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55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16951.2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铜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铜前驱体溶液;将生物质多孔碳浸于铜前驱体溶液中边搅拌边浸泡,得到混合溶液;其中,生物质多孔碳与铜盐中的铜元素的质量比为20:1‑200:1;搅拌时间为1小时‑10小时,搅拌速率为500转/分钟‑2000转/分钟;将混合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铜盐与生物质多碳混合的粉末状物质;在惰性气氛下,将粉末状物质置于回转炉中进行烧结,使得粉末状物质中的铜盐分解之后被碳还原成铜单质,负载到生物质多孔碳中,得到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898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17255.3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4/583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木质素磺酸钠和负载材料进行溶解,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微球颗粒;在惰性气氛下,将微球颗粒置于回转炉中加热,以使木质素磺酸钠和负载材料碳化,同时木质素磺酸钠分解,从而得到预钠化内核;在回转炉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对预钠化内核进行包覆,得到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通过对负极材料进行预钠化处理,解决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效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738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1397825.7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G19/00 ,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4/04 , C01B32/21 , C01B32/168 , C01B32/194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镧掺杂锡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酸处理后的碳源、含锡化合物、含镧化合物加入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其中,碳元素、锡元素、镧元素的摩尔比为150:(1‑10):(0.1‑5);将混合溶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镧掺杂锡基负极材料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将镧掺杂锡基负极材料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进行加热,得到镧掺杂锡基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845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5346.0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7B7/06 , F27B7/36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回转炉,包括炉壳、腔体、第一进气管、两个第二进气管、多个凸出气管、电机和液压装置;其中,腔体设置于炉壳内部;第一进气管进气端设置在炉壳外,两个出气端设置在炉壳内;两个第二进气管设置在腔体两侧,分别与第一进气管的两个出气端相连通;多个凸出气管间隔设置在腔体侧壁,进气端连接第二进气管连通,出气端与腔体连通;在回转炉工作时,将气源通入第一进气管,经过第二进气管输送到多个凸出气管中,由此将气源送入到腔体内;电机用于通过转轴和滚珠控制腔体转动;液压装置设置在腔体的进料口,用于进料口的升起,从而进行出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3413.1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粘结剂的制备方法、水系粘结剂及其应用,水系粘结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为分子式中含有羧基和羟基的聚合物;组分B为分子式中含有羧基或者羟基的小分子有机酸;组分A与组分B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9]‑[9:1];水系粘结剂用于锂电池的负极中,组分B通过氢键吸附负极的硅基负极材料并包覆在硅基负极材料的表面形成钝化层;将本发明的水系粘结剂用于负极的制备并组装为锂电池,可以提高锂电池的首周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155616.1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G49/10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无锂正极FeF3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铁基前驱体加入反应器中,在惰性环境下加热去除水气;向所述反应器中以预设流速通入F2,在设定的温度下,F2与所述铁基前驱体发生气固反应;对反应的产物进行冷却,得到无锂正极FeF3活性材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锂正极FeF3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铁前驱体和F2直接在设定温度下进行气固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高效地合成无水高纯FeF3材料,提高了制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29863.4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提升二次电池负极材料颗粒流化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粉体颗粒赋予电荷;其中,所述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粉体颗粒为非磁性颗粒;对赋予电荷后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粉体颗粒在流化床中进行气流搅拌的同时配合磁力搅拌,使所述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粉体颗粒不仅通过气流获得动能分散,也通过磁场对赋予电荷后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粉体颗粒的洛伦兹力及具有相同极性电荷的粉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粉体颗粒分散形成流化态,以提升二次电池负极材料颗粒流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42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6627.5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金属氧化物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多孔碳原料、含金属盐的溶液混合,然后过滤、热处理,得到含有金属氧化物的多孔碳复合材料。本发明中,氧化物不与电池正极材料冲突,并且在多孔碳中成功掺杂了金属氧化物,可以提高多孔碳材料的整体导电性,增强电子的传输效率;另外可以增强电极材料的耐高温特性,使其更能承受硅颗粒的体积变化的同时,更加适应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场景,从而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本发明提出一种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多孔碳基体所存在的缺陷,可实现结构更稳定、耐高温且电化学性能更优异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5423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20358.3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134 , H01M10/0525 , H01M4/04 , H01M4/62 , H01M4/139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金属锂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复合金属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所述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由金属锂溶液、导电材料、粘结剂、亲锂化合物的共混浆料干燥后得到;所述共混浆料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所述复合金属锂负极片中,通过所述亲锂化合物作为锂元素成核位点,并通过所述亲锂化合物与金属锂溶液的结合产生协同作用形成均匀的负极材料,使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匀地嵌入和脱嵌,从而抑制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表面锂枝晶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5179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76396.3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36 , H01M4/0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预锂化硅碳负极材料包括:复合颗粒,以及包覆于复合颗粒外表面的表面包覆层;复合颗粒的质量占预锂化硅碳负极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85%‑99%;复合颗粒为预锂化多孔碳与纳米硅颗粒的复合物;复合颗粒是通过在预锂化多孔碳的孔隙中均匀沉积纳米硅颗粒获得;预锂化多孔碳的质量占复合颗粒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5%‑95%;预锂化多孔碳包括锂金属颗粒和多孔碳,其中,锂金属颗粒附着在多孔碳的孔隙的表面;锂金属颗粒的质量占预锂化硅碳负极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0.1%‑10%;将本发明的预锂化硅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电池中,可以提高锂电池的首圈库伦效率。
-
-
-
-
-
-
-
-
-