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渐变翅片的高温相变蓄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4864756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03063.9

    申请日:2015-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蓄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渐变翅片的高温相变蓄热器,壳体(1)包覆在线性阵列布置的翅片单元管(2)的最外层,入口总管(3)、出口总管(4)和备用循环管(5)布置在壳体的顶面,通过壳体内部的循环总管与翅片单元管连接,备用循环管作为入口总管和出口总管故障时的临时循环总管。翅片单元管的换热内管外沿轴向布置多个间距渐变的翅片,翅片单元管入口端侧翅片的间距大于翅片单元管出口端侧翅片的间距,翅片间距呈渐变:翅片与换热内管形成相对封闭区域;换热内管外以及翅片之间布置相变材料。通过布置间距渐变翅片提高相变材料利用率,使换热单元整体换热温差相近,换热效果均匀,减少了相变材料寿命损耗和对容器的腐蚀。

    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的V型垂直布置翅片管束空冷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4654837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93134.7

    申请日:2015-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冷却系统领域的一种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的V型垂直布置翅片管束空冷散热器。该空冷散热器由垂直布置于空冷塔外周向,并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的多个冷却三角构成。其中冷却三角分三组连续排列,每一组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即每一组的每个冷却三角的两列呈V型相交的翅片管束交线的投影点在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上;按照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垂直于电厂址主导风向的原则进行空冷散热器空间布局,从而起到增加迎风面冷却三角数量,抵御环境大风的不利影响,改善空冷散热器流动传热特性,提高间接空冷系统热力性能的目的。

    具有光源逆向布置的多光纤反应通道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4190343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46964.9

    申请日:201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光催化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还原二氧化碳的光源逆向布置的多光纤反应通道反应器。在底座上水平放置固定多光纤反应通道反应器,密封装置固定在多光纤反应通道反应器上下两边,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分别固定在多光纤反应通道反应器左右两边;紫外光源紧靠通道出口,光的传输方向与反应物的流动方向相反,光源功率可调,通道入口处设置搅拌装置,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并均匀流入反应器。同时每个独立的反应通道内均匀布置四根光纤,光纤的结构参数、光学性能完全一致。该结构使物质浓度、光强分布更加均匀。多根光纤的布置加强了光子的利用,更多的光子到达催化剂涂层参与反应,反应效率得以改进,反应产物甲醇浓度得以提高。

    包含两段凝结环形翅片管束和引风轴流风机的空冷凝汽器

    公开(公告)号:CN103225964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62783.9

    申请日:201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空冷技术领域的一种包含两段凝结环形布置翅片管束和引风轴流风机的空冷凝汽器。所述空冷凝汽器由环形蒸汽分配支管和联箱、中间凝结水收集管和联箱、底部凝结水收集管和联箱构成,上段翅片管束位于蒸汽分配联箱和中间凝结水联箱之间,下段翅片管束位于中间凝结水联箱和底部凝结水联箱之间。该空冷凝汽器的翅片管束环形布置方式,可改进翅片管束冷却空气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提高管束传热面利用率。翅片管束分两段布置,降低了管束长度,可改善管内排汽凝结换热恶化状况。轴流风机引风布置方式削弱了环境风场对空冷凝汽器运行的不利影响,改善了轴流风机的气动性能。可使空冷凝汽器热力性能得到提高。

    一种空冷凝汽器单元环形短管束顺逆流混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217024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63005.1

    申请日:201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空冷换热技术领域的一种空冷凝汽器单元环形短管束顺逆流混合结构。该结构是从蒸汽分配管通过三通分别连接到两个空冷单元的环形蒸汽分配支管,环形蒸汽分配支管外围设蒸汽分配联箱。主凝汽器翅片管束上部焊接于蒸汽分配联箱,下部焊接于环形凝结水联箱。主凝汽器翅片管束分多组环形设置,每一组管束的管子平行布置。辅凝汽器翅片管束下端焊接于凝结水联箱,上端通过管道与直接空冷系统抽真空装置连接。在轴流风机和翅片管束、凝结水联箱之间,设置风机出口导风墙。该空冷凝汽器单元环形短管束顺逆流混合结构,有效降低管束长度,可削弱管内排汽凝结换热恶化状况,改善管束表面冷却空气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提高空冷凝汽器热力性能。

    一种直接空冷单元的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1218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51093.9

    申请日:2010-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直接空冷单元的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是在主干支撑结构上焊接分支导流板,形成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整体安装于空冷单元翅片管束和空冷风机之间的△形通道空间中,分支导流板在靠近左右翅片管束的两侧对称分布,在同一层面呈环型固定于中心主干支撑结构上,分支导流板由主干支撑结构向翅片管束表面倾斜,并与翅片管束表面垂直。树冠型导流装置旨在对空冷风机出口的冷却空气流场进行重新组织,使管束流道之间的冷却空气流速更为均匀,翅片管束传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空冷凝汽器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空冷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

    一种直接空冷单元的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12186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51093.9

    申请日:2010-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直接空冷单元的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是在主干支撑结构上焊接分支导流板,形成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树冠型冷却空气导流装置整体安装于空冷单元翅片管束和空冷风机之间的△形通道空间中,分支导流板在靠近左右翅片管束的两侧对称分布,在同一层面呈环型固定于中心主干支撑结构上,分支导流板由主干支撑结构向翅片管束表面倾斜,并与翅片管束表面垂直。树冠型导流装置旨在对空冷风机出口的冷却空气流场进行重新组织,使管束流道之间的冷却空气流速更为均匀,翅片管束传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空冷凝汽器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空冷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

    一种屋顶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

    公开(公告)号:CN100402944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10011153.1

    申请日:2006-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20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顶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包括:振荡流热管集热板、集热板联箱、储热水箱、透明玻璃钢盖板、吸热板、隔热层、外壳、给水、排水管道与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集热板(1)由3~50组振荡流热管组成,振荡流热管(4)的加热端置于吸热板(6)上,并与吸热板紧密接触,热管的冷却端放置在集热板联箱(2)中,集热板上部做成坡形屋顶形状,集热板下部弯曲成圆弧状进入集热板联箱(2),集热板联箱(2)位于集热板(1)下部并被集热板遮挡,与集热板联箱相连的储热水箱(3)置于集热板(1)后。优点在于:重量轻、易于满足各种建筑物屋面的承重要求。

    一种具有内部导流装置的直接空冷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932359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1222276.9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一种具有内部导流装置的直接空冷单元,内部导流装置安装于空冷单元左右两侧翅片管束中间的△形通道空间中;内部导流装置分为左侧导流组件和右侧导流组件两个独立部件,安装于空冷单元纵向轴线两侧;内部导流装置的导流板平行于空冷单元纵向轴线,并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倾斜夹角,引导下方进入的空气朝向两侧空冷翅片管束的方向流动,使凝汽器翅片管束的速度分布更为均匀,充分利用了管束的传热面积,提升了空冷凝汽器的散热能力,降低了空冷机组运行背压。

    采用微纳米超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高效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5408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21504.0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采用微纳米超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高效散热装置,该高效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高效散热装置主体、集气罩、分水槽、抽气管道、多个调节阀以及给水管道组成;其中,抽气管道固定在集气罩上面,高效散热装置主体底面设置分水槽,分水槽与给水管道连通;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底面固定温度传感器或自带测温层;所述支撑层上设置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元件座;在元件座的四周延伸出在边界内侧或外侧有许多微孔的翅片。本发明将传统翅片散热与新型薄液膜相变传热过程相结合,对产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翅片表面会有极薄的液膜,受热后薄液膜会发生相变,这种相变冷却的散热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极限,散热效果极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