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7456.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装置扰动下的主动式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变电站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行波波形;然后利用利用分支线路末端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随后,提取上述主动扰动式下行波波头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时刻,推算配电线路参数;一旦出现故障,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获取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形,提取到达时刻,据此开展配电线路故障行波区段定位并定位故障位置。本发明避免了配电线路参数缺失或误差对故障定位的影响,提高了配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7385.X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零模和线模行波融合下的配电线路行波定位方法,先构建面向故障定位的配电线路描述方程式;然后获取故障产生的零模行波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的时刻t1和到达末端节点的时刻t2,获取故障产生的线模行波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的时刻t3和到达末端节点的时刻t4;再次,根据t1、t2,以及t3、t4,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最后根据确定的故障发生区段,以及时刻差t1‑t3和时刻差t2‑t4,最终确定故障位置。本发明可在仅利用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两个行波传感器实现故障定位,避免分支线路影响到配电线路行波定位的准确性,也避免了在分支线路末端装设行波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15971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452010.5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电池集装箱的火源隔离装置,包括集装箱和若干电池组,集装箱上部设置有隔离箱,集装箱上部设置有用于盖住电池组的隔离箱,集装箱底部设置有套设在电池组周围的密封框,隔离箱和密封框配合将电池组罩住,隔离箱内部开设有供电池组活动伸入的隔离腔,隔离腔侧壁开设有插槽,隔离箱内部设有与隔离腔连通的抽气装置,隔离腔内部活动设置有盖住电池组的灭火毯,隔离箱内部开设有用于浇湿灭火毯的储水腔,隔离箱外部固定设置有水箱,水箱和隔离腔之间通过水道连通,水道的通断和固定板与插槽的脱离由与水箱连接的拉扯组件控制。本发明通过空气抽离、湿润灭火毯隔离以及水箱喷水的综合灭火,实现快速灭火防止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415971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52010.5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电池集装箱的火源隔离装置,包括集装箱和若干电池组,集装箱上部设置有隔离箱,集装箱上部设置有用于盖住电池组的隔离箱,集装箱底部设置有套设在电池组周围的密封框,隔离箱和密封框配合将电池组罩住,隔离箱内部开设有供电池组活动伸入的隔离腔,隔离腔侧壁开设有插槽,隔离箱内部设有与隔离腔连通的抽气装置,隔离腔内部活动设置有盖住电池组的灭火毯,隔离箱内部开设有用于浇湿灭火毯的储水腔,隔离箱外部固定设置有水箱,水箱和隔离腔之间通过水道连通,水道的通断和固定板与插槽的脱离由与水箱连接的拉扯组件控制。本发明通过空气抽离、湿润灭火毯隔离以及水箱喷水的综合灭火,实现快速灭火防止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26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276687.1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联电弧故障检测、定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包括如下步骤:位于低压线路的监测终端获取线路电压相邻两周波的差分波形,使用FIR滤波器滤除差分波形中的高频噪声,寻找滤波后差分波形的两个过零点,在差分波形的过零点附近使用窗函数获取窗口数据,根据窗口数据的方差的大小判断该窗口内的波形是否是突变点,根据波形是否是突变点判断是否为故障波形差分,监测终端将故障信息上报给集中设备,集中设备用于根据发送故障信息的监测终端的拓扑关系判断串联电弧故障位置。本发明可实现对表前网络线路中的串联电弧故障的检测和故障点定位,从而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维修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14509.2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8 , G06F111/0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物联网平台的泛化非电力业务建模方法,包括:使用元节点模型编辑模块创建元节点模型,所述元节点模型是同一层级业务独立的一类节点;通过节点生成模块实现节点实例化:统计全站需要增加的节点,通过节点生成模块界面添加节点,选择新增节点,录入节点描述,选择元节点模型,点击生成,系统在图库中增加一个节点Node,实例化过程中系统生成节点ID,节点ID为此节点在图库中的唯一标识;通过节点配置模块对节点进行配置;使用跨模型遍历算法对全站模型进行遍历。本发明针对电力物联网监控平台,通过一种通用的建模方法解决各类非电气业务模型的建立和管理问题,并通过模型交互机制实现平台多模型间的共存和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91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41543.9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均衡权重和可变模糊集的电气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建立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风险评估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的指标常权重系数,引入基于均衡函数的变权综合理论并结合高层建筑电气火灾特点对变权综合原理进行改进,得到在某一指标评分下的评估体系指标变权重系数,采用动态变权重系数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动态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综合评判向量,基于特征值级别判断准则将综合评判向量转化为风险评分及对应风险等级。本发明结合电气系统致火源的特点对均衡变权重公式进行改进,并创新性地将可变模糊集理论应用到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风险评估中,具有准确性高、客观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300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11151504.5
申请日:2020-10-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与变压器直流偏磁关联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馈电电缆电流及直流偏磁电流大小:通过监测装置测量一定周期内轨道交通馈电电缆电流和电网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大小;B、基于步骤A获取的馈电电缆电流,计算测量周期内的馈电电流的特征量;C、根据步骤A获取的直流偏磁电流,计算测量周期内的直流偏磁电流的特征量;D、根据步骤B和步骤C的计算的馈电电流和直流偏磁电流的特征量,计算支持度和置信度,生成关联规则。本发明所提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可为轨道交通对电网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30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51504.5
申请日:2020-10-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与变压器直流偏磁关联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馈电电缆电流及直流偏磁电流大小:通过监测装置测量一定周期内轨道交通馈电电缆电流和电网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大小;B、基于步骤A获取的馈电电缆电流,计算测量周期内的馈电电流的特征量;C、根据步骤A获取的直流偏磁电流,计算测量周期内的直流偏磁电流的特征量;D、根据步骤B和步骤C的计算的馈电电流和直流偏磁电流的特征量,计算支持度和置信度,生成关联规则。本发明所提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可为轨道交通对电网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162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17188.6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关联分析的配电变压器台区拓扑识别与校验方法,该方法基于配电变压器及所属10kV配电线路的停电关联关系,将待识别配电变压器台区进行分类、分组,并利用Tanimoto相似度系数计算各分组内配电变压器、分支箱、表箱、用户智能电表之间相关性,从而实现拓扑识别,并结合台区拓扑校验规则对识别的拓扑进行校验。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计算量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无法校验等问题,实现了配电变压器台区拓扑的高效、准确识别,提升了配电网的信息化水平和数据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