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3736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82661.2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电网联合储能调度方法及设备,应用于微电网联合储能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各个微电网的历史运行数据,确定各个微电网对应的储能设备接入站的充放电功率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该函数关系,以及各个微电网对应的储能设备接入站在目标时刻的储能运行状态,判断各个微电网中是否存在需要调入可移动储能设备的目标储能设备接入站;当存在时,确定各个微电网内满足调出条件的目标可移动储能设备,并根据目标储能设备接入站与目标可移动储能设备的相对位置,生成目标可移动储能设备的调度方案。本申请中,通过采用相互借调储能设备的方式,可以为微电网增加容量或是提供临时补充电源,提高了储能设备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3909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811244591.1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协调的配电网协同交互控制方法与系统。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基于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大的特点,将主动配电网划分为若干区域并配置区域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区域控制单元实时采集区域内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并根据主站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偏差控制,控制手段为调节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和无功出力,有功调节设备包括储能装置、微型燃气轮机等,无功调节设备还包括了有载调压器、电容器等。区域间可进行参数的配合、区域范围的配合扩展、物理网架变换后进行参数更新或组合,实现更佳的区域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6691.5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并离网小水电响应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台变历史监测数据,生成一年时长的时间‑功率‑电压对应表;实时监测小水电输出电压、电流和频率的变化,稳定小水电的输出频率;通过分析发生离网时刻的小水电的增、减功率与双向储能变流器吸收或释放功率,预测下一个时刻负荷功率实时监测进入离网状态后的微电网的频率变化,依据微电网频率变化对双向储能变流器发出增加或减少吸收功率控制命令,同时小水电依据自身控制策略进行工作;依据当前时刻的增减吸收功率的数值,对一年时长的时间‑功率‑电压对应表数值范围进行增或减修正,迭代出新的外网同期供电功率的数值范围,以保障微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6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6651.0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多发电单元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包括监测发电单元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发电功率,并确定发电单元的工作状态;在微电网并网工作状态下,根据发电单元的工作状态、历史发电功率和当前发电功率,预测微电网离网工作状态时发电单元的增减功率;根据历史发电功率计算发电单元平均功率;根据发电单元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判断发电单元停止工作的顺序;根据微电网离网控制命令和发电单元的增减功率确定发电单元输出功率的增减值;根据微电网并网控制命令和发电单元的增减功率确定发电单元投入运行的顺序。本申请的自适应多发电单元控制器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也可识别并/离网工作指令,对发电单元进行控制,保证微电网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64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6653.X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多负荷响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对非主要负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平均功率数据进行计算;根据功率因数判断需要减载的负荷类型;根据负荷设备实时功率和负荷设备的工作状态,比较非主要负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平均功率数据,预测某一预设时间段内负荷设备的消耗功率;根据历史平均功率数据和消耗功率,构建微电网离网状态下负荷设备的减载顺序函数;根据减载顺序函数和负荷设备的出口电压以及微电网离网控制命令,确定负荷设备的减载顺序;根据负荷设备的出口电压和微电网并网控制命令,确定负荷设备的并网顺序。本申请的方法主要解决不具备与上级调度通讯条件下的自适应控制,从而保证微电网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3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1017371.2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故障相残压的混合全补偿系统调压变分压比设计方法,包括:预先设定自产供电相电源的接地故障电流补偿系统的最大允许残压值;当相供电电源产生器和相供电电源相位补偿器的联结组别均为Y时,获取系统在单相接地时的最大接地电阻;获取消弧线圈额定数据,基于最大允许残压值、最大接地电阻和消弧线圈额定数据获取调压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基于调压变压器的空载电压获取调压变压器的基准变比;基于调压变压器的基准变比确定调压变压器的级差。本申请可有效减少补偿变压器生产制造成本,避免工程应用中出现设计不合格问题,是混合全补偿系统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补偿变压器分压比的优化设计能极大提高补偿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49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1017391.X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地故障电流全补偿系统保护及整定方法,通过计算自产供电电源接地补偿系统线相变换器及调压变压器在调压变压器最大分接电压和最小分接电压时换算至电网系统中性点一侧的等效阻抗,计算接地电阻为零时和接地电阻最大时的输出电流,将输出电流最大值作为基准电流保护定值,记录对应的调压变压器分接电压;依据输出电流值及调压变压器分接电压计算保护动作整定值,当超过保护动作整定值时,判定自产供电电源补偿系统出现内部故障。本申请能够在自产供电电源接地补偿系统内部故障时及时隔离故障,防止故障扩大,避免自产供电电源接地补偿系统故障对电网系统的不利影响,保护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66645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17831.1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6/901 , G06F16/903 , G06F16/904 , G06K9/62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多源配网网络的网架拓扑自动构建方法,先利用单个系统的元模型依据各系统的数据生成单系统网架,再将各系统中同一设备台账及关系融合,利用统一的元模型将融合后的配网设备台账及关系生成网架图,为大规模复杂配电网网架自动构建提供解决方案,解决了各系统间导入导出对拓扑模型、配电网线路设备难以达到较高的一致性问题,从而为为跨平台、跨业务的数据分析需求提供支持,同时对形成的配电网网架图进行可视化展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多源配网网络的网架拓扑自动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核对的方式建立各系统间相同配电网设备的对应关系存在的人员成本投入大,准确性无法保证,台账变化后及时性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122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02413.8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网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配电网线路重跳影响因素重要性得分获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配电网台账、及连接关系数据构建配电网网架拓扑图;S2、基于配电网系统、气象监测系统抽取停电事件的停电数据;S3、基于所述停电数据、配电网网架拓扑图构建对应关系;S4、对所述停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停电事件的影响因素获取特征值;S5、基于所述特征值,构建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获取未来停电事件概率;S6、基于所述未来停电事件概率计算得到线路重跳影响因素重要性得分。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646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0755882.0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相控消弧线圈解决单相接地故障的方法,涉及6kV~35kV电力系统单相接故障保护技术领域。本方法中所使用的消弧线圈在传统消弧线圈的滤波绕组上设置了晶闸管SCR2,当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启用晶闸管SCR2,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实现消弧;当为非永久性故障时,通过调节控制绕组上的晶闸管SCR1的导通角,实现消弧。使用该改进的相控消弧线圈解决永久性接地故障,除了可以实现消弧线圈电感连续可调节功能外,增加了消弧线圈电感电流扰动突变功能。既实现了取代中电阻扰动零序电流选线功能,又实现了保证零序电感电流过补偿系统容性电流的功能。解决了小电阻接地系统可按零序电流增量排序带方向判线的问题,提升了选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