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712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46277.8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水植被形态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沉水植被的形态参数与水文生态效益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获取待优化河段的目标水文生态效益参数,并将目标水文生态效益参数输入第一映射关系,得到沉水植被对应的目标形态参数;基于目标形态参数,生成对待优化河段的沉水植被形态调整策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人工干预待优化河段,达到实际需求的河道行洪、泥沙运动、物质输移、和水生物生存环境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51085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47795.4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PC: C02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纵向掺混设备,该水体纵向掺混设备包括:漂浮装置,自身可漂浮设置;框体,作用在所述漂浮装置上;若干垂直掺混装置,与所述框体相连接,所述垂直掺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杆件,所述横向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相连;连接杆,一端作用在所述横向杆件上,所述连接杆上相对设置有传送槽;传送带,作用在所述传送槽位置,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用以带动所述传送带移动;扇叶连接杆,一端与所述传送带相连接,另一端与扇叶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伸缩状置及驱动装置可对水体不同深度、水面不同区域范围的藻类进行操控处理,以达到减弱甚至消除藻类的目的,提升藻类生长控制效果,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50630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94731.2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风险监测融合的梯级水电站多维安全调度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风险监测区块将水电站风险监测数据与水电站关系数据库融合,生成水电站风险融合数据库;风险辨识区块确定梯级水电站集控运行中不同事件维度的风险源和当前水电站运行环境的风险等级;风险分析区块基于梯级水电站集控运行中不同事件维度的风险源确定风险传递趋势预测结果;风险预警区块将当前水电站运行环境的风险等级和风险传递趋势预测结果分别与预设风险阈值进行比较;风险调控区块基于预警信息对梯级水电站进行多维安全调度。本发明通过风险事件多维度安全调度技术创新及集成,提升梯级水电站的复杂风险应对能力,特别适用于复杂大型多功能水电站的风险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398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83640.1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A01K61/17 , A01K61/65 , A01K61/73 , A01K61/78 , A01K63/00 , A01K63/04 , A01K63/06 , C02F7/00 ,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鱼类生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粘沉性卵鱼类繁殖需求的生境营造装置及运行方法,其中生境营造装置包括底座、顶盖、锚固部件、升降组件、双层调节板、推进器、鱼类监测与定位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双层调节板活动片能够实现上下0‑90°摆动,有利于调节水流流场,在集卵区域营造出适宜的生境阈值,本生境营造装置能够作为栖息地环境敏感性、鱼群规模和种类数量、鱼类产卵等原型观察实验平台,促进鱼类种群自然繁殖,克服人工增殖放流存在的不足,有利于缓解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能够作为水生态修复与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923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850498.5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PC: G01F23/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口断面水位的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第一时间段内进口断面对应的目标进口流量以及第二时间段内出口断面的目标出口流量;基于目标进口流量以及目标出口流量之间的差异关系,计算进口断面与出口断面之间的库容变化值;基于库容变化值以及目标进口流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起始流量、出口断面对应的第二时间段起始水位之间的关系,计算进口断面与出口断面之间的连续断面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一库容;将第一库容以及目标进口流量输入至水位计算模型,输出出口断面在第二时间段的目标出口水位。上述方法保证了计算得到的目标出口水位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795217.0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库流量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水利工程调控区域的历史监测数据;基于历史监测数据,构建水库的流量调控指导模型;其中,流量调控指导模型耦合有生源要素浓度与各工况指标之间的关系;获取水利工程调控区域的当前监测数据和目标生源要素浓度;基于流量调控指导模型,根据当前监测数据和目标生源要素浓度,确定水库的目标下泄流量;根据目标下泄流量,对水库进行相应的流量调控。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构建耦合有生源要素浓度与各工况指标之间的关系的流量调控指导模型,实现了以生源要素浓度为指导的水库流量调控,有效地保护了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48608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794679.0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PC: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库水动力特性的分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水库水动力特性的分区方法包括:在指定水情条件下,读取水库库区范围内的第一数量的断面在指定时间区间内不同时刻下的水位数据,并基于每一个断面在指定时间区间内不同时刻下的水位数据,对第一数量的断面进行聚类处理,得到第二数量的水动力特征区域。基于每一个水动力特征区域中所包括的多个断面的空间位置信息,确定每一个水动力特征区域对应的区域类型。采用本发明,能够对水库沿程河道实现自动分区,且不依靠经验参数,更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可为水库实际运行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85571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795008.6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浮式弧形闸门分层取水系统,安装在水库取水口处,包括:基座侧墙,安装在水流方向的至少一侧;叠梁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弧形闸门本体,其轴线与基座侧墙垂直,弧形闸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基座侧墙上,弧形闸门本体与基座侧墙之间安装有升降装置,弧形闸门的凸面朝向来水方向设置,弧形闸门本体朝向叠梁门本体的一侧与叠梁门本体抵接。通过弧形闸门本体在叠梁门本体上方对取水高度进行控制,实现了在动水工况下对叠梁门本体高度的调节和对取水层的调节,大大缩短了对叠梁门本体高度调节所需的时间,消除了叠梁门本体高度调节时对水利工程中的电力调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8202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64267.2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井抽注的地下水污染物治理方法和装置,涉及环境治理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治理区域的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将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输入至抽注三阶段溶质运移模型中,得到抽注三阶段溶质运移模型输出的第四参数;第四参数为表征地下水污染物在抽水阶段的参数,第四参数包括抽水阶段的开始时刻、持续时长和抽水速度;基于第四参数,制定待治理区域的治理方案。本发明通过抽注三阶段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地下水污染物即地下水溶质的运移过程,了解地下水污染物在待治理区域的分布情况,以此为依据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制定待治理区域进行物理洗涤时的具体参数,能够更好地评估和修复地下水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54548.X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6/29 , G06F16/2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坡面河网汇流耦合模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网格的汇流耦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地表地理数据以及河网地理数据;对地表地理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地表二维网格模型;对河网地理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河网一维线段模型;基于地表二维网格模型与河网一维线段模型的重合关系,对地表汇流与河网汇流进行耦合计算。通过实施本发明,无需明确地表与河网之间的具体边界位置,亦无需地表的二维网格与河道一一对应,简化了拓扑结构,提高了耦合计算效率,避免因未考虑河道的相关信息而影响汇流耦合计算,提高了汇流耦合计算的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