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9630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53621.6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振荡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并网逆变器的公共耦合点的三相电压;对三相电压相位补偿得到补偿三相电压,对补偿三相电压进行dq变换得到补偿三相电压的dq轴分量,根据补偿三相电压的dq轴分量对并网系统锁相;在锁相后,以补偿三相电压的dq轴分量作为虚拟电阻频域作用式的输入变量设置虚拟电阻,将虚拟电阻作为正电阻插入至并网系统的电流环中,根据虚拟电阻对并网系统进行振荡抑制。本发明能够有效提供全频段振荡抑制,从而有效提高并网系统的抑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25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98326.6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能路由器的即插即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包括控制器、电子开关、旁路开关、限流电阻和电流互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功能元件接入时,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执行多次开关动作,使所述功能元件两端电压值逐步上升至交流母线电压值;当所述功能元件两端电压值等于交流母线电压值时,使所述旁路开关闭合并使所述电子开关断开。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功能元件在插接进电能路由器电路过程中因功能元件接入导致的振荡电流冲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93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25243.2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启动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和旁路单元;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侧的输出端连接,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旁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旁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用户侧的输入端连接;旁路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侧的输出端连接;旁路单元包括若干个换流变压器和若干个旁路开关,每一换流变压器均并联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旁路开关。本发明结构体积小,通过设置旁路开关,当用户侧电压低于预设电压范围时,控制旁路开关断开使系统转入低电压线路末端调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低电压治理的响应速度以及降低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7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29591.0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换器低压侧占空比选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MMDC变换器的拓扑模型;根据拓扑模型并结合MMDC变换器的若干种典型的工作模式分析MMDC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得到MMDC的传输功率计算公式、以及实现MMDC的子模块电容能量平衡时占空比的选定要求;采用MMDC的传输功率计算公式计算出变换器的传输功率;通过查表法获取在传输功率的工况下对应的占空比的运行范围,并在运行范围内根据选定要求选定最大可运行占空比。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副边电压占空比既能实现MMDC的子模块能量平衡,又能使得其具有最大的电压利用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无法确定占空比值的大小如何选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36557.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本方法通过利用低压侧负载电压的参考值对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的低压侧负载电压进行负载电压控制,使低压侧负载电压对电压参考值进行零静差跟踪,还利用直流潮流控制器的母线电容电压的参考值对直流潮流控制器进行母线电容电压控制,使直流潮流控制器的母线电容电压对母线电容电压的参考值进行跟踪,还利用直流潮流控制器的直流端口电流的参考值对直流潮流控制器进行潮流控制,使直流潮流控制器的直流端口电流对直流端口电流的参考值进行跟踪,从而通过对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和直流潮流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57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616325.8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变压器运行效率寻优方法、系统及设备,本发明通过获取电力电子变压器以及常规变压器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从而计算电力电子变压器在综合损耗最低值下的输出功率y0以及理想损耗,利用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双向灵活可控的特性,采用PQ控制策略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并通过在寻优区间内进行迭代寻优,获取电力电子变压器实际损耗最小的最优输出功率,从而使得电力电子变压器和常规变压器都运行在最优区间内,实现常规变压器及电力电子变压器综合能效最优,减少能源的浪费,并提升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性能及寿命,改善常规变压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36552.1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直流变压器及控制系统。其中,模块化直流变压器包括:至少两个电压自均衡模块和至少一个DAB模块;将一个电压自均衡模块作为输入模块,输入模块的一次端口与低压侧连接,输入模块的二次端口与DAB模块并联;将非输入模块的电压自均衡模块作为传递模块,传递模块的一次端口与输入模块的一次端口串联,用于与高压侧连接;传递模块的二次端口与DAB模块连接;电压自均衡模块用于均衡其内部的电压,可以较为便捷地实现电压均衡,降低了电压均衡的难度,提升了能量传输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模块化直流变压器存在的电压均衡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5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77039.X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端直流电网系统及其黑启动控制方法,所述系统通过直流变换器连接第一网侧换流站和第二网侧换流站,对所述系统进行黑启动控制时,通过连接第一网侧换流站的交流电网对第一网侧换流站充电以提供黑启动所需功率,第一网侧换流站解锁后通过闭环控制建立直流变换器内部的交流电压,从而控制第二网侧换流站解锁,完成连接在第二网侧换流站一侧的并网负载与系统的并网,本申请提供的黑启动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中各换流站的协调控制,能够在全网失电情况下稳定提供支持电压,通过对第一网侧换流站的启动解锁逐步向第二网侧换流站传递电压,适应复杂的多端直流电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93624.1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的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拓扑及控制方法,该拓扑包括桥臂电感、上桥臂、下桥臂和滤波电感;桥臂电感的一端与高压侧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上桥臂的一端连接;上桥臂的另一端与下桥臂的一端以及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下桥臂的另一端与高压侧负极以及低压侧负极分别连接;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低压侧正极连接;上桥臂和下桥臂均包括一个子模块串,子模块串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子模块,上桥臂和下桥臂通过控制子模块的投入数量以调节各自桥臂电压,进而实现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直流电压转换。本发明通过上下两组链式子模块的应用减少了复杂组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与控制难度,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26750.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5 , G06F113/0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城市交通融合的新型电力混合仿真系统及方法,以解决针对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协同的仿真应用无法反映出交通系统影响的问题。暂态仿真协同管理单元将调度主站单元下发的调度指令发至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单元与电动汽车‑交通协同仿真单元;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单元基于调度指令生成调度控制指令并将其发至多维混合仿真单元;电动汽车‑交通协同仿真单元基于调度指令进行长时间尺度和电网相关的协同仿真,生成时序仿真数据并通过暂态仿真协同管理单元发至多维混合仿真单元;多维混合仿真单元基于调度控制指令及时序仿真数据进行电网暂态仿真,生成电网暂态仿真数据并通过暂态仿真协同管理单元发至电动汽车‑交通协同仿真单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