对SIP协议的数据包的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SIP消息头部字段的翻译处理;第二,对SDP消息体内容的翻译处理;最后,SIP应用层网关将翻译处理后的SIP数据包发送出去。本方法可以在多种网络拓扑环境中实现,保证了IPv4网络内的SIP用户终端和IPv6网络内的SIP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645829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6268.7
申请日:2005-0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L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结构化P2P系统的拓扑匹配方法。该方法由节点加入方法和事件驱动方法两部分组成,分别负责节点加入时和节点加入后系统的拓扑优化。在该方法中,节点加入系统时依据系统全局信息找到与该节点最近的节点作为邻居节点;当有节点离开或者加入系统从而导致系统覆盖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只有受影响的节点做出适当的调整。该方法不是只利用系统全局信息或者只利用系统局部信息,而是二者的结合,从而在完成拓扑匹配的同时减少了方法带来的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209705C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03160231.2
申请日:2003-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充分利用网络处理器在线编程能力,通过软件在线安全保障机制,构建支持软件在线升级的VxWorks产品映象。与基于单CPU的典型VxWorks产品映象设计相比,基于网络处理器的VxWorks产品映象设计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让VxWorks产品映象支持基于多内核CPU结构的网络处理器;如何利用网络处理器在线编程能力,构建支持软件在线升级的VxWorks产品映象;软件在线升级过程的安全性问题。新方法针对基于IXP1200网络处理器和VxWorks操作系统的网络设备,综合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实际网络设备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589006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74676.1
申请日:2004-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利用电话网和以太网联合实现端到端可视电话系统及方法。本方法利用以太网、IPv6和现有电话网联合实现端到端可视电话的系统方法,结合支持IPv6的用户可视电话设备,通过主叫端以太网接入网关、IP网络、被叫端以太网接入网关来实现端到端的可视电话服务。该方法主要解决了图像的端到端高质量传送,以及图像质量较差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现有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网络服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